乙肝宣传材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958215 上传时间:2017-07-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宣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乙肝宣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乙肝宣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乙肝宣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乙肝宣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肝宣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宣传材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其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它既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目前而言,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武器。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

2、划管理,免费接种。五、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七、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八、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九、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十、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

3、会的责任。打三针防乙肝一生!中国每年约 30 万人因感染与乙肝病毒有关的疾病死亡乙肝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死亡率也居我国报告传染病的前三位。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有 1.2 亿人。全国每年用于肝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 1000 多亿元。乙肝的肆虐严重地危害着公众的健康。我国的乙肝传染源有多大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高流行区,大约有 1.2 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约有 2000 万人至 3000 万人是慢性乙肝患者。每年大约有 30 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肝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来自乙肝急、慢性患者及乙

4、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主要在人体肝细胞内繁殖。乙肝病毒在人体全身其他器官组织中也有繁殖,如小血管内表面的内皮细胞、肾脏、白血球、胰脏、肌肉、生殖细胞(指精子),肠子上的肌肉(平滑肌)里都有少量乙肝病毒。所以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供血,而且其死后器官是不适宜捐赠的,因为其器官都带有乙肝病毒。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一旦进入破损的皮肤粘膜,就可以造成新的感染。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急、慢性乙肝患者,在胎儿期、围产期以及婴幼儿期可造成对自生儿童的传播。专家估计在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 30%-40%,源于此类母亲的传播。这种感染是十分危险和严重的。因为被感染者

5、中的 90%可以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尤其家族性肝癌大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子女在幼年期大部分被感染,并且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成肝癌,大致需 30-50 年。婴幼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将成为日后发生肝癌的主要人群。因此,必须在婴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为其及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才能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感染。乙肝临床症状有哪些乙肝的潜伏期平均为 6 周,但也可能长达 6 个月。小孩感染后常常无症状。但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儿童可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症状的乙肝患者会感到虚弱无力,并出现胃部不适和其他流感样症状,还会出现尿色变深或

6、灰白色粪便,常见黄疸(皮肤发黄或巩膜黄染),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大多数成人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均能完全康复,但很多儿童却会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性乙肝病人康复后(并未变成慢性携带者) 对该病具有终生免疫力。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肝肿大、肝区叩打痛、黄疸、尿色深等症状,应做肝病检查和乙肝血清学检测。如何预防乙肝预防乙肝可采取两种措施。在生活中和集体环境中尽可能不用未检测乙肝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不到黑窝点去献血,不要有同性恋行为和嫖娼行为,不要用不洁的注射器、针灸针和牙钻及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不要共用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牙刷等器具。此外就是接种乙肝疫苗,提高自身的免

7、疫抗体水平。乙肝疫苗适用于全部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核心策略,乙肝疫苗也是目前惟一可预防肝癌的疫苗。除新生儿免疫外,学龄前儿童、成人和乙肝高危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第一类人群是新生儿,其是接受乙肝疫苗免疫最重要的人群。因为在此时期如果被乙肝病毒感染,90%可以变成无症状感染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后果十分严重。30% 的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来源于新生儿期乙肝病毒感染,并且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比例大。所以,新生儿免疫是预防乙肝的重中之重。自 2003 年起,我国政府已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并规定所有新生儿必须接受乙肝疫苗免疫,这是儿童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第二类人群是 6 岁以下的儿童

8、。婴幼儿感染乙肝后,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感染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的几率越大。这类儿童被乙肝病毒感染后,30%-70%的人也可以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年后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第三类人群是医生,尤其是外科、妇产科和牙科及耳鼻喉科的医生,从事血清检测的实验人员以及全体护士。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都应当注射疫苗。除了保护自己外,还可保护病人的安全。另外,家里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家庭成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以避免感染。第四类人群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容易造成劳动损伤的人群。第五类人群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肿瘤手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者、肾透析患者、经常要输血及血制品的血液

9、病患者,他们的身体多不佳,抵抗力很低,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果十分严重,应当接种高剂量的乙肝疫苗。第六类人群为军队、某些专业的大学生等。但是,也有一些人不能注射乙肝疫苗和无需注射乙肝疫苗。如发烧的人不能注射疫苗,等其退烧后再注射。其次是过敏体质的人,即对许多东西过敏的人要慎用乙肝疫苗。体内已有保护性抗体,并且水平较高的人无需再免疫。但如果抗体水平很低,仍是疫苗免疫的适宜对象。三针,保护孩子一生由于乙肝可演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而乙肝疫苗又可以间接地预防肝癌。所以,在新生儿期及儿童期打满三针乙肝疫苗后,就可以预防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孩子出生后按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程序接种三针,即出

10、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一个月时接种第二针,六个月时接种第三针;成人和儿童按照 0、1、6 月程序进行接种,就可以保护您和孩子的一生。乙肝病毒携带者该怎么治疗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有乙肝,首先保持一个愉快、平静的心理对乙肝治疗很重要,有助于病情稳定,阻止肝脏炎症的发展。如果你病情稳定,肝功能、B 超正常,最好 HBVDNA 经抗病毒治疗转阴,你照样可以结婚、生育,但需让对方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每隔三年左右需重新注射一次。如果双方都是病毒携带者,那就不必了。孩子必须在生下来后立即采取加强免疫措施,注射乙肝疫苗。 其次必须明确,乙肝现在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要想根治达到彻底转阴是很困

11、难的。报纸杂志上满天飞的广告,宣称什么乙肝大小三阳一个疗程转阴,那全是骗人的鬼话。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根本不可能达到!也许再过几年人类能够攻克乙肝、战胜乙肝,但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能够根治慢性乙肝的特效药。乙肝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保肝,改善肝脏炎症情况,防止发生肝纤维化。大三阳主要治疗目的就是促使 HBeAg 转阴,并产生 e 抗体,使体内的病毒停止复制。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消灭乙肝大三阳病毒的特效药物,但抗病毒的药物还是很多的,如干扰素、无环鸟苷、拉米夫定等可以试用,但不能保证使表面抗原转阴。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个人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一方面使自身有能力消除乙肝病毒,另一方面保持目前乙

12、肝病毒的携带状态不再发病。 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样的?现在公认来讲是五个方面: 第一,母婴传播。 “乙肝患者什么有传染性”是更重要的,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的概念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 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 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 90%95%,E 抗

13、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 E 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第二,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 HBV 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第三,输血传播。 输入被 HBV 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第四,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吃饭,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 HBV 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第五,性传播。

14、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 目前蚊虫叮咬不被确认为传染途径。到了传染病医院看着患者,被蚊子叮了一下就恐惧得不得了,没有必要。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卫生部肝炎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苏崇鳌研究员介绍,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经过可表现为多种类型: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呈亚临床感染状态或急性乙肝发病,90以上感染者迅速康复,成为有乙肝免疫力的健康人。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为病毒表面抗原长期阳性(可能终生阳性),但肝功能长期正常,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无区别,但部分人可能在青年或中年时转化为慢

15、性肝炎。慢性乙肝,在中国约有 2000 万人,表现为反复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但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少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肝硬化和肝癌,平均高发年龄为 4050 岁,由少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病人转化而来,病死率高。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多从慢性乙肝病人经治疗转化而来,表现为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水平低下,病情长期稳定,具有和健康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乙肝病毒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方可造成传染。乙肝是经血传播疾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伤口进入机体而造成感染,不会通过正常的呼吸和消化道传染,不经血液的一般接触也不会造成传染。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

16、病人,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与一般健康人无区别。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除不能献血、不宜参加体能负荷超常的特殊训练或职业,不宜担任手术治疗科室的医务人员外,其就学、就业、结婚及参加社会活动均不应受限,更不应受到歧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 60%,HBsAg 阳性率约为 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