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58153 上传时间:2017-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论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论文关键词】望诊中医教学训练系统 【论文摘要】目的增强学生对中医望诊的直观认识。方法根据教材编排体例,分章节收集相关病理图片 1630 张,采用MicrosoftPowerPoint 文件格式制成电子幻灯片,存储于计算机,让学生自主的点击文件,观察常见病症的形态学特征;并拍摄名老中医临证视频 10 例患者,动态记录其诊疗过程。结果提高了中医望诊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视觉在病理图片中得到客观训练。结论本系统对强化中医诊断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一定辅助意义。 1 引言 中医的实验教学究竟应如何完善?至今尚

2、无统一的标准。在望诊的课堂教学中,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对中医望诊之病变形态学的描述,往往是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缺乏一种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解决中医望诊教学“光说不练”的窘境,我们研制了“中医望诊训练系统”(国家专利申请号 200820053104.9),旨在加强学生对中医望诊的直观感觉能力,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方法报告如下。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2 研制方法 2.1 研制目的 该系统研制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常见病变之部位、形态、颜色、范围等直观视觉变化,掌握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从而达

3、到提高病症望诊的识别水平。 2.2 研制手段 按“十一五” 中医诊断学(新二版)教材体例1,采用目录分级方式,将“望诊”分五个一级目录文件名、二十二个二级目录文件名,一级目录文件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舌诊,在一级目录文件下,根据教学内容又分若干个二级目录文件,在二级目录文件下,还可再分若干个三级目录文件。如局部望诊(一级目录文件)望头面、望五官、望躯体、望四肢、望二阴、望皮肤(二级目录文件)望头部(三级目录文件)头颅、囟门。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为相对独立的部分,各部分通过点击目录的方式进入,各部分的结尾均有链接点可以顺序进入下一个部分。学生可依自身的需要任意点击进入,既可按

4、照教材顺序进行,又可灵活调整顺序。2.2.1 素材库的建立 典型图片的收集: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医院临床实际病例的图片;或在相关书籍进行图片扫描;或在医学影像资料中抓拍图片;或在网络中找到相关的图片资源。其中跟踪拍摄住院患者的舌象的动态变化,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从治疗前的焦黑苔、治疗中的厚黄苔,到治疗后的薄黄苔,加之对应的病证的变化,使学生对舌的动态变化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而是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 诊疗视频的拍摄: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在征得全国名老中医郭振球教授的同意下,每周在郭老门诊期间,跟踪拍摄郭老临证实况,从接诊时的医患问答、

5、望闻问切,到写病历、开处方的全过程,实时录音录像。包括初诊、复诊、再诊多次全程记录,通过患者服药治疗后的病症变化,以及通俗的语言表达,来反映中医诊断的客观可靠性。从而解决新校区上基础课,学生见习难的困绕。有助于学生动态、直观地认识疾病的症状体征。临床资料直接来源于临床,不仅真实可信,而且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2.2.2 图片的处理 收集到的图片素材在归入素材库之前,要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色阶、亮度、对比度等的处理,以取得最佳效果,在MicrosoftPowerPoint 中直接插入图片,另加一段 2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 3 应用情况 3.1 学生每三人一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改变教师采用多媒体

6、组合同步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按照教学内容编辑图片,展示各种病态特征。采用望诊真实图像,直观与思考相结合的形式,使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教学中领会要领,增强记忆,开阔思路,使得望诊内容更具客观化,在模拟的临床背景下回答问题,用量化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临证能力,解决了临床考核的量化问题,对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页 1 2下一页3.2 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中医诊断学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教学中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运用显得十分重要。以往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既不能

7、全面客观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基本技能,也不能指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改革为综合性考核,理论测试占 80%,操作训练(包括实验、四诊操作)占 20%。从多方面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向创新型、能力型的转化。 4 讨论 4.1 教学模式的转变 中医实验教学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如何培养出较高素质的学生,是中医医学教育的新问题。中医望诊教学应强调直观性,将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以课堂形象教学、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的训练型教学模式。将一些语言描绘很难准确表达的病证体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征,用医学图片的形式展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识别能力得以提高。实施“教为

8、主导,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以激发,由单纯“被动实验”过程变为“积极思维”创造的过程教学。为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技能培养体系进行了优化,将原附属于理论教学且较为松散的实验教学(理论教学 90 学时,实验教学 18 学时)改为集中地、系统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实行单独综合设课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课程,单独考核。 4.2 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中医专业技能的专题训练,使之尽快完成从“学”向“用”的过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望诊的识别内容模糊相近的困惑,如面色淡白与面色苍白、腐苔与腻苔等,需不断强

9、化训练,才能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多为教师单向演示,缺乏互动功能,难以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场景的训练。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图片直观性强,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从而准确地表现望诊中的望神色形态及望舌;视频录像可以展现名老中医的临床诊疗全过程,将临床示范病例与临床见习相结合,展现了形象、动态、直观的特点。 4.3 实验教学的探索中医诊断的主观因素较多,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因此,训练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有一定难度。我们以具体病案为中心,在名老中医与患者之间的望、闻、问、切四诊过程中,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

10、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结合,启发式、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在临床辨证的准确率。 5 结语 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研制,使传统的中医诊断学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信息量少的缺陷。既有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规范教学与考试,提高教学效果,对优化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资料更新的问题,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中医诊断未纳入的新型传染病,临床客观存在,古籍未有记载,是否也要纳入“中医望诊训练系统”的素材库?是个值得商榷与更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4-86.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