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53677 上传时间:2017-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苓桂术甘汤的异病同治验案【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异病同治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的著名方剂,出自伤寒论 。笔者在临床中常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由痰饮所致之病症,常获良效,现举典型病案如下,与同仁共享。1 治疗高血压患者男,60 岁,退休干部,于 2004 年 7 月 5 日初诊。自诉患高血压 20 余年。头昏反复发作 10 余年,加重 1 个月伴心悸,双下肢水肿。经摄 X 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提示高心病、心电图左偏。刻诊:头昏乏力,胸闷心悸,双下肢浮肿,面色淡白、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BP 180/100 mm Hg。证属心脾阳虚,水

2、湿内停,故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边有齿印,水饮上逆凌心则心悸,阻塞清窍则头目眩晕,水饮外溢则水肿,治宜温助脾肾,化气利水,兼以宁心安神。投苓桂术甘汤辅以温养心脾治疗。处方:茯苓 30 g,肉桂 5 g,白术 15 g,甘草 10 g,制附片 10 g,枣仁 10 g,泽泻 10 g,远志 10 g,每日 1 剂。服药 3 剂后,胸闷心悸消失,水肿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渐退,血压下降到 150/95 mm Hg,继服 10 剂而愈。2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男,45 岁,农民,于 2004 年 10 月 7 日初诊。头痛头昏反复发作 5 年余,加重 2 个月。伴有恶心、呕吐

3、痰涎、耳鸣、头重如裹,胃脘痞满不适,纳差、舌淡红、苔白、脉滑。脑电图提示:椎动脉两侧波幅不对称。县医院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根据辨证分析,此为痰阻中焦,清阳不宣。治疗当温化痰湿。拟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处方:茯苓 15 g,白术 15 g,桂枝 5 g,炙甘草 10 g,细辛5 g,白芷 10 g,石菖蒲 10 g。上方服用 5 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服 15 剂,头痛头昏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3 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男,60 岁,农民。于 2005 年 3 月 10 日初诊,哮喘反复 10余年遇寒发作。每年住院一次而效果不明显。刻诊:呼吸喘促,张口抬肩,鼻翼扇动,喉中痰鸣,心下痞满不适,咳吐清

4、痰如涎,乏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力、纳呆,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此乃痰饮阻隔,肺气不宜,气机不利。当用苓桂术甘汤加减以温化痰饮治疗。处方:茯苓10 g,桂枝 10 g,白术 10 g,甘草 5 g,川牛膝 10 g,苏子 10 g,法夏 10 g,干姜 5 g,麻黄炙 5 g,每日 1 剂。3 剂后症状大减,继进上方 3 剂后愈。上一页 1 2 下一页4 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男,58 岁,农民。2005 年 4 月 2 日初诊,眩晕耳鸣反复 2年,曾在五官科医师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中西医诊治均无效,后延吾诊治。刻诊:自觉头眩晕,耳鸣如蝉不止,晨起加重,脘腹满闷,

5、纳呆,时伴心悸,舌质淡胖,苔白,脉弦缓,证属浊阴上犯,蒙闭清窍,窍机不利。因浊阴致病缠绵,故耳鸣久而不愈。治拟苓桂术甘汤加减以温阳化浊,升阳通窍。拟方:茯苓 30 g,桂枝 10 g,白术 15 g,甘草 5 g,葛根 20 g,石菖蒲 10 g,服药 5 剂痊愈。5 治疗急性肾炎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患者女,50 岁,农民,于 2007 年 5 月 10 日初诊。全身反复水肿伴腰膝酸软 6 个月,查尿常规:蛋白尿(+),红细胞(+),透明管型(+),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目窠水肿,小便短少,肾区有叩击痛,纳差,脘腹满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症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6、饮溢肌肤而肿。治拟健脾益肾,温阳利水。投苓桂术甘汤化裁。处方:茯苓 30 g,桂枝 6 g,甘草 5 g,白术 10 g,泽泻 10 g,制附片 10 g,猪苓 10 g,服药 5 剂后水肿渐退,小便增多,继服 5 剂而愈。6 体会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物组成,是温阳化饮、健脾渗湿主要方剂,方中茯苓为君,健脾渗湿,祛痰化饮;桂枝为臣,既可温阳化饮,又能化气利水,且可平冲降逆。桂枝与茯苓相伍,温阳利水,阳气振奋则阴水得散,对于水饮滞留而偏寒者,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湿源于脾,脾虚生湿,故佐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俾脾阳健旺,则水湿自除,更佐甘草为使和中。四药合用,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方中四药配伍严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药少力专,正邪兼顾。在临床中,只要具有痰饮征象,病虽异而病因病机相似,皆可用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温阳化饮,健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脾利湿,再随症加减,而取得良好效果。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