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464139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下期 6 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磨砂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B、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C、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D、水晶是一种无色,坚硬难熔的硅酸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错误。B、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的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错误。D、水晶是二氧化硅。考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用途。点评:此题考核了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熟悉课本知识,能较好的解决此类题,难度不大。20.8 g 某物质中含有 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 B16 g C

2、32 D32 g/mo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3.0110 22个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故 A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3下列离子组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K + 、Na +、OH -、 Cl B、Cu 2+、Ba 2+、NO 3-、Cl C、Na +、Mg 2+、OH -、SO 42- D、Ba 2+、H +、NO 3-、OH -【答案】A【解析】425时,甲、乙两烧杯均盛有 5mLpH3 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4。下列关于甲烧杯和稀释后的乙烧杯中的溶液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的体积:10V 甲 V 乙B水电离出的 OH 浓度

3、:10c(OH )甲 c(OH )乙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 NaOH 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 pH:甲乙D若分别与 5mLpH11 的 NaOH 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 pH:甲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若为强酸,则应加水到体积是原来的 10 倍,若为弱酸,由于有电离平衡的移动,所以加水的体积要多,稀释的倍数大于 10 倍,所以 A 正确,不选;B、在甲溶液中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10-11mol/L,乙溶液中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10-10mol/L,所以 B 正确,不选;C、由于甲和乙中含有的一元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用氢氧化钠中和后得到的盐的物质的量也相等,若为强酸,则溶液为

4、中性,若为弱酸,溶液显碱性,而且浓度越小,其 pH 值越小,所以 C 错误,选 C;D、根据酸碱混合时的规律,当 pH 加和等于14 的酸碱等体积混合,谁弱显谁性。若酸为强酸,则反应后溶液为中性,认为甲反应后再加水稀释得到乙反应后的溶液,则溶液也为中性;若酸为弱酸,则反应后溶液显酸性,浓度越小,其 pH 越大,所以 D 正确,不选、考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5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出现白色沉淀的是A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钠是活泼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气,没有沉淀,A 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

5、中投入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没有沉淀,B 错误;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硫酸钠和氢气,C 不正确;D、钠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氯化钠和氢气,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钠的性质6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酸溶液中:K +、Fe 2+、MnO 4-、SO 2-4B滴加石芯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Fe 3+、NH 4+、Cl -、SCN -C既能溶解 Al(OH) 3又能溶解 H2SiO3的溶液中:Na +、CO 32-、SO 32-、NO 3-D常温下 的溶液中:Al 3+、NH 4+、Cl -、CO 32-14()0cO【答案】C【

6、解析】略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的是ANa 和 O2 BNaOH 溶液和 AlCl3溶液 CAl 和 NaOH 溶液 DNaOH 溶液和 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钠和氧气在没有条件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错误;B氯化铝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再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溶液又变澄清,错误;C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正确;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

7、碳酸氢钠,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错误。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B短周期第 IVA 族与 VIIA 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 8 电子结构CC、N、O、H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副族和第族元素属于过渡元素,A 错误;B、短周期第 IVA 与第 VIIA 族元素的原子分别构成 CCl4、CF 4、SiCl 4、SiF 4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 8 电子结构,B 正

8、确;C、C、N、O、H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尿素只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C 错误;D、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而不是含氧酸,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9已知化学反应 2C(s)+O 2(g) 2CO(g) ;2CO(g)+O 2(g) 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 )A56g CO 和 32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88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B12g 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 28g CO 所具有的能量C12g C 和 32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44g CO2所具有的总能

9、量D将两份碳燃烧,生成 CO2的反应比生成 CO 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答案】B【解析】A、因 2CO+O22CO 2是放热反应,所以 56gCO 和 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 A 正确;B、因 2C+O2=2CO 是放热反应,所以 12gC 和 16g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28gCO 所具有的能量,而不是 12g C 所具有的能量高于 28g CO 所具有的能量,故 B 错误;C、因 2C+O2 2CO,2CO+O 2 2CO2都是放热反应,所以 C+O2 CO2也是放热反应,所以 12gC 和 32O2所具有的总能量

10、一定高于 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故 C 正确;D、因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所以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 CO 时放出的热量多,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放热反应,解此类题要明确,反应物能量是指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能量是指所有生成物总能量和,而不是某一个反应物和某一个生成物能量进行对比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 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乙烯使高锰酸钾褪色和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的原理不相同D燃料的脱硫脱氮、SO

11、2的回收利用和 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液晶态是指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像固体具有晶体的有序性,A 正确;B、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B 正确;C、乙烯使高锰酸钾褪色和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均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 错误;D、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防止出现酸雨,NOx 的催化转化生成无污染的氮气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D 正确,答案选 C。考点:考查液晶的概念以及其性质、胶体的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空气污染与防治等

12、11 (改编)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酸的浓度和体积;碱的浓度和体积;比热容;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前后温度的变化;操作所需时间A B C D全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热的计算公式H=Q=-cmT 可知,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有:比热容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以及生成水的质量、反应前后温度,根据反应前后的温度获得反应前后温度变化T,答案选 B。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及计算。12COCl 2(g) CO(g)Cl 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升温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增加 CO 浓度 减压 加催化剂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

13、提高 COCl2转化率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正反应是气体系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减压(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均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恒容下通往惰性气体、加催化剂对平衡没有影响;增加 CO 浓度,平衡左移,COCl 2转化率减小,排除,选 B。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3将 23g 钠放入足量的质量为 m g 的水中,另将 01mol 镁放入足量的质量为 m g 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得两溶液的质量分别为 a g 和 b g ,则 a g 与 b g 两数的关系应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Na2

14、H 2O2NaOHH 2 m MgH 2SO4MgSO 4H 2 m223 2 44 24 2 2223 22 24 22也就是说两个装置中净增加的量都为 22 克。因此选 B。考点:金属的性质与差量法的使用。14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 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2 NAB、0.1mol Fe 与 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C、常温常压下,44g 二氧化碳分子中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2 NAD、常温常压下,1.6gO 2和 O3混合气体中质子总数为 0.8NA来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氯气参加的反应没有确定

15、,无法判断电子转移数目,A 错;根据反应 2Fe+3Cl2 =2FeCl3,知道 Fe 过量,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B 错;44g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1mol,CO 2分子中有 4 个共用电子对,故 1molCO2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为4 NA,C 错;1.6gO 2和 O3混合气体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质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个数为 0.8NA,D 对。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1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CO 2 2OH CO 32H 2OBFe(NO 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 HI 溶液:2Fe 3+2I 2Fe 2+I 2C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NH 3H2OAl(OH) 44NH 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