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过水镇 学校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463164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荣县过水镇 学校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荣县过水镇 学校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荣县过水镇 学校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荣县过水镇 学校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荣县过水镇 学校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荣县过水镇 学校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荣县过水镇 学校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学基础知识笔记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生物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生命现象,生物的特征是别生物与非生物区的依据生物的特征有:一、生物体都具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 (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别的植物或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 )、生物都能进行呼吸。、生物都能从体内产生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出汗、呼吸、大小便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份废物。 )二、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三、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四、生物都有共同结构基础,除了各种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2、的。五、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六、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死亡后不再是生物。第二节 调查我们生边的生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做好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写调查报告。、调查中要注意的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调查中所看到的生物,不管是否喜欢都要如实记录,不能凭个兴趣取舍。调查是不要损伤生物,不能破坏生物环境。调查中要注意安全。、生物的分类:按形态分类:分为,动物、植物、其它生物。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途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 生物圈、生物圈的定义:地球

3、上最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 2 -为标准,生物圈向上约千米,向下约千米。大气圈的空气由各种气体组成,主要生活能够飞的各种鸟“立足点”和昆虫。水圈主要生活着各种水生生物。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生物和生物圈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

4、物的影响:光(如: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温度、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空气等。、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分为竟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养料) 、合作关系(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寄生关系等(如:藻类植物生活在珊瑚体内)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生物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普遍存在,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如:

5、骆驼在荒漠的生活,骆驼刺地下的根要比上部分长很多)生物对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 (如: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肥力)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又影响环境它们是相互制约的。第四节 生态系统1、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如:一片树林、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片农田等都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和一定地域组成。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植物(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植物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自己,还为

6、动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因而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当生物死亡后细菌和真菌会把生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 3 -用。细菌和真菌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就形成了生态中的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很多条它们彼此交错连接,这就形成了食物网。 (注意:箭头指向捕食者) 。图中有多少条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

7、不断的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如:草地上的放养的牲畜过多,草地会退化。 )另外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通道,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影响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 (如右图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A 微小的水生植物B 剑水蚤C 蜻蜓的幼虫D 小鱼E 大鱼。图中的红色圆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某些有毒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红色圆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量的多少)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

8、系统:分布在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多,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降水少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少。3.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4.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5.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6、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少。此外还有河流生态系统等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密切的联系,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

9、构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 (反光镜和光圈具有调节光线的作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做大范围的升降,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做小范围的升降,目镜和物镜能放大物体大)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取镜:右手握,左手托。安放:把镜放在略偏左,安目镜和物镜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清洁、整理、收镜。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细胞数越少。3、显

10、微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能用低倍镜看到的,不必再用高倍镜。 一定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只要在观察时,准焦螺旋就不能顺时针转动,以免压碎破片标本。 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当调节准焦螺旋时一不定要睁眼看物镜。 观察时如果物像没有位于中央,物像偏向哪方就向哪方移动。如偏向左方就向左方移。 使用物镜时倍数越大,在镜里所看到的光线越暗。 更换物镜时手不能扳动物镜转动。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1、常用的玻片标本种类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少量的材料制成)2、制作临时玻片的步骤:擦片、

11、滴液、取材、- 5 -盖片、染色、观察。3、植物细胞的结构:(如图)最外一层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紧贴细胞壁的一层非常薄的膜叫细胞膜,最里面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细胞核以外、细胞以内的结构叫细胞质,细胞质里有液胞和叶绿体等(西瓜甜的原因是液胞里有大量的糖分。 )第二节 观察动物细胞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右图:动物细胞结构)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相同点: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及液胞,而植物细胞有。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的物质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

12、量,细胞中的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的,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叫 无机物 。另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这类物质叫 有机物 。一般一种生物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无机盐,而燃掉的物质是有机物。2、在细胞的构中,细胞膜将细胞内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位于细胞质中,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叶绿体能将光能转成化学能,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料体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做燃料,使有机物与氧结合转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是将有

13、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若将细胞比作汽车,线粒体好比发动机。 (如:右图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料体)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而这种遗传的信息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1、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因此人类社会中能从前辈传给后人的信息均与遗传信息类似,如语言、文字、科学知识、数学知识、现代社会中可转变成数码化的知识等。2、细胞核中的主要物质是一种叫染色体的有机物,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 DNA 两种物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 分子很长,由多个片段组成,这些片段叫基因,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

14、遗传信息。每一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例如:人有 23 对染色体、水稻有 12 对染色体) ,多一条染色体或少一条染色体会患严重的遗传病。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6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分不开的。1、细胞的生长:新生细胞通过吸收周围营养物质转变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就是细胞的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一定的时候就会过行分裂。2、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3、细胞分裂的过程是: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如下图细胞分裂示意图)、细胞分裂过程中

15、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 DNA,而 DNA 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 DNA 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成次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1、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分裂的基础上大部会细胞失去分裂的能力,在发育的过程中,这些细胞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形态结构发生

16、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的分化。2、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联系: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3、理解细胞分裂、分化时要注意:细胞的分裂不意味生物长大细胞的分化必须建立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分化必然有分裂,而分裂的细胞不一定会分化。细胞的分裂一分化不会改变遗传物质。4、动物体的结构成次:细胞的分化产生了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5、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如皮肤上皮、分泌如小肠上皮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传导和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