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惠)《古诗三首》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28482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建惠)《古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建惠)《古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建惠)《古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建惠)《古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建惠)《古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建惠)《古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建惠)《古诗三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古 诗 三 首 教 学 设 计桃源县三阳港镇中心小学 李建惠 王有明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 ”还 指出语文课程的功能就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创新性的提法对小学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 传统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源泉。学生可以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更好地继承民族精神、树立现代理想、建立健全人格、确立现代道德人生价值体系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

2、生用心灵去触摸诗歌的意象、用 顿悟去感受诗歌的意境、用联想去 创造诗歌的新形象,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掌握一把开启传统文化宝库的“ 金钥匙” 。因为这三首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所以设计的理念、目 标、重难点大致一样,三首古诗分三课时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句意思,品味咏物颂人或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朗 读、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生学 习古诗的方法。2、过程 与 方 法 :自 学 品 味 ,了 解 诗 意 巧 妙 引 读 ,感 受 诗 境 拓展想象、自我反思。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人 应该具有不折不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等顽强的意志,学会怎样

3、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学会怎样对待生活、正 视挫折等。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教学难点:领会诗的意境及托物言志的方法,感悟怎样做人和怎 样对待生活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教学墨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王冕的 资料和梅花的品种、 颜 色、特点等。2、老师准备一幅中国画 梅花。教学过程:一、自然导入 凸现自我21、教师导言:同学们,老师先让大家展示一下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王冕的生平介 绍以及梅花的品种、颜色、特点等。2、学生简介王冕及梅花的品种、颜色、特点。3、让学生相互评价、补充,以趋完整。4、教师板书:“ 墨梅”,问学生:你 们见过这样的梅花吗?生作答。5、教师相机指出:梅花本是红 白两色,它

4、并不因 为生长的地方而改 变。因此,墨梅不是 现实中所有,而是出自于诗人的画笔之下。 (老师出示国画梅花)王冕 为自己的画还题写了一首诗, (老师指着画,范读墨梅诗)这首诗 并不是对梅花外表的简单描摹,而是对梅花品格的赞美,所以这是一首托物言志或咏物颂人的题画诗。 (板书:咏物颂人)二、自学品味 了解诗意1、自读、互读诗句。2、指名读诗,师生评价,改进读法。3、听录音读,生画出节奏,再指名读、 齐读。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4、小组合作完成:对照注释,理解每一个词和每一行诗的意思,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相互交流。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好重点记号。5、指

5、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生相互评价、补充、完善。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6、请指出还不能明确理解的词 句, 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意思相近即可。三、引导感悟 欣赏诗歌1、师导言: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对梅花推崇备致,留下了数不清的名篇。你觉得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方面?2、生谈:独自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不与众花争 艳,不畏严寒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结合再示黑板的国画。同排交流完成: 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 诗人怎 样赞 美它?4、汇报: 清香、淡雅、雅致、清气- 3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 满乾坤。 ”A、指导朗读:“不要”稍重而缓, “清气” 轻而缓, “只留”与“ 满乾坤”要重读。B、试读

6、 指名读师生评价再读范读再读。C、你觉 得这样读,能品味出梅花的什么特点?诗人赞美的仅仅是梅么?D、生畅谈读诗的感受(诗人是在借墨梅来表达自己做人的理想与高洁情怀:人不需要艳丽的外表、伟岸的身躯,但应该具备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不怕失 败,在恶劣环境中不低头、不屈服的高尚品格,像梅花一样有骨气、有灵魂、有品格,不怕 风欺雪 压)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验诗人心境,以达到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四、拓展延伸 反省自我1、师:诗人借梅来表达自己的高 洁情怀, 让一朵朵梅花在自己的笔下凝成一个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人。这也正是诗人完美人格的体 现。 请回顾你自己在困 难与失败面前的想法与做法,对照学习

7、本诗后所感悟到的,找出自己做得好的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说给大家听听。2、学生说。3、课后用写日记的形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五、归纳学法 获取技巧1、自学,了解大意。2、细读,体会意境。3、回味,感受哲理。板书设计:咏物梅:留清气满乾坤颂人不怕失败、不低头学法:1、自学,了解大意。2、细读,体会意境。3、回味,感受哲理。第 二 课 时高洁品格墨梅4教学内容:教学竹石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郑燮的相关资料。2、具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扎根在石 头缝里的竹子,不管炎炎烈日的炙烤,不管凛冽寒 风的摧残,还是顽强生长,长青于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揭示学法1、出示课文图片。2、自古以来,松、竹、梅

8、曾被许 多行人志士歌咏。今天,我们又来学一首郑燮关于“竹”的题画诗。 谁来简介一下他?3、学生简介作者,师生互补。4、回忆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相机板书于黑板的右上角: 、自学,了解大意; 、细读,体会意境; 、回味,感受哲理。二、自学诗文 了解诗意1、自读指名读师生评 价再读。2、听录音范读,生画出节奏,再指名读、 评价、 齐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小组合作完成:对照课文或工具 书注释,理解 诗句大意。标记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明确 标示。4、班上交流,师了解学生理解的情况,生互评补充、完善。5、综合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

9、题 ,集体帮助解决。三、细读诗句 进入诗境1、自读诗句,出示小黑板,小组合作完成。 这竹生 长在哪里?与普通竹生长的环境有哪些区别? 想象扎根石头缝里的竹根有什么特点?2、汇报交流。 “破岩中”让人感到它生长的环境之艰险,反衬竹生长之顽强 刚、坚、牢、实- 5 - A、指导朗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语气坚决有力而短促, “不放松、破岩中 ”应该得重而 缓, 让人感觉出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竹的刚强的特点。B、指名 读、评价,改进读法,再指名 读、范 读、指组读。3、播放多媒体课件,思考: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竹还面临哪些考 验?它的态度如何?体现了竹的什么特点?(任凭烈日的暴

10、晒与寒冬的摧残,它都顽强 的生长着,体 现了它刚强、坚毅、坚忍不拔的特点) 指 导朗读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应读得缓而沉,“坚劲”与“任”读得短促而有力,品出竹石不畏惧艰险磨难的坚毅性格。 自读 指 读评价再读范读改进读。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体验情感快乐,愉悦学生身心。四、延展诗歌 改良性情1、师:在画家的笔下,竹子百折不挠,在诗人的笔下,竹子有着坚强的个性。表面看来,他是画竹、写竹,实际上,他是在借竹来赞美人的一种精神:即不怕磨练,不畏艰难,不怕粉身碎骨的精神。请你谈谈学了这首诗歌后最大的收 获是什么?2、指名谈。3、课后作业:

11、 默写 诗歌; 改写 诗歌:充分发挥想象,写出竹石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下来的特点(或把课堂上的收获写下来)。板书设计: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四面狂风(借 竹 喻 人)附:具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竹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竹石不畏艰险不怕磨难1、自学,了解大意。2、细读,体会意境。3、回味,感受哲理。6第 三 课 时教学内容:教学石灰吟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于谦的相关资料、所学托物言志的诗、文及石灰的形成过程。2、多媒体课件:石灰石千锤万 凿从深山被开采出来,再 经过 熊熊烈火的锻烧,加水洗陶而变成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材料,美化人们的生活情景。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复习学法1、创设

12、情景,激趣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石灰的形成过程,教 师随画面的变化而深情地解 说:“石灰石千锤万凿从深山被开采出来,再经过熊熊烈火的 锻烧,加水洗陶而 变 成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材料,装饰人们的居所、美化人们的生活,粉身碎骨之后,把一色清白留在了人间。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石灰吟(板书),不仅再现 了石灰烧制过程,而且 诗人借石灰的自吟(理解 “吟”)来表现自己磊落刚正的英雄之气,通过学习 ,一定会 让我们受益匪浅。 ”2、展示材料,凸现自我。让学生简介于谦,师生互补完成。再让学生补充所收集的资 料与多媒体课件不是很吻合之处,师生评价,多鼓励性的。3、复习学法,布置任务。回顾学习前两首

13、诗的方法,根据相关步 骤,以自学 为主完成本首 诗的教学任务。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古诗,听录音画节朗读、评、 读。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大意,有困 难的地方相互帮助理解。2、自主赏析,感悟诗境。 石灰 烧制的 过程较为复 杂,但诗人却用极为凝练的语言把它描述了出来,你认为是那些词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 烧) 你怎 样理解“ 若等闲” ?指 导朗读:为了突出石灰不畏 艰难,不怕磨练的顽强意志,你觉得怎样读才合适?(重而缓,用坚 定、 刚强的语气)读、评、 读。 你由 这样的石灰想到什么样的人?(勇敢刚强, 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凛然之气的正义之士)你怎样

14、读最末两行诗?并说说理由。 有感情地 读 背整首诗,加深情感体验。- 7 - 3、小结学习情况,师提示,生补充完成。 诗歌的 结构、形式(先写物,再喻人;先写实,再联想) 诗 歌最让 你震撼的理由是:( 诗人借石灰来表现自己那种不畏 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 领略到一种磊落 刚正的英雄之气)三、自主迁移 以读促写1、这三首古诗在表达的方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 谁能 归纳一下?(咏物颂人或托物言志)2、你还收集到哪些类似的诗、文?(白杨、 落花生)3、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与人的哪一种性格特点相似?(粉笔、烛、蚕)4、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你赞 美它什么?你从物身上

15、得到了什么启迪、教益?5、请你模仿咏物颂人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体裁不限,题目不限。板书设计:石 灰 吟千 烈 粉 要锤 火 骨 留万 焚 碎 清凿 烧 身 白写实 联想借 物 喻 人附:多媒体课件(石灰烧制过程)。古诗三首教学自评:语文课程标准施行之后,小学 语文古诗文的数量、篇目与总体教学目标,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祖国文化宝库博大精深,蕴含着民族丰厚的文化智慧。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建立健全人格,教师应通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健康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 础。一、注重学法指导不畏艰险不怕磨练勇于献身8虽然三首古诗采用了近乎相同的教法,但第一首侧重于指 导, 归纳学法;第二首则侧重于学法的复习运用;第三首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学法,适 时点拨 ,同是古 诗教学,却进行着“教授、复习、巩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让学生把它由学习的内容变成一种自觉的语文学习活动,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二、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把诠释词句、理解诗歌大意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 块面,而对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体验则由老师 画龙点睛地引导探索及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背 诵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与诗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