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和说课稿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02404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和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4 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者: 任全敏 发布时间: 21/11/2011 PM 4:49:41 第 14 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与反思学校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 姓名 任全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归纳概括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2)通过对“冷战”本质、影响的分析,掌握综合分析、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图片、分析史料等手段,借助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美苏“冷战”与“热战”的表现及实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

2、足轻重的影响; (2)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难点:“冷战”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三、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引导法。2.学法:(1)解释图片、分析史料,学会从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互启思维。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二战中 1945 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合影;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的照片。思考:美苏在二战中是什么关系?二战结束之后双方却

3、形成了对峙局面,为什么同盟关系会破裂呢?看图片探究问题: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会有如此改变,其根源何在?通过观看图片,抛出问题,引出焦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用图片导入,激情引趣。讲授新课第一环节:追根溯源第 14 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一、“冷战”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提取关键信息,准确表述“冷战”的从教材中准确提取历史信息,提高归 什么是“冷战”政策?二、“冷战”形成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4、。丘吉尔在富尔敦的演说材料二: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丘吉尔先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即号召同苏联开战。斯大林就丘吉尔演说答真理报记者问结合地图,出示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国、苏联和西欧各国的的情况。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分析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历史回放:出示战后初期欧洲形势图展示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词。明确这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含义。阅读史料,问题探究:(1)丘吉尔演说中的“阴影”是指什么?(2)斯大林为什么说“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3)这两人的话反映出战后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

5、变化?分析资料,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盟友关系破裂的原因?(2)美国为什么要用“冷”战的方式?观察地图,分析史料,探究问题: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哪些地方?纳概括的能力。准确提取历史信息,层层解疑,认识到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学生明确美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根本原因是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图史结合,直观教学,降低了学生分析史料的难度。第二环节:身临其境三、美国“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落实学生归纳的史实: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开始史料解读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

6、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咨文(节选)2.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的延伸,“冷战”的一个重要策略史料: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第115 条规定。漫画解读“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漫画一:用膏药援救死者漫画二:他正在敲诈情境设置,疑难探究:“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阅读教材,问题探究: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

7、抗措施?解读史料,问题探究:(1)“两种生活方式”指哪两种? (2)材料二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3)杜鲁门咨文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何影响?解读史料,漫画探究:请你综合分析上述材料,解说教材中关于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观察漫画,根据所学内容,小组合作,分析探究:(1)画面上的“医生”是指谁?病床上的“死者”又指代什么?(2)医生所回归教材,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归纳概括相关的历史事件,初步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史实。借助文字材料,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层层追问,降低学生分析问题的难度,以此解决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漫画的分析,检验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了解程度,利于教师掌握学情。漫画符合学生的

8、年龄特点,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层层问题, 3. 军事上:“北约”“华约”展示“北约”与“华约”对峙形势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资本主义阵营 “两极”(1949 年,以美国为首) 对峙华沙条约组织社会主义阵营 形成(1955 年,以苏联为首)明确:两大组织的建立背景、目的、性质、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四、“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争霸表现: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用的“膏药”比喻什么?观察漫画,根据所学内容,小组合作,分析探究:马歇尔计划是一项“复兴欧洲”计划,为什么说他是在敲诈呢?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杜鲁门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

9、有何关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起来的?(2)阅读教材 84 页材料,回答北约的作用?(3)华约组织的建立有什么影响? 问题探究:“冷战”当中为什么又会发生热战?结果如何?它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互启思维,降低学习难度,利于学生分析得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苏联。通过质疑,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新课改中“改变历史学习方式”的理念,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知道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第三环节:史海探究五、冷战的本质及历

10、史影响布置探究性任务:(1)有人说,冷战对峙实质上是东西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较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美苏的冷战对峙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3)从美苏争霸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小组间合作学习,探究问题。通过层层设问,合作学习,互启思维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四个问题意在提高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建立历史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最终落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课堂小结: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工作的中心。而遏制霸权主义的最强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

11、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板书设计 第 14 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一、“冷战”的含义二、“冷战”形成的原因三、美国“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2.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3. 军事上:“北约”“华约”四、“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五、冷战的本质及历史影响反思:第 14 课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选自北京版历史第 4 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本学习主题通过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概述了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进程。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关二战后的形势变化

12、,又启示后来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冷战”的开始、德国被分裂和“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比较混乱,为了线索清晰地呈现本课内容,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我整合了教材,分别从“追根溯源:“冷战”的含义和形成原因;身临其境:美国“冷战”政策和苏联对抗措施,“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局部热战);史海探究:“冷战”的本质及历史影响三方面予以建构本课知识点。这节课的教学中,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这节课的优点有:1.对教材内容分清主次,通过图片、文字材料等创设历史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美苏“冷战”为核心

13、,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从而突破重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形成知识脉络。2.依据课标,适当补充典型事例和有关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史料,从中提炼信息,回答问题,学会解读历史材料的方法。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学会了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综合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充分掌握历史事实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提高对史实的理性认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学生对漫画的分析,检验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了解程度,利于教师掌握学情。漫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指导阅

14、读为基础,思考议论为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层层问题,互启思维,降低学习难度,实行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双边活动。4.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足之处:本节课对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偏深偏难,且枯燥乏味,学生对历史史实不具有认识的深刻性和分析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太关注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来突破难点,反思上课的情况,我认为在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活动时,还应注意提出的问题深浅合适,以免冷场或流于肤浅;同时应注意避免少数学生垄断发言权,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在选择史料时更应注意典型性,尽量多的以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的材料为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精益求精,准备必须充分,才会灵活自如地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谨记上述存在的问题,认真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