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097254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命 题:高二备课组 审题:高一备课组 时 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2016.5一、现代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论述 20 世纪最初三十年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许多反面的证词。也就是说,新小说家不大论及他们接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而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反之, “五四”作家则大都否认他们的创作与传统小说有直接的联系,而突出域外小说的影响。关键不在于对吴趼人、林纾或者鲁迅、叶圣陶的

2、说法加以辩证,而是必须说明,为何那么多真诚而且精明的作家,会同时产生这么一种显而易见的“错觉” 。除了策略的考虑,作家们之所以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转化” ,是在作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对于“五四”作家来说,幼年时代熟读经史、背诵诗词,以及明里暗里翻看三国水浒 ,只是一种必要的人文修养,或无功利的娱乐,并没想到从中学习什么写作技巧。而青年时代如痴如醉地啃读域外小说,却颇具学习借鉴之心。这就难怪他们创作小说时,理直气壮地以域外小说为榜样。偶尔也会师法“传统” ,但有意无意间将其西洋化进而合理化。一方是无意中接受,一方却是有意去模仿。尽管后世的研究者可能对那无意中接受的观

3、念如何歪曲模仿的对象、限制模仿的效果更感兴趣, “五四”作家则大多只意识到后者而忽略了前者。还不只是前者“得来全不费工夫” ,故视而不见,后者“踏破铁鞋无觅处” ,故弥足珍贵;更因为传统文学更多地作为一种修养、一种趣味、一种眼光,化在作家的整个文学活动中,而不是落实在某一具体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无疑,具体而可视的“手法” ,比起抽象而隐晦的“趣味” ,更容易为作家和读者所感知。新小说家的情况恰好相反。梁启超、吴趼人、刘鹗等人的实际创作,已经突破了旧的格局,可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大家似乎都有“以中化西”的愿望,只不过不像林纾表达得那么直白而已。在借鉴域外小说技巧的同时,尽量在传统文学中寻找对

4、应物;一旦证明古已有之,用起来自然更得心应手。接受外来文化,本来就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以中化西”也无可厚非,只要不过于离谱。可这么一来,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并没接受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出土文物” 。殊不知“文物”之所以“出土” ,也必须借助新的眼光。不理解这一点,单从言论及术语判断,新小说可能显得很旧。也许更重要的是,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接受的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小说,而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单从小说的承传,确实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只有将其置于 20 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才能纠正上述并不轻微的“错觉”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汇中演进的中国小说,既不可

5、能完全固守传统,又不可能被西方小说所同化,而是在诸多个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作用下蹒跚前进。(选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作家们之所以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谈论得少:从自身层面讲,有出于策略的考虑;从受传统影响层面讲,主要是这种“转化”是在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B对于“五四”作家来说,他们对待传统小说与域外小说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是无功利性的娱乐,无意中接受;一个是带有功利性的借鉴,有意去模仿。C作家们通过不断地熟读、背诵、翻看等方式将传统文学变成了自身的一种人文修养、趣味、眼光,并将其化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变成了下意识的行为。D相对于

6、域外小说在“手法”上的具体且可视而言,传统文学则显得过于抽象而隐晦,这使得作家和读者不容易感知,而作为后世的研究者也未能幸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对待传统小说与西洋小说的问题上,新小说家与“五四”作家的表现恰恰相反,前者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而后者则突出域外小说对其影响。B梁启超等人的实际创作虽已突破了旧的格局,但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这种表现是他们“以中化西”的愿望的体现,其中林纾表达得最为直白。C新小说家在借鉴域外小说的技巧时,是有所选择的,般选择那些在传统文学中存在对应物的技巧,而在证明其古已有之后,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D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新小说

7、家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但不可过于离谱地“以中化西” ,即便这样其作品也容易给人造成“出土文物”样的错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不少的反面证词,这些是在论述 20 世纪初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B对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产生重要影响的不仅仅有像三国 水浒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还有包括经史、诗词等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学传统。C虽然单从小说的传承,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但只要将这个嬗变置于 20 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就能将其说清楚。D在 20 世纪初东西方

8、文碰撞与交汇中,中国小说的演进,既离不开传统小说,也离不开西方小说,准确地说,是以两者为代表的合力作用促成的。二、古诗文鉴赏(共 42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小题。 (19 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9、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10、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以致天下之士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序八州而朝同列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尊贤而重士6文中关于陈涉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11、: ( )A作者说陈涉处处不如九国,显然是对陈涉抱有成见,是应该批判的。B作者说陈涉处处不如九国,说明作者鄙视农民起义领袖,正反映作者的阶级局限性。C表面上看,作者似乎在贬低陈涉,他的意思却是要说明陈涉与九国相比,虽地位卑微却起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反映了作者立论的客观性。D表面上看,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贬低陈涉,他的意图却是要说明陈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作者历史观的进步性。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1)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 分)(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两首

12、诗,完成 89 题台 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台 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8.韦庄台城中 “六朝如梦鸟空啼”的 “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5 分)9.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每空 1 分,共 12 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2)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 )

13、(3)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7),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8),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9),无复鸡人报晓筹。 (李商隐马嵬 )(10)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12)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红学泰斗”周汝昌2012 年 5 月 31 日凌晨

14、,95 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1918 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那是 1947 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 ,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

15、话。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 60 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 ,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 10 年, “十年辛苦不寻常” ;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 60 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 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 ,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 50 余载潜心努力、对 11 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 、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 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 1954 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 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