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中考一摸语文议论文汇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987640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北京中考一摸语文议论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0北京中考一摸语文议论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0北京中考一摸语文议论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0北京中考一摸语文议论文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0北京中考一摸语文议论文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北京中考一摸语文议论文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北京中考一摸语文议论文汇编(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昌平】阅读精彩,完成 1820 题。 (共 8 分)精 彩精彩,是我特别喜欢、但又十分吝惜地使用的一个 词。因为在我看来,精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是不会 轻易达到的。什么是精彩?精彩,就是优美、出色。明星奉献给观众的精彩节目,歌声绕梁三日,表演出神入化;运动员奉献大家的精彩比赛,龙争虎斗,惊心动魄;老师的精彩一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作家的精彩文章,字字珠 玑,洛阳 纸贵;科学家的精彩科研成果,厨师的精彩烹调技巧,官员的精彩领导艺术等等,不一而足。倘若再具体一点说,精彩,就是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宣言;精彩,就是马丁· 路德·金我有一个梦的演 讲;精彩,就是刘翔在奥运

2、会上率先撞线的那一瞬;精彩,就是 飞人乔丹投篮时那美丽的弧 线精彩的反 义词 是平庸。一个得过且过、没有 创意的商人,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人,一个无心向学、 “60 分万 岁”的学生,一个满足于跑龙套当配角糊弄观众的演员,一个只会模仿别人、重复自己的作家,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一个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科研人员,虽然也能混得不 错,也可养家糊口,但永远与精彩无缘。精彩最需付出。演员就在台上精彩那么一阵子,不知需要多少年的勤学苦练,即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运动员在赛场上那精彩的一跳、一跑、一掷,背后则是无数次的挥汗如雨,苦练不辍。曹雪芹为了红楼梦的精彩,不仅是“披阅十

3、载,增删五次”,也不仅是“满径蓬蒿老不 华,举家食粥酒常 赊”,最后,竟然“ 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就好比传说中的荆棘鸟,它一生只唱一次,但那歌声如同天籁,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 优美动听,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但为了这一次的短暂精彩,它不仅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和心血,而且,它将曲终而命竭。精彩当趁年少。虽说只要你想精彩,什么 时候都不晚, 【甲】:青年人的精彩,大红大紫,锋芒毕露,像赤壁之畔的周郎,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滕王阁前的王勃,技压群雄,文盖四座, “落笔惊风 雨,诗成泣鬼神”。老年人的精彩,不动声色,沉稳自信,如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像庾信 “凌云健笔意

4、纵横” 。不过, 还得讲句实话精彩要趁早, 【乙】。人这 一辈子,不论干什么, 总得精彩他几回,或建功立业,或著书立说,或德昭天下,不仅自己有成就感,也让众人喝彩。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觉得很自豪,没白来这世界上走一回。人生难得几精彩,此时不精彩,更待何时?18.全文围绕“精彩”一词展开。请简要写出全文的论证思路。 (4 分)开篇提出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 ,然后进一步论述了 和 ,最后发出号召:趁着年轻,人生应多一些精彩。19.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荆棘鸟的故事,请分析其作用。 (2 分)答: 20.请根据第段的内容,将下面的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 【乙】处(只填序号) 。(2 分)因为 精彩更

5、需要 强健的身体,敏捷的思路,充沛的精力,大胆的创新精神,而这些大都是青年人的专利。因为 不同年 龄的人各有各的精彩。【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18.答案:精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会轻易达到的 精彩的内涵精彩最需付出 精彩当趁年少(共 4 分。每空 1 分)19.答案示例:作者把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比作荆棘鸟唱歌,用荆棘鸟付出一生的心血只唱一次歌,而歌声如天籁般优美,写出了曹雪芹穷其一生创作出辉煌的红楼梦 。从而证明了为了精彩需要付出一生的观点。(共 2 分。)20.答案:【甲】【乙】(共 2 分。每空 1 分)【朝阳一模】(三)阅读不要秘诀的秘诀 ,完成第 2123 题。 (7 分)不要

6、秘诀的秘诀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相似,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功夫,抱着找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子又放松了。只要专心致志,坚仅如此,古人在如何读书的问题上还有许多见解。早在宋代,陈善就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不仅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还要【甲】 。虽然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 但是他的这种主张,在那个时候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的读书方法也有可取之处。他主张读书要【乙】 。指的是对于难懂的地方可以放它过去,也

7、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也可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丙】 。古代的读书人没有胆量提出这个主张,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他认为所谓“圣人之言”不能完全相信,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见地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独到的。 因此,读书的秘诀,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末,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选自燕山夜话 ,有删改)21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的?(2 分)22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

8、读书的秘诀的?(2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23请按照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 【乙】 【丙】处(只填序号) 。 (3 分)不求甚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21有的人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功夫,想在书中寻找读书的秘诀,结果上当。 (2 分)22. 态度 方法(共 2 分。每个 1 分)23 (共 3 分。每空 1 分)【崇文】(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共 8 的自然万物都能让人感到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这些使人不由真理、掌握真理的渴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9、行。要掌,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个“书奴” ,无法做到学以致用,题所带来的喜悦。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活跃在农业科技实验的第一线。有人认为农业科技实验很苦,袁隆平则认为, “苦中有乐” ,乐在“有希望,会出好品种” 。他的实验成果,为解决中国甚至世界的粮食上事业的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与豪迈。20. 阅读全文,请从【甲】 【乙】 【丙】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段的横线处(只 21.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 (4 分)答: 22.第段中举袁隆平例子有什么作用?(2 分)答: 20.丙评分:共 穷快乐的观点。接着引用了古语证明要探求真理只凭借书

10、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亲力亲为。然后从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要掌握真理就离不:共 4 分。每点 1 分。来源:学§科§网所带来的喜悦。评分:共 2 分,每点 1 分。【东城】(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 1820 题。 (共 7 分)灾难是一所学校崔铁民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难,无情地 损毁我们的家园、夺走数万同胞鲜活的生命,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然而灾 难也以暴虐的形式,加深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促使我 们反思以往对自然的态度,回顾走过的道路,从中获得启发和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不仅是大灾难,也是一所大学校。灾

11、难 教会我 们如何有效地应对灾难。虽然改革开放 30 年使我国的 综合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但就总 体而言,在 现时条件下,我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经验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在每一次突发灾害面前,还没有多少现成的办 法可以遵循最大的一次地震。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调集全国的资源和力量,在抢险救灾、医 疗救治、灾民安置、设施抢修、物资保障、信息 发布等方面全力以赴,科学调配,迅速控制局势,并展开防止次生灾害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抗震救灾工作得以有力 有序有效地进行。在紧张复杂的救灾过程中,所有决策措施的拍板 实施和各种方法的及 时采用,都从灾 难现场的具体情况出发,依

12、据救灾的实际需要做出。可以说,是灾难逼迫我们动脑筋,想办法,使我们能够临危不乱,有效应对,保证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胜 利,并向纵深发展。灾难 教给我 们与大自然打交道的本领。人 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享受大自然恩惠的同时,也在承受它所 带来的伤害。人 类 在与自然和睦相处、提高规避风险能力方面,探索的道路还很漫 长。当自然灾害突然 袭来时 ,能否有效防范和应对,取决于我们平时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防灾减灾本 领的增强 ,源于我 们一次次与灾害的不期而遇。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的,除了巨大的伤痛,还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抗震救灾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的获得,以我们最不愿意承受的苦 难为代价,但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它让我们懂得,人类必须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自然规律、 认识自然规律、 顺应 自然规律,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把握自身定位,建设 美好家园,真正做到 。灾难 告诉我 们“多难兴邦”的道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锤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凭借 这种精神,我 们饱经苦难而没有被打 垮,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被不断 赋予时代特征和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