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升初的语文学习衔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720359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加强小升初的语文学习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加强小升初的语文学习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加强小升初的语文学习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加强小升初的语文学习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加强小升初的语文学习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加强小升初的语文学习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加强小升初的语文学习衔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加强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一、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小学的的时候,语文考试轻易而举就能得到九十几分,而在中学得到八十分就很不错了。原因出在小学语文和中学的衔接存在很大问题。学生进了中学,极不适应,垮掉的多,冲上去的少。就拿语文的理解思维和答题方式来说,小学的语文理解句子意思,只要同学说得大体巴得到边,就可以判正确。至于同学对理解的句子意思写的文字多少,回答的深浅怎样,有无规律可寻一概不论。那可以算是人性加人性,保护加保护,你好我好他也好,皆大欢喜,考个 90 分还算孬的,98、99也大有人在。家长和学生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就一线之隔,中学里的语文考试就让孩子从9

2、0 多分一下子滑到了 40、50 分,甚至于 20、30 分,不及格的占 80-90% 。看看中学的试卷,再对照一下小学的试卷,问题其实很明显,小学的思维理解和答题方式的训练存在问题。因为出题的范围大大地超过了语文课本,也就是说把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学好了也拿不到高分。因此加强中小学语文学习衔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教学步骤与学生能力培养只能一带而过。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点

3、的延伸。如教学名家名作济南的冬天 ,老师要求学生对作家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去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更重视文章语句的品味和赏析。如山中访友一文,教师除了重视人文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还注重谴词造句、文言修辞的欣赏和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因此今后学习中应重视文章语句的品味,赏析,课外阅读。另外,积累十分重要。中学语文的考试,很大程度在考积累。例如,中学语文经常有这样的考题:写出带有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写出描写四种不同形状弯月的诗句。或者:同样是谈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请你举出三个著名人物各自怎样说的。然而,在小学里,这样的试题几乎没有,学生的积累没有梳理成

4、知识树,是散沙一盘,遗忘性是很大的。所以,这些也造就了学生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因此,我们在教学训练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梳理。 (设计题附后)(一) 、按要求归类下面的词语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前因后果 左顾右盼 前俯后仰 心领神会 赞不绝口 目之所及 纵情高歌 应接不暇 随心所欲 左思右想做: 想: 看: 说: (二) 、按感情色彩归类下面的词语大公无私 舍近求远 生态环境 盛气凌人 漫山遍野 善始善终 手不释卷 南辕北辙 相互交错 褒词: 中词: 2贬词: (三) 、按要求写四字词语或成语(各写四个) 1、 描写人物神态: 2、 描写人物动作: 3、 描写人物心理: 4、

5、 描写人物品质: 5、 描写自然环境: 二、渗透初中教学方法,使学生平稳过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同学升入中学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1、课前预习习惯。要对课文至少读两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上课时老师请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目的既调动了同学学习积极性,又检查了同学的预习情况。同时要求同学认真阅读课前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以此来研究本课内容、学习重点及要求,进行课外资料的查阅。同学学会自学。2、听课思考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同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上课积极思考,培养记书间笔记,做批注点评,关键词语的勾画。借助常用的读书符号做好标记。如精彩句、关键句、中心句下标、疑难

6、处标?好的片断或读后有体会标!评注和旁批,可以是补充解释、也可以是评论式、也可以是提要式的。3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认真完成习题。注意写一写学后感。4、默读习惯和书写习惯。目前同学已习惯了大声朗读,这样既妨碍了别人,又影响了阅读速度。改变这一习惯,由大声朗读到轻声朗读最后到默读默记。书写也要改变以往的拖拉作风,不仅要认真,还要有速度。5学习中应重视文章语句的品味,赏析,课外阅读。6积累,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梳理。同 学也要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学习。由于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难度加深,知识点增多,同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在高年级阶段,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你们的自学能力

7、,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现在我们尽力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学们只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就能为中学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以下对所写文章归纳总结:记叙文六要素,人称,顺序,详略,感情基调,及他们作用?1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 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2)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直抒胸臆。(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8、3(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 、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 (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

9、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七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八品味题目可以从 A 线索 B 内容上 C 主题上 D 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课文的题目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人命题的,由人想到事,围绕事情提出问题。以事命题的,抓课题的中心词,围绕中心词提出问题。以物命题的,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以地名命题的,由题目想到景物,围绕景物特点提出问题。形式 含义:双

10、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作用: 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五上金奖章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4-五上我的战友邱少云 3、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五上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品味题目可以从 A 内容上 B 主题上 C 线索 D 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回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散步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

11、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

12、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

13、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熬( ) 歧( ) 霎( ) 粼( ) 2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相信并佩服。( ) (2)忍受,艰苦支持。( )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5(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3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 这句话的“挺不住”是什么意思? 4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 (1)这段话共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学习这种手法,用几句话描写深秋的校园风景。 5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 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 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 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爱 6 “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7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 “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