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练习题答案(新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719354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语练习题答案(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语练习题答案(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语练习题答案(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语练习题答案(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语练习题答案(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语练习题答案(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语练习题答案(新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大学语文练习题参考答案原 君一、填空1. 黄宗羲 明末清初 2. 顾炎武 、 王夫之 二、单项选择1.B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黑体字1.去:离开,指放弃君位;2.副词,本来;3.动词,偏爱;4.动词,免除。四、今译下列句子1.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2.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单单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3.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羞惭。五、简答反对封建帝王 “家天下”思想;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作者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表达变革独裁的改良愿望,这标志着当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

2、意义。容忍与自由一、单项选择1. A 2.A 3.C 4.C 5.A二、多项选择1. ACD 2. ABC 3. ABCD 三、名词解释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和”即“和谐”,指诸多矛盾的事物组成了矛盾对立又相反相成的和谐的统一体。 “同”即“同一”,指只认同类,强调专一,而排斥异己,不与矛盾的事物共处一体,从而否定了宇宙万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和而不同”指承认“不同” ,在矛盾对立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 (释义)讲求“和而不同”,既需要辨证的思想,更需要宽阔的胸襟。 (条件)奉行“和而不同”,无论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或国际关系,还是对活跃思

3、想、清明政治、繁荣学术,都具有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作用)四、作文 有容乃大要求:1.中心明确;2.语文通畅;3.层次清楚;4.联系实际;5.800 字左右。谏逐客书一、单项选择1.D 2. B 3.D - 2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1.听说 自以为 错误 。 2. 因此 强大 。 3.方位名词直接做状语,“在西边”;攻取,与“并”、“取”为同义互文;4. 抛弃民众。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 强大 增强,巩固 2. 服从,听命 佩戴四、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1.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有才能的士人而不重用他们,这就会使秦国没有富强的基础,秦国也不会有强盛的威名。

4、2.现在陛下竟然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成就诸侯,使天下之士离开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盗贼”啊! 3.因此,泰山不拒绝任何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大海不舍弃涓涓细流,所以才能形成它的深广;统治者不拒绝人众,所以才能显示他们的德行。4.那敲击瓦器,弹筝拍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快人听觉的,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5.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士人来充实对手,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五、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1纳客无敌于天下,逐客就是损害自己,帮助了敌国。(不却

5、众庶无敌,却宾客自损。 )2.分两个层次。第一层(1、2、3 句):论证不却众庶、广招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第二层(4 句):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两层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是从正面论证纳客之利,第二层从反面论证逐客之弊,总体是对比的关系。3第 1 句用地要广、国要大、兵要强直接论证,说明人才要多多益善的道理;第 2 句以泰山、河海、王者等进行类比推理,说明要广罗人才的道理;第 3 句以古圣先贤作引证说理,说明只有广揽人才,才能无敌于天下的道理。我有一个梦想一、单项选择 D 二、多选选择 ABCD 三、简答题解放黑奴宣言即解放宣言。1863 年 1 月 1 日 ,林肯颁布

6、了一项旨在使美国南部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民的法令。南北战争初期,联邦政府军失利。为扭转战局,林肯才颁布了宣言。宣布:仍在反叛联邦的各州及若干区域内,“所有被据为奴隶的人们立即获得自由,并且以后将永保自由”,“获得自由的人们”,“将被容纳于联邦的武装部队”,为联邦服务。此举使大批黑人奴隶参加了联邦军队,战争后期达到 18 万人。但宣言- 3 -是作为军事措施颁布的 ,没有以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1865 年和 1868 年,国会分别通过了宪法第 13、14 条修正案,才正式废除奴隶制。四、名词解释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主要领袖是马丁路德

7、金。民权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与国会通过了民权法和选民登记法。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型,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民看到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可能,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势。二月兰一、单项选择 B 二、简答题第一句的“悲”是指作者在文革中遭受迫害,成为“不可接触者” ,成为人中的异类,因此感到悲愤;“欢”是指在家中受到亲人和小猫的心灵慰藉,感受到世态炎凉中的温暖,因此感到欢乐。第二句的“欢”是指自己文革后平反,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 ,受到欢迎;“悲”是因为亲人逝去,小猫离开,自己感到寂寞与凄凉。 三、阅读二月兰第 7 自然段,回答相关问题。1.

8、 答:这段话主要写了二月兰这样的品格:遇到大年,就漫山遍野怒放,二月兰有一股原始动力,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居然紫气直冲霄汉,说明她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极言二月兰气势之盛,影响之大。2. 作者表面上写二月兰,实际上是言人,结合全文,实际上实在夸像二月兰一样的普通人顽强的生命力及其原始的本能,寓示着作者本人及文中女性在险恶环境下的原始本能和顽强生命力量。3.植物的生长一般都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指生长得特别茂盛,花开得旺盛,果子结得特别多;小年就生长得不怎么旺盛,稀稀疏疏开几朵花,很少结果或根本不结果。听听那冷雨一、填空题1.作家、翻译家、 听听那冷雨 。 2.一缕剪

9、不断的乡愁。 3.zh.二、简答题1.这个题目并没有常识性错误,这是用乙种感觉写甲种感觉,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通感” ,又叫“移觉” 。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从文章表达角度说,也可以叫做移情,这样做可以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2.作者这样处理的道理有两方面:一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象化、他者化,以求更冷静地审视和更客观地呈现所写内容;一是借助泛指、虚拟的“他” ,将自己个人化的经历与情感放大为具有相同经历的人的普遍性的乡愁情结和中国意识。三、词语解释1.宋代山水画流派之一。为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f)所创,其子米友仁又加以继承发展,其特点在于用水墨点染的方法,描绘烟云掩映

10、的山川景色,自称“墨戏” ,世称“米氏云山” ,或称“米家山水” 。 2. “灰色星期三”由“灰星期三”而来, “灰星期三”是英语国家习俗中的一个节日。- 4 -“灰星期三” (2 月 13 日)是指复活节前基督教 40 天大斋期的第 1 天。按基督教习俗,这一天在教堂礼拜时,牧师在教众额上用灰画一十字,并且向他说:他不过是灰尘,终究也将化为灰尘。在创世记中,上帝也向亚当说过类似的话。3.指孩子依恋、思念父母的情感。语出孟子万章:“人少则慕父母” 。孺,幼儿;慕,依恋,思念。作者在本文用此语,有比喻、象征意义,即把自己比为孩子,把祖国大陆喻为父母,表达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之情,这正是本

11、文中心,即一缕剪不断的乡愁。四、阅读题1.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2.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3.作者听雨,是在听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4. 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 ,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五、作文题(答案略)蒹 葭一、 单项选择1.D 2.C 二、多项选择1. ABCDE 2. ABC 三、解释下列黑体词1.

12、干 2. 寻找 小洲 四、默写并翻译蒹葭 (略)五、名词解释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原名诗 ,或“诗三百” ,汉以后始称诗经 。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全书分风、雅、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 160 篇,多为民歌;“雅”有大雅 小雅105 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 鲁颂 商颂40 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六、简答 “伊人” ;象征了世间一切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长恨歌一、 单项选择- 5 -

13、1. B 2. C 二、多项选择1.ABCDE 2.ABC 3.BC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指绝色女子 2 衣袖 3.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本传自西凉,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给唐玄宗,玄宗加以润色,更名为霓裳羽衣曲。杨贵妃善霓裳羽衣舞。四、简答1.从内容上而言,它点明了唐玄宗的好色。从结构上而言,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构成了全诗纲领,既提示了故事悲剧的原因,又唤起和统领全诗。2 诗人以此作结,既点明题旨,回应开头,又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同时也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3. 唐玄宗在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

14、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 ,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使感情更进一层。五、 阅读理解读下列长恨歌的诗句,回答问题。1.白居易之所以要违背历史的真实,一是为了避讳,更主要的是要让李、杨爱情建立在纯洁真挚的基础上,从而体现出爱情毁灭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恨”及无可奈何地感伤。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最能体现杨贵妃的绝顶美貌。在这两句中, “一”既和“百”形成映衬,又和“六宫”形成对比,仅

15、“一笑” ,就能“百媚”生;仅“一笑” ,竟然使得“六宫”的嫔妃宫女暗淡失色。断魂枪(一)单项选择题1.C 2. C 3. D 4. B (二)多项选择题1.A C E 2. BE 3.C D E (三)问答题答:断魂枪开头社会环境的介绍、议论有利于读者了解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中心人物沙子龙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探寻小说的主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东方古老的传统文明遭遇到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以刀枪棍棒为代表的国术,面对强大凶残的坚船利炮,不得不谋求改变。正是由于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介绍,读者才能理解身怀“五虎断魂枪”绝技的镖师沙子龙的举止行为,他一方面对往昔的八面威风满怀留恋,一方面又在痛苦与无奈中将镖局改成客栈,并执意“不传”断魂枪,虽无奈却成为“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 6 -断魂枪通过沙子龙复杂心态的刻画,展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苦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中一时找不到现实延续点和连接线的焦灼困境,揭示出当时人在时代变迁中一时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位置的孤寂与悲凉。吃 饭一、填空题1.学者 ;小说家;清华大学;围城2.写在人生边上 ;观察和剖析;幽默风趣;犀利多变;代表作二、简答题1. 揭示了社会上三种弊端:一是批判了爱财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