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7443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江西信丰中学 李小玲2007 年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新变化,开始考查历史文化常识,如全国文综卷 I 第 12题(“谥号”题)。2008 年高考历史试题则涉及到 4 题,即全国文综卷 I、卷 II 的第 12 题(“阴阳”题)、宁夏文综卷第 24 题(“生肖”题)、海南卷第 1 题(“干支”题)。2009 年全国文综卷 I,12 全国文综卷(姓氏题)。面对这种新变化,无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还是一线上课的老师,都显得措手不及。命题者立意导向很好(要求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关注书本,要扩大知识面,要在学习教材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历史常识),所以我们除了在基础年级教学时要注意拓展历史文

2、化常识,还要在高三复习时关注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那么如何在高三复习时关注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结合这几年有关历史文化常识的高考题,我对高三复习时应关注的历史文化常识进行了梳理归纳。(一)常识:【年号谥号庙号】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 14 个年号、武则天有 17 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

3、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庙号始于西汉,

4、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2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例 1:(2007 年全国文综卷 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答案】B例 2:(2009 年全国文综卷 II,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 B.邑名 C.爵号

5、D.官名 【答案】C(二)常识:【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 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古代地名中的“阴”

6、 “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日之所照曰阳”,因为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河流因位于地平面以下,太阳能照射到的是其北面。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江阴等。例 3:(2008 年全国文综卷 I,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D例 4:(2008 年全

7、国文综卷 II,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3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A例 5: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基督教教义道教的太平经朱熹的理学A. B. C. D. 【答案】C(三)常识:【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十天干(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8、,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1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 4 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 5 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4 5 6 7 8 9 0 1 2 32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 12,余数是 4,地支是子,余数是 5,地支是丑,于是有: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4 5 6 7 8 9 10

9、11 0 1 2 3如:1644 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 是辛亥年(猪年),2005 年是乙酉年(鸡年),2008 年是戊子年(鼠年)等。4例 6:(2008 年宁夏文综卷,24)中国古代用 12 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 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答案】D(四)常识:【姓氏起源】在上古的时候,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 10 多种类别。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郑、

10、卫、陈、蔡、曹、许等。以封地(采邑)为氏。如周武王封岔生于苏,岔生后代便姓苏;晋国大夫毕万于魏,其后世子孙以魏为氏。展禽(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以官名为氏。晋国的荀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后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以职业(技艺)为氏。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这类姓氏中,一般都带邱、郭、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的居住地点。以同周王或诸侯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称公子喜,其孙舍之称公孙舍之。以祖辈的

11、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祖父之字为其氏。如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周平王有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为姓。直接承袭姓为氏;天子赐氏;以次第为氏;古代少数民族带来的姓氏;以谥号为氏;因赐姓、避讳而改氏等。例 7:(2009 年全国文综卷 I,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

12、答案】A5例 8(2009 年全国文综卷 II,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答案】C(五)常识:【避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 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

13、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改称为荆。南朝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当时凡有春字的地名都以阳字代替,如富春改为富阳,宜春改为宜阳。恶讳(表示深恶痛绝的避讳)首先在唐朝兴起。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憎恶安禄山之名,改安化郡为顺化郡,广东宝安县也被改为东莞县。元朝,由于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几乎没有避讳制度了,大臣上书也敢直呼皇帝的大名。清朝统治者嫉恨中原人民视其为外族,除皇帝名之外,胡、夷、虏、狄等字都在避讳之列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产生许多讹误。但如果能掌握它,却可以用来审定古书及文物的时代和识别其真伪,因为造假者图一时之快往往很少顾及避讳问题,前代避了后代的讳,或该避的

14、讳没有避,都可以成为确定其伪品的依据。例 9: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答案】A (六)常识: 【节气、传统节日】二 十 四 节 气 是 在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形 成 的 。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

15、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正月立春为节气,雨水为中气;二月惊蛰为节气,春分为中气;三月清明为节气,谷雨为中气;四月立夏为节气,小满为中气;五月芒种为节气,夏至为中气;六月小暑为节气,大暑为中气;6七月立秋为节气,处暑为中气;八月白露为节气,秋分为中气;九月寒露为节气,霜降为中气;十月立科为节气,小雪为中气;十一月大雪为节气,冬至为中气;十二月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旦、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