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5209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9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张燕明课题 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学习内容课本 12 页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词,能区分“浏览”与“审阅” 、 “询问”与“咨询” 、 “简单”与“简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的工作辛苦、生活简朴。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周总理的人格魅力。预习提示1、查字典自学生字。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1、师有

2、感情地诵读有的人第一节2、导入新课:这两句诗有些深奥,不过,学了一夜的工作 (板题) ,同学们一定会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的。3、介绍作者何其芳,介绍周总理的身份及有关课文的资料。二、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学习字词。2、分段,概括段意。3、再读课文,画出点明中心的句子三、重点深究第二段1、默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周总理劳苦和简朴的重点语句。2、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这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理解“陈设 ”、 “极其” 、 “如此而已 ”,体会“一个”、 “不大”, “两张”、 “小”、 “一盏”。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

3、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工作的繁重与食物的简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仅表现了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也进一步突出了总理的劳苦,读起来令人感到周总理形象高大,品德感人)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部分,体会总理的高尚品质。作业温馨提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课后反思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张燕明课题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 课

4、型 新授课学习内容课本 12 页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词,能区分“浏览”与“审阅” 、 “询问”与“咨询” 、 “简单”与“简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的工作辛苦、生活简朴。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周总理的人格魅导学过程一、复习作者是怎样记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你有什么感受。二、继续学习第二段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

5、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一叠” ,数量词,一堆的意思。 “一尺来高” ,表明文件之多。短短的一个夜晚,要批阅一尺来高的文件,说明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紧张,工作量很大。2、 “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这是写周总理审稿的情形。 “浏览”是大略的看。周总理不是”浏览” ,而是一句一句的审阅。说明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考,充分反映了周总理审阅文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的那“一尺来高的文件

6、” ,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总理一夜工作多么辛劳!一夜的时间批阅完了“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 ,也说明总理工作效率很高3、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的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喝了一会茶” ,表明休息时间非常短。 “公鸡喔喔的叫明了” ,表示天亮了。再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周总理让作者去睡觉,自己一直在批阅文件,叫醒作者后又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审阅完”这最后一篇稿子,现在刚喝了一会茶,天就亮了。说明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工作时间多么长啊!工作到天亮才休息,下午又要“参加活动” ,可见周总理是日以继夜的工作,工作劳苦。4、指导学生有

7、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体会周总理的品质。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感想。2、 “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是由“一夜的工作”而联想到的。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是他一生工作的缩影。四、总结全文1、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2、教师总结: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写出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来写,对于一夜的工作来讲,能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这是作者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令他刻骨铭心,不能忘怀。在写事的时候,要带着感情写,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边叙事边抒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真切感人五、练习选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词:简便、简单、简

8、朴、简陋、简练课文(简单) 设备(简陋) 生活(简朴)穿戴(简朴) 方法(简单) 摆设(简单)房屋(简陋) 操作(简单) 语句(简练)陈设(简陋) 内容(简练) 问题(简单)六、板书设计:工作量大审阅认真 工作劳苦一夜的工作 工作时间长陈设简单夜餐简单 生活简朴作业温馨提示1、书写本课字词。2、熟读课文。课后反思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张燕明课题 穷人 课型 新授课学习内容课本 35 页学习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学习重难点

9、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预习提示自读课文,学习本科的生字,词语。导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书题:穷人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 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三、再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四、讲读第一段。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10、?当时气候怎样?(学困生)()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中等生)()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优等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 (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 )1朗读课文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

11、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作业温馨提示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2同音字组词,读课文课后反思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张燕明课题 穷人 课型 新授课学习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学习重难点 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导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默读课文,思考分层。()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

12、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三、理解第三段课文默读全段,思考分段:()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

13、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理解第一层:()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理解第二层:()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理解第三层:()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练习朗读。()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归纳段落大意。四、总结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

14、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教师总结: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 (乐于助人)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细致的心理描写。()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用词造句的准确。板书设计:等待渔夫桑娜 探望西蒙 勤劳、善良20、穷人 抱回孩子 乐于助人渔夫 侥幸回来 勇敢、坚强 . 能熬过作业温馨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必做)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选做)课后反思陇西陈家庄小学课时导学案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张燕明课题 白桦林的低语 课型 新授课学习内容课本 67 页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

15、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学习重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 ,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 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二、 检查预习。1、 指名读课文,正音。2、自读 2-8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三、 讲读课文。1、 自读课文,思考: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2、 讨论。四、讲读第二段。1、 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3、齐读第二段。五、讲读第三段。1、 自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2、 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3、朗读第三段。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六、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