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课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4359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4课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44课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44课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4课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44课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4课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4课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 首 页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次 时数 课型 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金鲤鱼的百裥裙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一、 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金鲤鱼悲剧的主客观原因。二、 认知小说的叙述方式与以百裥裙为叙事中心线索的独特视角,说明其作用。三、 体会小说行文不动声色、内涵深微动人的风格特点。重点、难点: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金鲤鱼悲剧的主客观原因。体会小说行文不动声色、内涵深微动人的风格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应用:图片、等讨论法 幻灯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

2、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金鲤鱼的百裥裙小说在叙事结构上颇具匠心。首尾呼应,突出现代背景,中间则倒叙金鲤鱼过去的故事,并通过金鲤鱼与珊珊祖孙两代人的命运对比,突出时代变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强化了金鲤鱼的悲剧意味。以百裥裙为叙述的中心线索:开头就是特写式的详尽描写,继而以“谜语”增加悬念,再次突出百裥裙如何成为金鲤鱼的“笑话” ,最后写出百裥裙令人意外的“真相”一件未完工、未穿过的衣裙。这样的叙述方式,单一集中而起伏跌宕,起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作业:1. 林海音擅长表现旧时代女性的悲剧,课后阅读烛 ,与本篇课文进行比较。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后记(经验、不足):教 案 内 容教学过程(

3、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教 案 内 容一、导入新课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了很多古老又深刻的问题“女人的命运”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小说就是通过金鲤鱼想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来表现身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一生。由此来揭示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二、讲授新课 金鲤鱼的百裥裙1.作家介绍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省苗栗县人,1919 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林海音自幼在北平读书,先后在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担

4、任北京世界日报记者。1948 年她与丈夫和孩子回到她一无所知的故乡台湾,被聘为国语日报编辑;1951 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小说创作。她还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 年创办并主编纯文学月刊,1972 年纯文学月刊停办后,她又独立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出版纯文学丛书 ,近年来主要从事纯文学创作。林海音在主编联合报副刊时,发现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秀,例如钟理和就是她在编发外稿中发现的。钟理和去世后,她为使其遗著早日问世而热心奔走。此外,像杨逵、钟肇政、郑清文等人都接受过她的支持和帮助。为了鼓励创作,培养文学新人,她长期以来致力于开拓文学园地。她在振兴台湾文学事业中所表现的热情和做出的贡

5、献,在台湾文学界有口皆碑。林海音到台湾后,初期主要撰写散文和杂文,1957 年前后开始小说创作。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南旧事 、 晓云 、 孟珠的旅程 、 春风丽日 ;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 婚姻的故事 、 烛芯 ;散文杂文集窗 、 冬青树 、 两地 、 作客美国 、 芸窗夜读 ;还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等。林海音的作品就题材而言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是对儿时居住过的北平城南生活的回忆,一是反映妇女爱情婚姻生活及其悲剧命运。林海音在北平整整度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发表于 1960 年的城南旧事 ,是她追忆北平生活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感触,以在北平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的带有自传

6、色彩的小说。小说由惠安馆传奇 、 我们看海去 、 兰姨娘 、 驴打滚 、爸爸的花儿落了五个既独立又连贯的短篇组成,小说是借一个童稚未消的小女孩的眼睛来观察和审视发生在她周遭的事、生活在她周围的人,使人感到真实又充满情趣。作者在小说中只是写了小孩的五个生活小故事,却通过对这些悲剧故事及其背景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二三十年代贫穷苍凉的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令人窒息的空气,表现了自己对劳动人民悲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林海音在作品中抒发了她的思乡情绪。这首先表现为对少年时代相识的善良而苦难的亲人好友的怀念,不管是疯子小偷,宋妈兰姨娘,还是爸爸,都是勤劳朴实,善良忠厚的好人,可他们都无法逃脱厄运,最终都离英子

7、而去;对这一个个悲剧人物的怀念正表现了作者殷切的思乡之情。她的思乡情绪还表现为对故乡民情风物的怀念和追忆。北京的巷道和胡同,城墙和会馆,夹竹桃与石榴,驴儿、骆驼,站街行走的卖唱者,还有令人垂涎的风味小吃,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旧北平风俗画,令作者神往和迷恋,寄托了她无尽的乡思与乡愁。林海音创作的另一个突出的主题是反映妇女婚姻和命运,叙写她们的痛苦与不幸,挣扎与反抗,揭示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根源。这类作品主题深刻,描写鲜活细腻,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林海音的小说构思精巧,布局严谨,在继承民族传统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现代文学的表现技巧,如象征、暗示、意识流等多种手法交替使用,增强了艺术

8、表现力。小说语言流畅自然、质朴清新、富于个性化。 在“战斗文艺”占据文坛、 “怀乡思亲”女作家异军突起的同时,另有一支描写男女爱情与婚姻际遇的女作家队伍也给文坛带来了新的景致。她们发挥自身优势,抓住人的心绪,描写教 案 内 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爱情、婚姻的曲折坎坷;人物内心波澜起伏,充溢着浪漫纯情的理想,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台湾一位评论家说: 林海音所有小说几乎都以这生为女人的悲剧为主题。从清末民初到现在,在这动荡不已的大时代里,许多阶层,形形色色的女人,

9、悲欢离合的故事,栩栩如生地重现在她的小说里。婚姻,家庭,儿女,老人是她执拗地描写的对象。而在这狭窄的天地里,她洞悉人性的诸相,生为当代中国人的苦难。虽然她的探求使得她触摸了家庭以外社会枝枝节节的诸现象,那是无意触及的,也是令人觉得无关宏旨的陪衬,她真正有兴趣的,就只有最古老又深刻的问题-女人的命运。林海音的作品,显得特别,有其特质和与众不同的风格,是由于她更固执地把题材只限囿于女人身上,以女人的心眼和细致的观察来塑成一个世界;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皆透过女人的心身来寻觅表现。可以说,她笔下的女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意思是说,她所描写的女人皆尝过失望,爱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

10、没有一个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虽然这些女人并不缺乏生活上的欢乐或赖以生存的爱情,但她们仍是不幸的一群。林海音所雕塑的女人映像,皆面带忧戚,在酸苦的不幸中翻滚的女人;好似围绕她们周围的,命运造成的冰壁,冷森又残酷,显然她们是一群被虐待者。台湾仍是某一部分女人的地狱,作为一个女作家,假若不想对这题材挑战,那就违背了作家所肩负的使命。2.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与地位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 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

11、时代的结束。(选自两岸关系2003 年第 11 期第 58 页)3.林海音的创作林海音的创作十分丰厚,作品有散文集窗 (与何凡合作) 、 两地 、 作客美国 、 芸窗夜读 、 剪影话文坛 、 一家之主 、 家住书坊边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 、 婚姻的故事 、 城南旧事 、 绿藻与咸蛋 ;长篇小说春风 、 晓云 、 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 林海音自选集 、 林海音童话集 ,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林海音从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那北京风貌、台湾民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

12、乐、同乡之亲、师生之谊,读书心得,偶闻杂感,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而最令人感动的是: 大多文字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对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 “我漫写北平,是为了我多么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 ”(陈谷子烂芝麻 )林海音小说则为我们展开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并以反映我国特殊历史时代的真实面貌而得到人们的赞扬。林海音特别关心中国妇女的生活和命运。她大部分小说,不管是以北京为背景还是以台湾为背景,处于中心位置的始终是妇女问题。她的许多反映旧中国妇女命运的作品,既是探讨中国妇女问题的记录,也是寄托乡愁的一种表现形式。如自传体小说婚姻的故事描述婆母、姨娘

13、、 “我”和妯娌、友人的不同婚姻, “给我无限回忆” 。深深的乡愁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城南旧事就是通过宋妈、兰姨娘、秀贞和爸妈等人物命运的描写,表现作者对北京的思念之情。林海音还写了不少童话,由纯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两本林海音童话集 ,一本为故事篇,有请到我的家乡来 、 迟到 、 三盏灯 、 哈哈哈 、 爸爸的花椒糖 、 金桥 、 骆驼队来了 、 察家老屋 、 童年乐事 ;另一本为动物篇,内有我们都长大了 、 小快乐回家 、六趾儿 、 井底蛙 、 不怕冷的鸟企鹅 。不管是故事篇或动物篇,都充满儿童情趣。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

14、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教 案 内 容作者将浅显的哲理、深刻的主题用小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表现,都使小读者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是寓教于乐的精品。 (选自张默芸林海音 )4.林海音轶事林先生会说闽南话,可是,她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交场合,都讲一口特别地道的北京话,漂亮极了。1993 年 11 月,林海音先生应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邀请,到北京来参加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首发式。拜见萧乾夫妇时,林先生说:“我刚由冰心怹(音滩 )老人家那儿来”萧先生马上大叫:“这个怹字,有 40 年没听见了!”林先生说的就是这种老北京话,一会儿蹦出一个老词,感动得老北京

15、们一会儿一个叫好,把她当成最大的知己,亲得不得了。 (选自舒乙一位可敬可爱的人悼林海音先生 , 两岸关系2003 年第 11 期)她常常会在照片后面写几句话。在一张优雅的半身照背后写道:“无皱纹是因为傻瓜相机好。满头华发是成熟的标记。手上青筋暴露是勤勉的记号。 ”在一张满桌佳肴前,她幽默地写上“想吃”两个字。给四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寄张与丈夫、儿子的合影,她在后面俏皮地来上一句“与凡夫俗子合影” 。在与一株成形的昙花合照后面,她写道:“大家等呀等呀,花苞涨大了,几乎是听到叭一声,就剥裂开,爆出一大朵洁白得像白玉的花。 ”那些照片后面的话,是她的生活随感,亲切、机智又有文采。后来几年,她几乎都是这种图文并茂来代替家书了。 (林海音之女夏祖丽忆母, 两岸关系2003 年第 11 期)5.林海音笔下的女性形象城南旧事惠安馆中的疯女人秀贞。深爱着的人一去不复返,刚生下的女儿被父母扔到城外,秀贞在双重打击下精神失常发了疯,执意要去寻找他们,最终惨死在火车轮下。追求爱情与幸福而不得、亲生女儿被抛弃、行为不被社会乃至父母所容,秀贞的个人命运透露的是封建道德传统对女性的摧残与扼杀。婚姻的故事中的画家怡姐。怡姐很早就死了丈夫,没有子女,过着孤独的生活。她“怀着宗教般的舍己精神” ,顺从“冲喜”的迷信嫁给一个患了严重肺病的男人,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