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5184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8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重点(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名词解释。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兴奋性: 指机体(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 。适应性:指机体的功能与环境协调一致地变化并能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兴奋: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抑制: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强变弱。自身调节:即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体液调节:指机体依赖某些化学信息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对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参与

2、对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的调节方式 (系一个不可逆的生理调节过程)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的调节方式(系一个可逆的调节过程) 。二.思考题1.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兴奋性、新陈代谢、适应性、生长和生殖。2.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机能活动有哪些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较短、表现自动化,适宜调节快速的生理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反应发生速度缓慢,作用部位广泛,持续时间较长。自身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和范围较小,起协

3、助维持生理稳态的作用。3.何谓局部体液调节?请举例说明。答:指某些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5-HT)或组织细胞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CO2、乳酸、腺苷) ,经局部组织液扩散对邻近组织细胞功能活动发挥调节作用的方式,又称旁分泌调节。如:胰岛 D 细胞分泌生长抑素,通过组织液扩散直接作用于邻近的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对其起抑制性调节作用。4.可以从哪些水平研究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并举例说明。答:1、整体水平的研究。例如:不同环境下(气温、湿度、气压、O2 变化) ,对呼吸、心跳、BP、能量代谢的影响极其适应。2、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 例如:肺呼吸过程及影响因素

4、;心脏射血与充盈。3、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例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及生物电现象等。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 刺激 :指能够引起生物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各种内、外环境因子。2 阈强度:指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 -时间变化率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3 阈电位:指刚刚能引起膜上电压门控 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 其 Na+ 大量快速内流,触发 AP 产生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4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及离子,在细胞膜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转运形式称易化扩散; 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5 终板电位:一次 AP

5、 传至接头前膜时,能使 200300 个囊泡的 ACh 释放入接头间隙,与终板膜 nAch 受体( 亚单位)结合,导致化学门控 Na+ 通道开放,其 Na+ 内流,引起终板膜产生去极化的终板电位(振幅达几十 mv,持时 2ms) 。 6 可兴奋组织:凡能产生冲动(动作电位)的活组织,均称为可兴奋组织(如神经、肌肉、腺体) 。7 阈下总和:多个阈下刺激相继作用或同时作用时,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现象称为阈下总和,其前者为时间总和,后者为空间总和。8 时值:当刺激强度为基强度的 2 倍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持续时间。时值愈短,兴奋性愈高;时值愈长,兴奋性愈低。9 主动转运载体:系镶嵌于细胞

6、膜中的蛋白质,具有与所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结合的结合位点(功能性 AA残基序列) ;10 离子通道:与离子扩散有关的镶嵌蛋白质,又称通道蛋白,组成通道蛋白分子的若干个亚单位围成一个亲水性孔道,可供离子通过。11 钠 -钾泵:说明对 Na+和 K+的主动转运过程:1)在 Mg2+的存在下,被细胞内 Na+增加或细胞外 K+的增加所激活,分解 ATP 释放能量,将 Na+和 K+逆浓度差跨膜转运。2)每分解(消耗)一分子 ATP ,可将 3 个Na+ 移出膜外,同时将 2 个 K+ 摄入膜内,即 Na+ 外流和 K+ 内流相偶联;(ATP:Na+ :K+1:3:2 ) 。12 局部反应:指阈下刺激时

7、(外向电流)产生的电紧张电位和由少量 Na+通道开放(少量 Na+ 内流)产生的特定电变化叠加在一起的去极化电位,又称局部电位或局部兴奋。13 局部电流:问答题第四小题14 去极化:指 RP(膜内电位向负值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如:由 -70至 -50mv ) 。15 超极化:指 RP(膜内电位向负值的方向变化)称为超极化(如:由 -70至 -90mv ) 。16 复极化:当细胞先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而后向静息时膜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17 超极化:指 RP(膜内电位向负值的方向变化)称为超极化(如:由 -70至 -90mv ) 。18 跳跃式传导:神经冲动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由于髓鞘有

8、绝缘作用,电阻大,不导电,不允许带电离子通过,AP 只能在郎飞氏结处(轴膜与细胞外液接触,电阻小)产生,其局部电流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至下一个郎飞氏结,即 AP 跨过每一节间段中相邻的郎飞氏结出现,该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故传导速度快。19 全或无现象:-20 量子释放:接头前末梢轴浆内含有大量突触囊泡,其 Ach 释放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突触囊泡的含量,这最小单位称为一个量子,故 Ach 以突触囊泡为量子单位成批释放的方式,称为量子释放。21 K+平衡电位:静息时,K+ 顺浓度差外流,使膜外正离子,而膜内负离子多,其 Pro 不能向膜外扩散,故形成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该电位差成为阻止 K

9、+进一步外流的电势能差,当推动 K+外流的浓度势能差与阻止 K+外流的电势能差相平衡时,膜对 K+的净通量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则稳定于某一水平,该电位差称为 K+平衡电位(EK) 。22 电紧张性扩布:指阈下刺激所引起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超极化或去极化) 。特点:具有分级性,即电紧张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呈电紧张性扩布,即按电学规律呈指数衰减性向周围扩布,其布距离按算术级数增大,而电位幅度以几何级数减小。 23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指由细胞膜两侧跨膜电位变化决定其开放的通道,又称电压依从性通道(图 2-9;教材 P.22) 。24 化学门控离子通道:指由特定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等)决定其开放

10、的通道,又称化学依从性通道。25 单收缩:肌肉受到单个有效刺激,发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特点:AP 出现在前,机械收缩出现在后。26 强直收缩:肌肉在收缩总和的基础上,连续给予肌肉多次刺激,则可进一步产生强直收缩。27 不完全强直收缩:增大刺激频率,若后一次收缩总是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各个收缩波倾向融合(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此种收缩形式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28 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继续增大,若后一次收缩总是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各个收缩波完全融合(收缩曲线平滑) ,肌肉维持稳定的持续收缩状态,这种收缩形式称为完全强直收缩。29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张力变化;条件:

11、肌肉收缩承受的负荷大于或等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30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其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条件:肌肉收缩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31 兴奋 -收缩偶联:指肌膜的电变化与肌丝滑行肌节收缩缩短之间的中介过程, Ca2+是这一中介过程起关键作用的耦联因子。32 液态镶嵌模型:1972 年由 Siger 等人提出。基本内容:以液态的类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生理功能的各种蛋白质。二.思考题1.何谓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根据离子学说,阐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1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

12、的、可沿细胞膜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由 Na+和 K+电压门控通道先、后开放,膜对 Na+和 K+通透性增大在时间上不一致所致。(2 )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的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RP 产生的机制:静息时,K+顺浓度差外流,使膜外正离子,而膜内负离子多,其 Pro 不能向膜外扩散,故形成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该电位差成为阻止 K+进一步外流的电势能差,当推动 K+外流的浓度势能差与阻止 K+外流的电势能差相平衡时,膜对 K+的净通量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则稳定于某一水平,该电位差称为 K+平衡电位(EK) 。2.引起兴奋组织的

13、兴奋,其基本条件有哪些?答: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3.试诉可兴奋组织(如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答: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时间 0.3 ms 3 ms 12 ms 70 ms时相 锋电位 负后电位前部 负后电位后部 正后电位 刺激强度 无限大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 兴奋性 降至零 渐恢复 高于正常 低于正常 电位反应 无 可产生 AP 产生 AP 产生 AP Na+通道状态 失活 部分恢复 大部分恢复,膜电位接近 TP 完全恢复 4.何谓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如何?答:神经冲动指-神经冲动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学说:局部电

14、流学说认为:神经纤维局部受阈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区膜电位发生极性倒转(内正外负) ,而相邻静息区仍处于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结果在兴奋区与静息区之间产生了电位差,由于膜内、外溶液均导电,在兴奋区与静息区之间有电荷移动而形成局部电流;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静息区(正电荷)流向兴奋区(负电荷) ,在膜内则由兴奋区(正电荷)流向静息区,导致静息区膜产生外向电流(去极化) ,对静息膜的刺激超过兴奋阈值的数倍。结果:使静息区膜的 RP,即去极化并达到 TP 水平,导致 Na+通道大量开放,Na+内流急剧增加而产生动作电位;由此类推,神经冲动依次沿细胞膜传导至整个细胞。5.如何区分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答:局部

15、反应(电位)的特点: 电位幅度变化小,但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不具“全或无”性质; 呈电紧张性扩布,即只能向周围作衰减性、短距离的扩布; 无不应期; 有总和现象。动作电位的特点: 膜电位呈现可逆性倒转; 具有“全或无”现象; 呈不衰减性传导: 相继发生的动作电位不发生融合(因有绝对不应期存在) 。6.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和神经肌肉间的传递有何不同?答:7.分析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全过程(综合叙述) 。答: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干,肌肉立刻收缩。在刺激与肌收缩之间有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刺激、兴奋、传导、传递和肌收缩等活动环节。8.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答:细胞膜的物质转

16、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 ;9.何谓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说在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的效果最好?答:10.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有哪几种形式?通道蛋白质的跨膜信号传递的机制如何?答:细胞膜的跨膜信号传递有通道蛋白介导和膜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传递。通道蛋白质的跨膜信号传递的机制:当膜两侧电位差达一定数值或通道蛋白与某种化学物质结合后,引起通道蛋白分子变构,其分子内部某些带电基团或电偶极子方向发生改变,通道被激活亲水孔道开放,选择性地允许某种离子从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 突触传递 :分为电突触传递和化学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的结构是缝隙连接;两神经元之间 C 膜与 C 膜紧密接触,间隙仅 2-3nm,两侧 C 膜上相对应排列有沟通细胞质的水相通道(连接)蛋白,系由 6 个连接蛋白单体形成的同源六聚体,允许水溶性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胞质内无突触小泡。化学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突触前 N 元兴奋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