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857831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9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9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9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5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急性中毒诊断治疗经验。方法针对 95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回顾性的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中百草枯中毒患者均为口服中毒,女性多,中毒致死率高;95 例中毒患者中28 例死亡,其死亡率达 29.5%,其余患者均为自动出院。结论百草枯中毒的程度与服药量有关,中毒后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及时洗胃、导泻及血液灌流清除毒物抗氧化、抗自由基药物的运用对病情预后有改善,能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急救护理 百草枯又名克无踪,是联吡啶类速效触灭性除草剂。为世界广泛应用的强烈杂草药物,有腐蚀性、毒性强,除草效果极佳。随着百

2、草枯的广泛应用,误服、自服或投毒的发生率升高。而百草枯口服后对人体毒性极强,且无特效解毒药物,死亡率高。我科 2011 年1 月2011 年 10 月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 95 例,经积极抢救治疗,治愈率有所提高,现将救治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 35 例,女 60 例,年龄 1749 岁,平均 33 岁。均为口服中毒,口服液为 20%百草枯溶液。其中15ml53 例,2030ml27 例,30ml15 例,就诊时间为服药后 23 小时。 1.2 护理措施 95 例患者均在我科彻底洗胃,同时给予静脉应用大2剂量激素、抗自由基药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

3、疗,48 小时内同时给予口服泥浆水、活性炭、20%甘露醇以彻底清除消化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口服量30ml 者加用血液灌流治疗。 1.3 结果 95 例中毒者死亡 28 例,口服量15ml 死亡 1 例,口服量 20-30ml 死亡 12 例,口服量30ml 者 15 例全部死亡,死亡率 29.5%。 2 急救与护理 2.1 立即洗胃胃管插入时,一定要插够长度 50cm-60cm 才能彻底洗出胃内容物。洗胃时,温度在 3238为宜,既可避免毒物吸收,又可避免发生寒颤等副作用。每次注入量 200-300ml次为宜,若500ml,会促进胃内容物入肠,影响洗胃效果。 2.2 彻底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在尽

4、早洗胃的基础上,48 小时内给予大剂量泥浆水口服以失活百草枯毒性,口服 20%甘露醇导泻,口服活性炭吸附毒物。而百草枯具有接触土壤迅速灭活的特征,故口服泥浆水可以使百草枯毒性失活。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上肢静脉或离心脏较近的静脉,尽早应用激素、抗自由基药物。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可预防肺纤维化形成。激素应早期、足量、全程使用,本组有 3 例患者中途停用导致死亡。 2.4 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的观察护理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疗法,血液灌流开始的早晚与患者的存活有很大关系,灌流越早,死亡率低,短时间内开始血液灌流,这样可以把尚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草枯吸附出来,以防止百草枯在肺

5、内3积蓄,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在血液灌流过程中注意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反折、脱落,及时处理机器报警。 2.5 心电监护百草枯进入人体后,可分布于全身各脏器,可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多脏器功能衰竭。对重症患者,护士更要严密监测护者的神志、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皮肤巩膜色泽,有无发绀、黄染,有无呼吸道梗阻及肺损害,观察尿量,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心电图,准确记录 24 小时尿量。 2.6 加强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脱去污染衣物并清洗皮肤,有呕吐者,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给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 2.7 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心理、精神上受

6、到刺激后服毒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护士要多和患者交流思想,开导他们,并指导家属正确对待中毒事件,关心体贴患者,使他们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3 体会 百草枯中毒目前尚无肯定的特效解毒药物,中毒后临床病死率达80%。故在救治中治疗原则以阻止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及控制氧疗、对已受损器官进行对症治疗、尽可能恢复功能为主,加强支持治疗。而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洗胃要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4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孟庆义.急诊医学新概念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