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铸辉煌务实为民谱新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29998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发展铸辉煌务实为民谱新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改革发展铸辉煌务实为民谱新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改革发展铸辉煌务实为民谱新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改革发展铸辉煌务实为民谱新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改革发展铸辉煌务实为民谱新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发展铸辉煌务实为民谱新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发展铸辉煌务实为民谱新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改革发展铸辉煌 务实为民谱新篇-河 凤桥乡农 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 区建设汇报提纲河凤桥乡党委、政府(2010 年 1 月 10 日)自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航船扬帆启航以来,河凤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试验区建设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瞄准“六大目 标” ,紧扣“八篇文章”,抢抓市、县领导当“ 村 长” 的机遇, 发扬 “三步并着两步走、一年干成三年活”的精神,以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为主线,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全力创办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创出了亮点,创出了特色。全乡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乡村党员干部

2、群众干事创业氛围浓厚。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市委书记王铁等省、市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时都给予了肯定。一、真抓实干, “八篇文章”精彩纷呈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始终围绕“八篇文章” ,立足实际,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大胆大步大跨越,先行先试当先锋,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群奋力推进八项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创出了形象,创出了精彩纷呈的综2合试验区建设新成效。1、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为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坚持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典型引路,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采取“树立一个理念,选准一个领头人,育强一批龙头企业,塑好一个典型,健全一套制

3、度” 的办 法,引导 和扶持农村经济专业 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目前,全乡已成立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8 个,入社农户3210 户,覆盖全乡 18 个行政村,入社率达 40.8%,主要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土地、资金等各个行业。县农技干部李伟联合辛店农民成立伟业农科合作社,形成了“ 干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辛店大棚蔬菜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局发动干部联合赵棚群众建百亩桂花基地,形成了“ 单 位+基地+农户 ”的模式;商都养殖场联合群众养殖,形成了“ 龙头 企 业+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农民通过自愿互助,成立了用水协会等群众自助服务组织 30 余个,金穗优质

4、米厂、河凤桥病虫害机控防治中队、赵棚社资农资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资配送、病虫害防治、精深加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引导农民参加水稻保险,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全乡水稻保险 3.2 万亩,参保农户 9404 户,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合作化程度,增强了农业生产抗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2、土地流转渐成规模。围绕打造“粮食生产重点区” 的目标,通过服务拉动、政策驱动、合作推动、干部创业带动、农户参与联动的方式,推进大户流转、大块流转,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目前全乡已流转耕地 10890 亩,流转率达 41.9%;流转山林 17200 亩,流转

5、率达33%。其中耕地流转 3000 亩以上 1 户,1000 亩以上 3 户,林地流转 3000 亩以上 1 户,1000 亩以上 4 户。如凤桥土地信用合作社跨村、跨组流转土地 2800 余亩,发展集种、养、加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商城高科流转土地 1600 余亩,建育秧工厂和育秧基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土地流转转出了新天地,取得了创新和突破。2009 年 5 月,分别接待了省、市土地流转调研。3、城乡一体化建设方兴未艾。乡党委、政府以创建省级卫生乡为抓手,按照“4321”打基础, “五化” 标准上台阶的要求,按照“ 三 级联动 ”,“四位一体”的工作目标,加 强农村规划,完善集镇管理,进一步巩

6、固了“六城联创” 成果, 2007、2008 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被授予“ 河南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乡” 、“省 级卫生乡 ”。一是农民新村已具雏形。结合新农村规划,按照“六有六元”的标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完成了 17 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规划,可供 90 余户居住的田湾新村已投资 180万元,挖填土地方 5.4 万元立方米,新修水泥路 2.2 公里,新建4了村级活动场所和村级卫生室等公共配套设施,40 余户居民正喜迁新居;可容 40 余户居民居住辛店幸福小区已新修下水道500 米,安装路灯 7 盏,安装健身器材 11 套,建成了 1500 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 4

7、000 平方米的文化大院,群众议事、就医、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农资产品交易于一体的新型农民小区已经成型。另外,还有黄畈、栏杆桥、十里头等农民新村已破土动工。实现了农民由分散建房以集中居住的转变。全县综合实验区建设现场会分别到赵棚、辛店、田湾参观。二是集镇街区旧貌换新颜。乡党委、政府按照“4321”打基础, “五化 ”标准上台 阶,坚持建管结合,突出品位提升,克服 财力困难,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集镇功能,今年投入 300 余万元,在东街与 S216 线交叉口 处添置标志性雕塑一座,新建 5000 平方米文化广场,安装 16 米高杆路灯 1 盏和 6盏景观灯,安装体育器材 35 套,新

8、建标准化水冲式公厕一座,配置城管监察车辆,实现了集镇“五化 ”标准,打造了一个洁净优美、设施齐全的多功能集镇,给集镇居民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大力开展“ 一池三化四清五改” 清洁家园行动,注重教育引导,革除陈规陋习,加强对脏乱差的治理,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09 年,全市清洁家园现场会到我乡参观。4、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乡党委、政府把“整合文化资源,繁5荣文化产业,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文化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搭建发展平台,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 年新建 6 个村级文化广场,6 个村级图书室,6 个文化大院,各类藏书合计逾 1000

9、0 余册,赵棚、辛店、黄畈村安装体育器材 50 余套,使其功能明显完善,成为新农村建设又一亮点。进一步完善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拥有藏书达 8000 册,电视 VCD 等音像器材一应俱全,相继成立了“花篮戏艺术团”、“花鼓灯艺术团 ”和电 影放映队,开展“电影下村”活动,实施了村村通广播工程,成功完成了第七届民俗文化周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倡树了文明新风,2009 年 2月全市文化产业现场会在我乡参观,并被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人才创业显现身手。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积极因素,引导干部创业,用干部的实际行动,教育群众、启发群众、引领群

10、众投身试验区建设大潮。全乡共有 35 名乡村干部投身试验区,其中乡机关 4 人、乡直单位 13 人、村干部 10 人,创业率达 26%,主要涉及种植、养殖、建筑建材、商品物流、交通运输等行业,形成了创业人数多、涉及行业广、特色鲜明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试验区建设。如乡政府副乡长李广德、党委秘书李峰充分发挥本乡人的优势,联合成立了凤桥土地信用合作社带头流转土地,成为我乡干部6创业典型;赵棚支书刘元洲、河凤桥村主任赵重阳带头购买农业机械,带领群众致富,成为我乡“双强” 型村干部的典型代表,赵重阳被评为 2009 年“信阳市乡土实用人才” 。2009 年,全市人才创业现场会我乡提供 5 个参现现场。6

11、、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乡党委、政府在先行先试当先锋,大胆大步大跨越的同时,立足实际,察民情、解民忧,化民怨,紧紧围绕亲民、为民、惠民宗旨,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低保、五保政策全部落实,全乡共享受低保1459 人、五保 146 人,特困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投资 190 万元,新建 17 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引导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7%,做到了应保尽保,群众实现看病在门前、小病不出村的愿望,解除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扎实开展辛店、黄畈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农民参保率达 96.7%,668 名 60 周岁以上老人直接领取了养老金,消除了农民群众

12、“养儿防老 ”的传统观念。新建 乡敬老院宿舍楼和黄畈村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 73 人,供养率达 50%,乡敬老院被评为市级文明敬老院,并被推荐为省级文明敬老院,分别迎接了省、市调研检查。7、金融体系创新呈现亮点。采取政府扶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拉动,积极引导农民利用闲散资金加入互助组织,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展小额资金借款业务,7突破农村金融体制的制约,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全乡有 200 余户群众,筹资 100 余万元,分别成立了黄畈、辛店、赵棚等三个资金互助社,如黄畈村 70 余户群众自愿交纳互助金,成立了黄畈村资金互助社,吸储资金 50 余万元,目前已借出 15 笔

13、 35 万元,破解了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解决了农民发展的燃眉之急。为全县金融创新现场会提供参观现场。8、基层组织党的建设活力倍增。乡党委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广“4+2”工作法、综合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成立了凤桥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和辛店大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等两个合作经济组织党支部,建立了乡党员活动服务中心和 6 个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发展新党员 34 名,18 个合作社全部建立了团组织。按照“一好双 强” 的标准,配齐配强了以基层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党员队伍,先后调整

14、3 个村党支部书记和 3 个乡直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全乡 18 个行政村中17 个行政村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比率达 94.4%。全乡 18 个行政村成功推行“4+2”工作法,推广率达 100%,实现了民事、民议、民办的目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五禁止” 、“十不准”规 定。探索开展村“两委”班子和村“两委” 干部的“ 双述双 评” 制度,全 乡 516 名党员 群众代表分别对 18 个8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民主测评,综合评价好的达85.1%。认真开展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加强“三资” 管理,推行党内民主。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干部工资等待遇,加强教育和管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

15、力、战斗力和亲和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了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坚强核心,为全县推广“4+2”工作法现场会提供参观点。2009 年,乡党委被市委授予“市级五好乡党委”,有 2 个党支部被授予 “五个好 ”基层党组织。2009 年下半年,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被确定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联系点,并受到了省委李书记的肯定和认可。二、统筹兼顾,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工程,必须有坚强的组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措施和扎实的作风作保证。在创建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坚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综合协调,集民智,聚民

16、力,振精神,鼓干劲,强力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1、抓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 20 人,成立由副科级领导干部为组长的工作指导组、宣传组、督导组、保障组,并挂牌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做到有人员、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有资料,形成一级抓一9级、一级带一级的齐抓共管、快捷高效工作格局。2、抓产业发展。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以粮油为主的主导产业,以蔬菜、畜禽养殖、建筑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以观音山旅游为主的相关产业等“三大产业” ,形成“ 五地两园一带” (优质高产粮油生 产示范基地、建筑建材生产加工基地、淮南猪、淮南麻鸭特色养殖基地、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观音山旅游胜地;高科千亩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园、商城“种三产四” 千亩丰产方示范园和 S216 线民营经济带)的发展格局,科学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实现产业富民。2009 年,按照规划,加强与商城高科的对接,充分发挥小型农机具的作用,在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