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给我们的启迪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29973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本书给我们的启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本书给我们的启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本书给我们的启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本书给我们的启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本书给我们的启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本书给我们的启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本书给我们的启迪放假之前,我给大家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日本人稻盛和夫的干法 ,另一本是美国人艾斯奎斯的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 。假期中,老师们怀着极大的热情阅读了这两本书,心灵深处受到震撼。总务处于水主任自己到书店买了干法 ,读完之后跟我说,日本人干工作,简直有种“宗教” 精神。还有位老师发短信跟我说, 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 ,是一部让我觉得当教师是可以如此富有激情的书,只要足够用心,就可见证奇迹。我建议,开学之后,以级部为单位,召开读书会,时间提前告诉我,我去听一听,老师们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不要长篇大论,拣自己感受最深的谈,三、五分钟就可以。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19

2、59 年他 27 岁时开始创业,赤手空拳 40 年间创建了京瓷和 KDDI 两家 “世界 500 强”企业。在经营实践中,稻盛和夫还创立了他的企业哲学“稻盛哲学”,被誉为“ 经营之圣、人生之师 ”。 干法是稻盛和夫的新著,是活法一书的姊妹篇,在日本一经出版就成为超级畅销书,一年内再版 19 次。在这本书当中,稻盛和夫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成长历程,向读者讲述工作的意义,尤其是告诉大家在工作和创造性劳动中找到成功与幸福的方法和路径。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 ,也是美国一位小学教师,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教育心得。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

3、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把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 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这两本书,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向我推荐的,我觉得好,就推荐给大家了。 干法我读得比较细,并且做了笔记, 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读了之后我有四点体会:一是要热爱工作;二是要努力工作;三是要用心工作;四是要创造性地工作。这四点,应当成为我们新学期工作的基本要求。其一,要热爱工作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因而不少人觉得无聊,觉得腻烦,觉得没意思,这叫“职业倦怠”,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思进取,无所用心,得过且过。我在上次教职工会议上分析的影响教学改革的四大

4、思想障碍,即不顾大局、不愿出力、不敢担风险、不相信学生,说到底也是“职业倦怠”的表现。这种“职业倦怠”,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不光教育行业有,其他行业也有。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白立新在干法序言中说,77%的美国人痛恨他们的工作,由此导致的生产率降低使美国企业每年损失 3500 亿美元。怎么样克服“职业倦怠”呢?热爱工作。稻盛和夫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

5、”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喜欢自己的工作仅仅这一条就能决定人的一生。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稻盛和夫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大学时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我只是在毕业前为了求职,突击学了一点无机化学。可是当时,在我还是一个不到 25 周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这全都得益于我专心投入工作这个重要的决定。与此同时,进公司后要辞职的念头和“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

6、之类的迷惑和烦恼,都奇迹般地消失了。不仅如此,我甚至产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这样的感觉。 怎么样才能热爱工作呢?追求成功之后的幸福感。稻盛和夫说,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工作造就人格,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拚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我的经验是,当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研究成果受到别人夸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喜

7、悦和感动当做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第 56 号教室的主人公雷夫老师也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他说,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和微薄的薪资。看来,雷夫老师对工作环境也不满意,但他追求的是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有时跟老师们开玩笑说,当教师比当校长更有幸福感,学生毕业之后对自己的老师念念不忘,却没有几个人能记着校长。热爱工作应当到什么程度呢?用稻盛和夫的话来说, “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达到这种程度,才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老子讲天人合一,稻盛讲人事合一。第 56 号教室的主人公雷夫老师就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一天

8、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得离酒精灯很近,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感觉。其实这样的事很多老师也能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那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我觉得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经常反思,我能如此投入教学吗,我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吗?其二,要努力工作稻盛和夫之所以要写这本书,是因为他发现,现在年轻人当中有一种旺盛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甚至会对积极工作的人抱以嘲笑,人们越来越追求轻松挣钱

9、且最好是不劳而获、及时行乐哪怕是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了。并且,他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会厌恶工作,说基督教思想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与此同时也将“劳动乃苦役”这一观念植入人们心中。根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上帝的禁果,从伊甸园被驱逐出来,在乐园里他们不需要劳动,但被驱逐后为了得到食物,他们不得不痛苦地终日劳动。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救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但稻盛和夫强调说,观察一下自然界,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何种动物、植物都在拚命地求生存,从来没有好逸恶劳的动植物能够生存。他举例说,在柏油马路的缝隙中生长的无名小草,在连水分也极端缺乏的、炎热如地狱般的环境中

10、,各种草儿为了比其他草类更多地接受阳光,就拚命地扩展草叶、伸展草茎,为生存互相竞争。为了生存必须拚命努力,自然界的“道” 本来如此,此乃宇宙的铁则。按照这一铁则,每个人都应当努力工作,不然就会被淘汰。在第 56 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作为教师,雷夫的信念是, “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努力工作应当“努力”到何种程度呢?用稻盛和夫的话说,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他的口头禅。他说,这必须是强烈的愿望,而不是随便想想。 “不管怎样,无论怎样,一定要这样!”“一定非如此不可!”必须是这

11、种由强烈的意念支撑的愿望或理想。废寝忘食,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反复思考,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整日里只想这一件事,这样的愿望就会渐渐渗透到“潜意识”中。所谓“ 潜意识”是不自觉的,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意识,平时它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或在某一特殊时刻它会闪现,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努力的重要性人尽皆知。如果我问“你努力了吗?”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是的,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仅仅付出同普通人一样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不管这样的努力持续多久,这不过是做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所谓“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是说“做到这个程度就

12、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将目标一次接一次向前推进,就要进行持续的、无限度的努力。要保持这种待续的、无限度的努力,就要像火箭和动车一样有持续的动力。这种动力从哪儿来呢?从对工作的热情中来,从对事业的热爱中来,从对每天的自我反思中来。当我们进行学分认定考试之后,当一学期结束之后,当一项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应当像稻盛和夫那样扪心自问:真的已经“尽人事”,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自己身体里的力量真的全部用尽了吗?你真的已经将自己的魂魄注入工作中,并且坚持不懈地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吗?其三,要用心工作在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老师有句名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13、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他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即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别人、我要守规则、我能体谅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环环紧扣,步步递进,完全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无疑是用心工作的结果。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也说,如果你爱上了你的工作,爱上了你自己制造的产品,一旦出现任何差错,你凭直觉就能知道问题在哪。稻盛先生将其称为“产品的哭泣声”。只要你用心倾听,你就一定能听到产品发出的“窃窃私语”,你就能找到问题的线索。上次考试结束后,级部主任领着学部主任、副主任向我汇报考试情况,说成绩不理想,我问为什么,原因在哪儿?大家面面相觑,谁也说不上来。为什么说不上来呢?说到

14、底还是用心不够啊。稻盛和夫制造的是没有生命的产品,我们教的是活生生的人,他能听到产品的哭泣声,我们怎么就听不到学生的心声呢?稻盛先生曾经抱着水管睡觉,他说我在炉窑附近温度适当处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个通宵我将水管慢慢转动,用这种干燥方法防止水管变形。我想,有了这种精神,我们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作为教师,用心工作,这“心”应当用在哪儿呢?成绩当然需要关注,但两眼仅仅盯着成绩肯定不行,我们必须把心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用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上。 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雷夫老师班上的学生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 5%,

15、而事实上,他的学生几乎都出自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家庭。雷夫并不是靠大量的作业、罗嗦的说教才让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的。相反,他并不看重考试,而看重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学习”,所以他的学生并没有一味地学习,却仍然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我们所倡导的教学改革“六个三”,目的也就是通过有效自习和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心”用在这上面。用心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干法的结语部分,稻盛和夫列了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 能力。热情和能力如果用分数表示,都是从“0”分到“100”分,思维方式则是从“100 分”到“100” 分。就是说,如果持有负面的

16、思维方式,哪怕是很小的负数,乘积一下子就变成了负值,而“能力”越强、 “热情”越高,反而会给人生和工作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这是无情的事实。稻盛先生还列举了能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不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应当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加强道德修养,使自己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为用心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否则的话,你越“用心”,破坏性和危害性就越大。其四,要创造性地工作 伊建立在为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写的序言中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尺度的是老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一位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