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29161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 (24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寰宇(hun) 债券( jun) 端睨(n) 百舸争流(g)B黏着(nin) 干瘪(bi) 阜盛(f) 面面相觑(x)C天堑(qin) 兀立(w ) 忖度(d) 摧山坼地(ch)D亵渎(xi) 抚恤(x) 倩影(qi n) 蓊蓊郁郁(w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

2、 立竿见影 入不付出 生死攸关 B感慨 耸峙云霄 黯然失色 婷婷玉立C打烊 兴高采烈 艳闻轶事 历历在目 D优长 名声大振 提心吊胆 匠心独运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是满月,天上 有一层淡淡的云, 不能朗照; 我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 别有风味的 A虽然 却 因而 所以 也 B虽然 却 所以 但 也 C只有 才 因而 但 仍 D只有 才 所以 所以 仍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儿的书真全,什么诗歌啊,小说啊,报告文学啊,全有!B中国每年人均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C记者一走进售票处,马上就有工作人员迎上来,

3、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D他们帮助农民打井、收麦、积肥、修建礼堂 等。5下列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法律考试中,有些同学竟对 “法人” “行政处罚”等基本概念素昧平生。 B当今中国人的服装款式,亦步亦趋地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令人赞赏。 C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所以看云识天气,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D张明要被单位辞退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议论纷纷。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能否防治腐败的关键。 B他的画作色调和谐,风格清新,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C李经理同意挪用备用金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D在奥运会上,许多运动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前所未有的新

4、记录。 7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敬请您担任我们的课外辅导员,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B您的文章的确有不少错误,我给斧正了一些。 C蒙您帮忙,深表感激,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去致谢。D您的礼物我收到了,真是 “礼轻情义重”啊!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这样 可以记 得牢,成为自己的东西。多读 多抄, 这二“ 多” 是必须保证的。有的 书必须 多读,特别是一些范文最好能读到可以背诵 的程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除了多 读以外,还要多抄,把重点的、关键的词语抄下来时时翻阅。A BC D9对下列句子中重音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我居然进入了当

5、时最高的学府 辅仁大学中文系。 (强调有能力)B冰冻灾害持续二十多天,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强调损失的程度)C我和王明一起去过青岛。 (强调并不陌生)D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 “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强调不谙世事) 10下列应用文的结束语与相关文种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有关单位研究执行(呈报性报告)B是否妥当,请批示(请示)C如蒙录用,请赐回信(求职信)D谨向您致以衷心的慰问(慰问信)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干”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B

6、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每月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C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D “苏黄”是指苏轼和黄庭坚, “苏辛”是指苏轼和辛弃疾, “宋四家”是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1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A第一、二句是说,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但总摆脱不了离别之情。B第三句是说,这曲子一直牵动着征戍者的情思。 “听不尽” ,是怨?是叹?意味深长。C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清冷的月光照在绵亘起伏的长城上,意境寥廓而悲凉。D这首诗采用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前三句写景,层层深入,为末句抒情

7、蓄势。二、 (18 分,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315 题站在祖国的海滨,观赏一下海洋的景色吧。辽阔的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漾,在金色的阳光下,像无数面银镜在闪闪发亮。海渐远,天渐低,海洋在远方和蓝天相接。 翻开世界地图,看一看地球的面貌吧。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世界大陆只是耸出海面的一些岛屿,一些群山。 海洋确实浩大,世界海洋的总面积有三亿六千一百万公里,约占在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而世界陆地的面积只有一亿四千九百万平方公里,占百分之二十九。 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海洋的平均深度是三千八百米 。而世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八百四十米。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水

8、包围,水深时有两千四百四十米。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浓度是一万三千零三十四米。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八米。如果你将珠穆朗玛峰移到马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两千多米。 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海深。 13.给以上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14.对上面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描述 列数字 作比较 B.下定义 引用 作比较C.举例子 引用 打比方 D.打比方 描述 作诠释 15.根据文段内容,最适合作为本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美丽的海洋 B.站在祖国的海

9、滨 C.浩瀚的海洋 D.地大还是海大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618 题。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3000 多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 青海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 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记载。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山石”和“阳起石 ”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有“白玉” “青玉” “青白玉” “黄玉” “墨玉” “翠绿色玉”等,丰富的色泽便于区分金、银、铜奖牌的等级。 据悉,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银牌、铜牌分别由“白玉” “青白玉, 青玉 ”制作。玉环的内环周长为 31.9 毫米,外环周长为 57.7 毫米,厚为 3 毫米。

10、昆仑玉体积大于新疆和田玉,最大块体超过 10 吨,有地细密柔润,加工处理后光莹温润、洁透高雅、美观坚固,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质级别玉石种类。此外,青海昆仑玉储量大,大块材料多,可满足同等奖牌使用相同质地成色材料的需要,能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处于昆仑山脉同一条成矿带上,由于新疆和田玉资源储量已十分稀少,近年来青海昆仑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了较大的份额 。数千年来,玉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文化历来崇尚以玉比德、以玉表情、以玉明志。玉含有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也凝聚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绵延于青海高原、享有万山之宗美誉的昆仑山,

11、不仅出产了品质优关的青海昆仑玉,也孕育了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交汇发展、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和为贵”,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完美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人文、科技”的主题,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16.第 段中说“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记载” ,对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玉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B.说明玉文化在我国有丰富的史籍资料。C.说明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

12、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的主要原因。D.与下文“玉文化”的阐述相呼应。17.将昆仑王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不属于体现的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的一项是( )A.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 的思想。B.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为贵”, “天人合一”的思想。C.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绿色、人文、科技”的思想。D.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18.通过文段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2008 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B.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C.通过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的比较,表明了“物以稀为贵” ,更突出了青海昆仑玉的贵重。D.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

13、牌的材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 (18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

14、,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去,往 B徐而察之 徐,慢慢C或日:“此鹳鹤也” 或,或者 D如乐作焉 作,演奏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余固笑而不信也 而大声发于水上徐而察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21 “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是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句 D定语后置句22下列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2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