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中学2012级高三水平测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529116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至中学2012级高三水平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乐至中学2012级高三水平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乐至中学2012级高三水平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乐至中学2012级高三水平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乐至中学2012级高三水平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至中学2012级高三水平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至中学2012级高三水平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至中学 2012 级高三水平测试题(八)语 文第卷一、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跻身 同侪 针剂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B殓葬 眼睑 验收 横征暴敛 勤俭节约 C禅位 阐述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D凄怆 寒伧 创痕 沧海一粟 踉踉跄跄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璜 震聋发聩 吹毛求疵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B重叠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C坚韧 挺而走险 以老卖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藐视 独占鳌头 湮没无闻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们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开发具有实际用途的科学知识

2、,而仍然沉溺于审美文化的民族传统,其结果是有害无益的。B 王熙凤一出场,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全身珠光宝气,真是俗不可耐。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D王老师工作态度很热情,有耐心,总是不胜其烦地给同学们讲解习题。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B学校能 否 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 否 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 效 开展起着重要作用。C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

3、人工雕塑、长达 40 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D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9 分)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作 为屋身之一部分的墙 不担负承重作用,窗的 设置也就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更多地具有审美的功能。我国古代的诗词很早就表达了对窗的审美意识。 古诗十九首中的“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生 动地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 的怀想。名句 “窗含西岭千

4、秋雪”(杜甫)、 “两山排 闼送青来”(王安石),皆是写因窗得景,由此欣赏到了大自然秀丽的风光。又“绿窗春梦轻”(陈克)、 “午窗残梦鸟相呼(王安石),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都要凭借窗户,捕捉天籁,将自然界的种种微妙 变化,融入人的意 识,以铸就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云:“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窗带 来了秋风冷雨,而一腔悲绪也化作滴滴清泪,浸透窗纱。窗的功用被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其意义更加丰富。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李渔曾于;孚日轩中,作“观山虚牖 ”,又名尺幅窗、无心画。因轩后有一座小山,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却无所不备。李

5、渔裁纸数幅,做画之头尾、镶边, 贴在窗的四周,所谓“实其四面,独虚其中”。虚,却非空,乃纳屋后之山景于其中。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便即如此。窗除“通”以外的另一个作用是“ 隔”。这与其说是功能上的作用,不如说是审美上的意义。它巧妙地利用人们视线的局限,增加空 问的变化,而引出朦胧的诗意。如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此一边看到彼一边,二者构成对景,本来是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了,在恍惚迷离的气氛中扩大了空间感觉 ,从而使空 间得到了延伸。而隔墙相邻的景色若隐若现,愈觉深幽空灵,更引起向往之情。它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了扩展景深的作用。此外,一段粉墙,几竿修竹,这是一个

6、幽雅的小景,但稍嫌“实”了些。在墙上开一方漏窗,阳光洒下来,筛下斑驳的图案,与婆娑的竹影互为映衬,实墙的封闭感便消失于竹木风姿之外,使园景风情有加,韵味无穷。 这又是化实为虚的作用了。如同我国的古典诗词一样,我国古建筑中的窗,也是抒情的。它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需要我 们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方能解得其中三昧。(节选自赵丽雅中国古建筑中的窗 )5下列对“窗的审美功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两句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而望见楼外的景致,引动了对心中所爱的怀想上。 B在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和王安石

7、“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因窗得景,诗人能凭窗欣赏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上。 C人们在睡觉时,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大自然的声音有时会融入人的意识,形成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这是窗的审美功能在生活中的体现。D林黛玉的诗:“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因窗外的景致引发的情感变化上。6对窗的“通”与“隔”的作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渔在他的浮日轩中,裁纸数幅,做画之头尾、镶边,贴在窗的四周,作“观山虚牖”,又名尺幅窗、无心画,是发挥了窗的“通”的作用。B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这边看到

8、那边,构成对景,使咫尺相望之景变得含蓄幽深,是发挥了窗的“隔”的作用。C窗的“通” ,就是贯通,李渔作“观山虚牖” ,就是为了把轩后的小山,以及其中的丹崖碧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这些景致都串联贯通起来。D窗的“隔” ,就是隔开,使隔墙相邻的景色若隐若现,愈觉深幽空灵,更引起向往之情, “隔”是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了扩展景深的作用。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建筑中的窗之所以更多地具有审美的功能,是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窗的设置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B李渔的“无心画” ,是“实其四面,独虚其中” ,其中的“虚”是为了纳屋后之山景于其中,这是园林艺术中

9、的借景手法的利用。C我国古建筑中的窗,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是古人审美情趣的体现,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D所谓的化实为虚,就是在墙上开一方“虚”的漏窗,让墙外的“实”的“几竿修竹”射进来,使墙的封闭感消失的一种做法。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9 分)宝绘堂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 病, 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 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 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

10、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 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 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 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 义,学 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11、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 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注】 锻炼:打 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

12、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 ,就是这个道理。第卷四、 (23 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13、。译文:_ _(2) 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译文:_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 甫雨中百草秋烂死, 阶下决明 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 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 分)_(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 ,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 分)_ _13按要求填写名句及文常。 (两题任选一题) (5 分)(1)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离骚的特点做了这样的概括:其文约, ,其志洁,其行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谈自己从游山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