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528301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初考以懋德堂为例Study on the Feature of building cluster of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take 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 for example作者:李沄璋 文彦博 曹毅摘要:该文选取华西坝历史建筑中具有较高建筑艺术成就的典型建筑懋德堂作为研究对象,在测绘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总体布局、空间构成以及装饰特征的深入分析,对华西坝历史建筑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使我们深入了解对于特定历史时期内外国建筑师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理解以及在建筑设计

2、实践上的独特尝试。英文摘要Abstract This paper chooses 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one of the typical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of Huaxiba which embody high-level architectural art,as its specific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this paper makes thorough analysis of its overall planning

3、,plane composition and decorative features.Through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features of th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of Huaxiba,we can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foreign architects perceived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and their distinct a

4、ttempt in the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关键词:华西坝 懋德堂 教会大学 中西合璧 装饰特征英文摘要Hua Xi Ba , 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Church University ,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tyle, Feature of Architectural Ornament1、概述1 研究背景华西协和大学筹建于 1905 年,是西方世界以向我国西部介绍西方科学文化和传播基督教义为目的而创办的现代型教会大学。

5、建校初期的 20 世纪 1020 年代,全校建筑的规划设计、建筑单体造型都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弗列特荣杜易(Fred Rowntree)负责完成。华西协和大学与苏州东吴大学,北京燕京大学等并列为中国十三所教会大学,因地处成都市华西坝,故被成都市民称为华西坝建筑。梁思成曾在中国建筑史中对包括华西坝建筑群在内的一批教会大学建筑评论说:“从中国建筑之部分应用于近代建筑,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成都华西大学皆其重要者也。”近年来,随着对近代教会大学规划及设计的深入研究,华西坝历史建筑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的调查研究一直不绝如缕,但是总体来看,关于其建筑群落综合论述的文章较多,而具体单体的分析研究则比较少,这不能不说

6、是一大遗憾。在早期华西坝历史建筑中,以怀德堂和懋德堂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尤为精良,并为其整体建筑风格确立了基本格局。2 懋德堂历史背景懋德堂,英文名做 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uem,位于成都市华西坝校东路。现有的历史资料记录:1904 年,美以美会(M.E.M ,美国)、浸礼会(A.B.M.U,美国)、美道会(C.M.M,加拿大)、公益会(F.F.M 英国)的负责人共同商讨了创建华西协和大学的草案。1911 年,华西协和大学理事部改组为“校务委员会”,确定第一批建筑项目:一幢办公楼,一幢师范教学楼,一幢化学楼,一幢物理楼,一幢图书馆

7、1 。其中的图书馆项目,由美国赖孟德氏为纪念其子所捐建,最终于 1926 年实现主体竣工,而后逐步增添,即为现今的懋德堂。自懋德堂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作学校图书馆及博物馆之用,其中博物馆更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我国文化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该馆建造过程中,西方教会对华传教策略正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大环境的巨大变化而做出调整,提出了包括“发扬东方固有文明”等口号,这样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懋德堂,使其具有了“一种能满足(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动机并具有表象特征的建筑形式”。 2 二,懋德堂建筑空间特征分析1 总体布局懋德堂座东面西,底层建筑面积约为 1480,建

8、筑呈中轴对称。该建筑为校区南北中轴线北端的起点,并与怀德堂遥相呼应(图 1)。懋德堂由 H 形主楼与附楼(书库栋)通过连廊连接而成(图 2)。从荣杜易的设计图(图 3)可知,现今的懋德堂建筑是在主楼先期完工后,再扩建附楼。建筑屋面各体量均采用歇山式,四面出檐。H 型主楼中正翼屋面体量最为高大,贯通南北并延伸至两翼,形成侧立面的视觉焦点。从空中俯视,懋德堂屋面各体量对称均衡,大气工整,屋面关系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又间以小巧的细部于其中,增加了屋面美感,创造了丰富的形体关系。总体布局与之对应的怀德堂(图 4)略早于懋德堂设计竣工,其屋面构图大体与懋德堂一致,只是多了烟囱和老虎窗的要素,形态处理略显

9、生硬。相比之下,懋德堂的屋面形式则更加干净纯粹。懋德堂屋面形态的种种特征,无不体现着设计者娴熟的设计构图以及应用中国传统屋面形式的能力。2 平面空间解析懋德堂整体建于高约 1.3m 的基座之上,秉承了中式传统堂庙建筑的做法,其主入口设高台阶的做法,也形成了华西坝后来建筑设计的常用手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图 5 不同时期的四川大学建筑设计插图华西坝第五教学楼建于 1928 年)。入口平面使用独立门廊强化入口,非常得体而又别具一格。入口处设置门斗,属西式设计手法,通过有效形成空间过渡,避免突然进入内部大空间的突兀感,同时也起到保持室内温度的作用。主楼一层由。构成。图书馆大厅由面阔 33.6m,

10、进深 14.7m,沿南北向均匀分为 5 个开间,每个开间宽为 4.8m。大厅(图 6)由东西两侧向双排柱构成,其合理的结构形成了跨度近 15m 的大型空间,同时由于二楼梯形屋架上又架起一层天窗,使得上部顶光光线充足,满足了大厅空间作为图书馆的功能之需。由此可见荣杜易在经过怀德堂设计之后已经能够娴熟自如地处理类似空间,并在懋德堂大厅设计中在统一的大空间内安排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使得该处空间具有了哥特式教堂的美感。大厅中双排柱又分别与两边墙形成双排跑马廊,精致的做工使建筑结构得以充分表现的同时,又兼顾了艺术的考虑,恰恰与同一时代正由西方传播流行至中国的新艺术运动的主张暗中契合。中式大屋顶下竟覆盖着如

11、此具有现代意识的空间,此种西式思维的空间设计思路再一次用中式传统手法进行表达,可以认为这一时期的荣杜易在华西坝建筑的设计手法较怀德堂时期更为成熟。(图 7 同期教会平面及剖面布置)图书馆大厅两侧有交通空间与南北翼楼连通,在荣杜易的设计中,北翼楼一层平面根据博物馆的功能保持了较为开敞的空间,同时在主楼南北轴线上设置独立出入口方便进出,这是出于其作为博物馆的功能考虑。南翼楼空间划分则完全不同,南北轴线上出于外部造型对称的原因保留了外部台阶,但并未设置入口,内部空间则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分别作为研讨教室、图书馆职员办公室等,并在东西两侧设置了两个独立的出入口。附楼为靠东侧扩建建筑,以连廊与主楼相接,入

12、口设置于大厅东端正中,并调整各层高度,与图书馆大厅形成错层,充分利用了空间(图 8)。附楼因1 层抬高有 3 层平面,其中 1 层层高约 2.7m,中央挑空,与 2 层共做书库之用。附楼地下室,在最初的设计设置了宿舍,卫生间,厨房,储藏以及锅炉房等辅助功能空间。连廊不仅在平面上联系主楼与附楼,其中设置的楼梯在垂直方向上可达附楼 2 层。图书馆上 2 层平面采用当时流行的跑马廊形式,较 1 楼获得了更宽阔的视线体验,并与 1 楼形成良好视线交流。功能上作为集散人流、提供休憩所用,跑马廊南北端使用了弧形强调曲线动态,取得了构图上的成功,由于光线明亮,装饰简繁得当,结构构架也充分发挥着装饰空间的作用

13、,整体空间效果良好。结构柱与外墙间拥壁采用连续的半圆券拱(图 10),有效活跃空间,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尺度对比。北翼楼 2 层仍做博物馆,南翼楼 2 层做研讨室,分别有楼梯通往 1 层。由于屋面形式的限制,与正翼屋面采用梯形屋架上搭天窗的方式不同,翼楼采用三角屋架(图 11),空间显得较为狭小。与 1 楼相比,懋德堂 2 楼的设计在功能上进行了弱化,在空间处理和装饰艺术上则充分发挥了建筑师的智慧。3 立面造型解析懋德堂高约14.5m,建筑构成依然未能脱离20世纪初教会大学的一般形式,即“中式大屋顶”+“西式墙身”(图12 西立面测绘图),但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中则颇能体现荣杜易的匠心独运,表现出其希

14、望将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形式与西方砖木结构建筑形式更好融合的尝试。懋德堂建筑立面由中式传统构图的台基、墙体、屋顶三段式组成,中央入口的设置又隐约可见西方古典建筑的门廊式入口处理方式、入口为歇山顶门廊(图13),门廊檐口略带弧形上曲,手法颇似日本建筑中“唐破风”的形式,这一用法在近代教会大学建筑中极少出现,而在华西大学建筑群中有较多运用,据此或可推测当年荣杜易的对于东方建筑考察对象也包括了日本的一些建筑形态。南北立面以主楼山墙与翼楼正中部分形成视觉中心,北翼楼因做博物馆故在侧面正中增设入口,南翼楼则在同样位置设计了牌坊,为了美观还突出墙体做了叠涩(图14)。南翼楼牌坊其整体比例因为上大下小略显夸张,

15、与中国传统牌坊的一般做法是有出入的。整体墙面开窗适应内部功能要求,以高2.8m 宽1.6m 的大窗为基础,根据构图增加同高条窗,内部采光通风条件良好。懋德堂屋面坡度均较陡峭,坡度约46,其坡度明显高于一般川西民居屋面坡度(五分水坡度约为27,四分水坡度约为22)。遍观同时期的教会大学建筑,如建于1919年的金陵大学北大楼(图15)与圣约翰大学体育馆(图16),建于1925年的金陵大学西大楼(图17),建于1926的燕京大学穆楼(图18),可以清楚的发现它们的设计思路依旧停留于西式建筑上加上中式大屋顶的生硬折衷共存之中。如金陵大学北大楼正中塔楼虽采用十字形脊顶,其本质实际是西式钟楼的变异,圣约翰

16、大学体育馆屋顶四角之夸张曲线在中国古典建筑中也不易看到,金陵大学西大楼和燕京大学穆楼,整体严整庄重,并开始融入了一些民族装饰,但均未设计高台基而显得比例失衡,穆楼屋顶更因设计为庑殿顶而未充分发挥中国古典建筑“第五立面”之个性。相对而言,懋德堂在整体比例上更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彻底摒弃了一些纯粹的西式建筑形象,有意识地运用中国元素进行中和,同时大量丰富的民族装饰也使立面在中西两种手法交接时合理过渡,不显得生硬,又具有某种童话意味。歇山顶的运用则充分发挥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在中式构图之下合理构建了西式空间的做法,在中西合璧的时代潮流中走到了前列。 图 13 图 14图 15 图 16 图 17图 184 剖面空间解析从懋德堂主楼剖面(图 19 1-1 剖面放大图 )来看,主楼与翼楼连接紧密,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