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4920321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3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选]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选]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选]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选]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与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阐明剩余价值理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实质。 教学要点 1.货币转化为资本;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劳动力商品; 4.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教学课时 4课时,2021/6/30,2,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与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最基本最主要的范畴。“只是由于劳动采取雇佣劳动的形式,生产资料采取资本的形式这样的前提,也就是说,

2、只是由于这两个基本生产要素采取这种独特的社会形式,价值(产品)的一部分才表现为剩余价值,”社会经济才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资本主义就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 货币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资本的起点。,2021/6/30,3,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2021/6/30,4,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2.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

3、资本的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形式上: 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流通形式是WGW, 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形式是GWG 在内容上: 马克思把这个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剩余价值。当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时,货币就变成了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021/6/30,5,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资本的总公式 GWG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中、在流通中要实现价值的增值,这是资本的本质所在。然而,这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同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是矛盾的。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4、 3)商品生产者在流通领域之外,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接触,也不会使价值增值。 “因此,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马克思),2021/6/30,6,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根本条件 “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所有者,必须按照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必须取出比他投入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

5、域中。这就是问题的条件。”(马克思:资本论),2021/6/30,7,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成为雇佣劳动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2.劳动力商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总之,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马克思) 2)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买卖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在这里,拥有货币的资本家和拥有劳动力的工人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彼此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等价交换关系。 与以往的奴隶社会和

6、封建社会相比,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这种自由和平等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自由”,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工人阶级的不平等。,2021/6/30,8,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1.劳动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二、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源于劳动的二重性)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举例:,2021/6/30,9,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假定某资本家投资开办了一家纺纱厂,他雇佣的纺纱工人每人每天劳

7、动力的价值是3元;每人每天劳动6小时,纺纱5公斤,消耗的棉花5公斤,价值10元;消耗纱锭(代表用掉的劳动资料)价值2元。这样,5公斤棉纱的价值是多少? 纺纱工人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的价值包括:棉花的价值10元 + 纱锭的价值2元 ;纺纱工人6小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3元。 这样,5公斤棉纱的价值是15元,刚好等于资本家为生产5公斤棉纱所预付资本总额。 价值形成过程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过程 用来支付工人工资3元,还要支付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12元。 价值形成过程对该资本家来说,没有任何意义。,2021/6/30,10,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

8、,假如资本家要求纺纱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这样劳动时间比以前增长一倍,消耗的生产资料相应的增加一倍。 具体来说,一个工作日所消耗的棉花从5公斤增加到10公斤,价值变为20元;消耗的纱锭的价值增加为4元;纺纱工人12小时的劳动,生产出的棉纱从5公斤增加到10公斤,这样,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为:购买棉花10公斤20元 + 购买纱锭4元 + 购买劳动力3元 = 27元 在生产过程中,纺纱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24元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纺纱工人12小时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可以创造出新价值6元。 这样,新产品的价值总额是:生产资料转移价值24元 + 新创造价值6元 = 30元 资本家的销售收入

9、为30元,比他预付的资本27元多了3元,这3元就是剩余价值,即该纺纱工人在一个工作日(12小时)中创造的新价值(6元),大于劳动力价值(3元)的超过额,他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2021/6/30,11,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 1.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源于劳动二重性。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资本的本质 1)机器、厂房、原材料及劳动力等都只是资本的存在形式,但本身不是资本。 2)“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资本家剥削

10、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的关系。这是资本最深刻的本质。 3)那种把资本关系物化和神秘化的观念是一种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发展。 马克思对“所谓资本,是手段和工具”(约翰.穆勒:穆勒经济学原理)的批驳.,2021/6/30,12,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1.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1)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即为剩余价值率。 用公式表示为: m= m/v 或可表示为:剩余价值率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用M表示剩余价值量,用m表示一个工人一个工作

11、日创造的剩余价值,用v表示用于一个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以V表示可变资本的总量,则剩余价值量的计算公式:M =m/v * V = m * nv 其中,n代表可变资本总量所雇佣的劳动力或工人数。 2.影响剩余价值量的两个因素 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的多少。,2021/6/30,13,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的本质是尽可能多地、无止境地攫取剩余价值规律。 2.原因: 第一,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第二,它决定

12、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第三,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2021/6/30,14,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假如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工作日长度为12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为6小时/6小时 = 100%;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而资本家把工作日延长到15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由6小时增加到9小时,剩余价值率提高到9小时/6小时 =150%。 2.制约工作日长度的两个因素 1)工作日延长的制约因素有二:一是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二是社会道德界限。但工

13、作日的最高界限具有很大的弹性。 2)工作日实际长短和变化取决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斗争。 3)绝对价值生产的历史考察;,2021/6/30,15,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假如工作日的长度为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为6小时/6小时 = 100%,如果工作日的长度不变,而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相应的延长为8小时,剩余价值率提高到8小时/4小时 = 200%。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

14、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21/6/30,16,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价值的生产,不是资本的直接要求和运动的结果,而是资本家直接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自发运动的结果。 1)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2)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3)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3.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1)提高劳动强度就是“迫使工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增加劳动消耗,提

15、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更紧密地填满劳动时间的空隙。” 2)提高劳动强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2021/6/30,17,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假定劳动生产率不变,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而工作日绝对延长;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假定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2021/6/30,

16、18,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四、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战后,传统的机器体系发展到了一个以自动控制为中心的阶段。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相对剩余价值不断增加,而工人的实际收入又有所提高,但工人实际收入增加的幅度小于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幅度,这正是二战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个新特点。 1.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的职能化程度,复杂劳动在全社会的劳动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21/6/30,19,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理论经济学教研室,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工人的工资都表现为“劳动报酬”或“劳动的价格”,好像工人出卖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这样工人得到了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完全是一种假象。 1.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 第一,劳动是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衡量价值的内在尺度,它本身没有价值。 第二,假如劳动能够当作商品出售,那它必须在出卖以前就已经存在。 第三,劳动者要使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