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金卷 历史 (A卷) 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84198416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金卷 历史 (A卷)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金卷 历史 (A卷)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金卷 历史 (A卷) 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高一期末备考金卷历史(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答案】B【解析】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这说明社日活动受到农耕经济的影响,故B正确;社日活动不能笼统的说是迷信活动,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故C错误;材料没有诗歌发展的信息,故

3、D错误。2、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载,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意为汝窑瓷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迹。有人据此推断明代制瓷业开始使用支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支钉是一种瓷器烧制工具,以烧制好的黏土块置于器物底部,出现于唐宋时期。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记载汝窑瓷器的底部有支钉的痕迹,这说明当时汝窑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支钉,但是不能据此判断支钉的开始使用是在明朝时期,因此依据正确,结论错误,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3、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

4、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所以庄票可以代替现金流通。这表明当时( )A. 工商业市镇发展 B. 抑商政策松动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重视商业信誉【答案】D【解析】庄票可以代替现金流通说明钱庄签发的庄票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庄票使用者的信赖,从而促进庄票的流通,说明当时重视商业信誉,故选D;工业市镇的发展早在明代就已经出现,排除A;清代前期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动,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无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C。4、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

5、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 )A.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 开创了古代中国的抑商政策C. 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 D. 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的措施,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选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汉武帝开创,故排除B;儒家伦理强调重义轻利、重视道德修养等内容,这些与盐铁专卖措施无关,故排除C;材料只反映了政府对煮盐和冶铁行业的垄断,不代表政府垄断整个手工业,故排除D。5、“1487年7月,王上派遣了一支探险船队,去寻找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的航路。船队向东航行了好几天后,他们果然

6、又看见了陆地的影子,不久就抵达莫塞尔湾。”对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此次航海的负责人是迪亚士 “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国王1487年的航行最终到达印度 航海活动带有殖民扩张色彩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1487年”、“寻找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的航路”、“不久就抵达莫塞尔湾”等信息结合所学判断可知是迪亚士抵达好望角的航行,符合题意;支持迪亚士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所以“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国王,符合题意;迪亚士最终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没有达到印度,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错误;迪亚士的远航带有殖民扩张色彩,正确。故选C,排除ABD。6、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

7、、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从不同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表述中与这种历史观相符的是( )A. 清朝厉行“海禁”政策旨在维护朝贡贸易B. 黑奴贸易破坏了非洲原有文明发展进程C. 英国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殖民势力D.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答案】B【解析】黑奴贸易破坏了非洲原有文明发展进程体现的是站在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待早期殖民扩张对非洲的影响,符合材料信息,B正确;ACD未涉及文明史观,排除。故选B。7、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上表内容反映了( )A. 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B. 世界

8、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C. 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到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已经由英国的一枝独秀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说明在世界贸易中出现了多中心格局,故选B;英国的占比依然最高,因此不能说明其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排除A;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能体现德国统一的影响,排除C;表格信息无法说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D。8、如图是1875-1913年欧洲四个国家煤和生铁产量示意图,其中,乙是( )A. 德国 B. 法国C. 英国 D. 俄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

9、学可知,18751913年主要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其工业生产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在四个选项间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乙生铁产量的快速增长恰好符合这一点,故选A;法国、英国和俄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钢铁行业的发展均不如德国,不符合图中乙的曲线变化,排除BCD。9、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外国布来,尽夺吾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A. 在洋布冲击下最终破产 B. 开始使用机器进行生产C. 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

10、的趋势 D. 以洋纱为主要原料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体现的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C正确;材料未涉及近代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破产的信息,A排除;材料未涉及机器生产,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0、下表是民族实业家陈启源先生的生平简介。据此可知( )1836年生于“蚕桑为业”家庭1854年出洋谋生,经营纱绸,获利颇丰,却未尝废农桑之心,游历暹罗(泰国)、缅甸,考察机器之学,受启发,拟回国仿制,改变家乡手工缫丝的落后状况1872年携资回国,赴浙沪考察缫丝187

11、3年在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81年被以“专利病名、夺人生业等”原因予以封闭,被迫将厂迁到澳门维持下去1885年简村丝偈复业,将丝厂迁回简村,改名为“世昌纶”20世纪初全省机器缫丝厂达数百家,有女工10万人,生丝出口总值达4000万两白银,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19世纪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民族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D官僚资本压迫导致缫丝厂曲折发展【答案】C【解析】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由陈启源生平简介可知,继昌隆缫丝厂创办的时代背景是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西方工业化潮流成为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后因国内对机

12、器工厂的排斥迁厂至澳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日益好转。A、B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官僚资本主义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不符题意。因此,答案选 C。11、下图是我国1949-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率示意图,第二波增长高峰(1954-1955年)的出现是由于( )A. 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符合农村实际 B. 国民经济恢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C. 土地改革的开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公有化程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1955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主要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关,A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A排除;1952年底土地改

13、革完成,C排除;公有化程度提高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排除。故选A。12、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即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提出“鸟笼经济”的目的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C. 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D. 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计划模式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的作用,才不至于把“鸟”困在笼子里,故C正确;改革开放之初并没有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B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材料并没有强调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排除B;计划这个鸟笼还在,因此并没有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排除D。13、改革开放前,在“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下建立的东江一一深期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助力深,谱写了一曲“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的资歌。这体现出(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香港 B. 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发挥了优越性C. 港深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D. 香港回归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改革开放前深圳的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的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后香港则助力深圳发展,说明香港和深圳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