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教师用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13267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诗两首教师用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外国诗两首教师用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外国诗两首教师用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外国诗两首教师用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外国诗两首教师用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诗两首教师用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诗两首教师用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国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关于济慈、叶塞宁的资料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 年 1821 年)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糼喜爱文学。181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 ,其中有名篇蝈蝈和蛐蛐 ,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夜莺颂 秋颂 忧郁颂 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

2、光,洋溢着和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 “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 20 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大的影响。诗人 25 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叶塞宁(18951925)原苏联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19041912 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1912 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他的诗早期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

3、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应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他的抒情情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的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虔(qin)信 颤(chn)抖 镶嵌(qin)深邃(su)晨曦(x)河畔(pn)瞰(kn)望 黝( yu)黑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蝈蝈与蛐蛐中为什么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夜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你能说说它的“声”与“色”各体现在哪里吗?(2

4、)诗歌抓住了夜的什么特点来写?明确:诗歌写出了夜静谧美丽的特点。(3)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明确:诗人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在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1.提问,如果让你给诗歌添加一个副标题,你会怎么加?为什么?(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比较本课两首诗在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明确:内容上,两首诗都在描写大自然,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第一首重在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第二首重在表现大自然的静谧和美丽。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复吟诵的表现形式形成回环复沓的旋律美。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5、不同的是第一首是以静衬动,后一首是以动衬静。当堂演练:五、课堂练习: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2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

6、丁香朦朦胧胧。(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星星变奏曲 3学习目标:1查找资料,简介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2在朗读的基础上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3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链接材料】1 浩劫给整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江河与其他“朦胧诗人”都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心灵的成熟包含着对苦难的承担。他们都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成长起来的。应该怎样面对黑暗的时代留给他们的创伤,怎样才能改变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这是笼罩着所有诗人的疑问。因此,他们时时企图透过时代的

7、阴暗寻找光明,时时企图在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中战胜苦难。这首诗就是诗人刚刚经历了之后对即将过去的一个黑暗时代的回答。【链接材料】2了解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 ,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

8、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2、请划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有何不同?全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 和“谁愿意”就不同了。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三、

9、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4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 “光明”之美。当堂演练:阅读课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 刘益善 夜色中,我们溜出/ 村子 /躺在草地上面 / 我们数星星 /她数是一万/ 我数是九千/ 不行。再数一遍 / 她却说是九千 / 我却说是一万 晚风拂过草地 /飞来莹莹的光点/ 我们又数

10、起来可总是数乱 / 我说莹火虫是月亮下的蛋/ 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我们争着、吵着/ 笑着、闹着抱成一团/ 啊,两小无猜的时代/ 天真无邪的童年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来? 2第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是:_3第节诗中有一处描写既运用了新巧别致的比喻,又体现了丰富自然的想象,这些诗句是:_ 4这首诗中写“我们争着、吵着”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理,点明题旨的诗句是:_ 5同学们,你们看到天上的繁星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请把你的想象描述出来。 我的想象: 优生探究乐园 6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

11、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_7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 、 “繁星” 、 “闪烁”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 50 字左右的文字。 5敬业与乐业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3、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4、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二、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

12、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 148 卷,1000 余万字。 2、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提出。论据: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一类是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理论,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理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 。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

13、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结构: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总分总”即“引论本论结论” 、 “总分”式或“分总”式结构的。第一课时三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教诲( ) 解剖( ) 骈进( ) 佝偻( ) 拣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旁 w( ) 断 zhng 取义( ) xi 渎( ) 强 gu 不舍( ) 3、解释下列词语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强聒不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 )文,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 和道家经典 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 )的论点,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 ) 、 ( ) 、 ( )的重要性;最后,又用( )和( )两句话总结全文旨意。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 1 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 28 段):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 9 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第二课时6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阅读 2-5 段)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 2、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作者是怎样论述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