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10年5月交市教育学会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12297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10年5月交市教育学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10年5月交市教育学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10年5月交市教育学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10年5月交市教育学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10年5月交市教育学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10年5月交市教育学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10年5月交市教育学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内容摘要】朗读可以发展学生语言,可以加深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朗读训练是个难点。主要策略:保证时间,训练朗读;激情引趣,愉快朗读;精心指导,升华朗读。通过训练学生朗读技能提高。【关键词】朗读训练 评价活动【正 文】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教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方面,其重要性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

2、主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的训练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着“量少、面窄、质劣”的问题:1、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上问得多、分析多、议得多,这“三多”排挤了读的时间。一节课 40 分钟,读的时间微乎其微,致使学生学完课文后,没有读熟课文甚至不会读,以读为本无从谈起。2、读书缺乏指导、评价。学生没有明确的读书要求和方法,机械重复地读,也不知道自己读得好还是差,读书质量差3、读书的面窄。只有几个“尖子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大部分学生处在“陪客”,“观众”的位置,被剥夺了朗读的机会。4、读的兴趣不浓。单调

3、的读书形式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无趣”就引起学生对读的冲动,表面看起来是读了,但知识停留在声音上,学生读得“无情无味”。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要切实改变朗读训练中“量少、面窄、质劣”的现象,全面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和学生朗读的能力。我认为应积极采取措施,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保证时间,训练朗读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作了这样的阐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这一段话,我的理解是,阅读是通过对文本的“读”,才使读者与作者之间达到平等的对话和直接的交流。要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吸收

4、知识,必须得“读”;要从文本中获得美感,净化心灵,也必须得“读”。舍弃了“读”,阅读都会落空。语文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科目,知识的传递也是最容易被他们接纳的,在琅琅上口的文字中、在血抹尘埃的回忆里、在刻骨铭心的反思后我们的孩子接受的是最直接的熏陶和教诲,这是在读书中点滴感受出来的,而不是我们洋洋洒洒的口号可以泯灭的了的功绩。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挤出时间,保证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让读在语文的课堂上成为第一要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读”尤为重要,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深化。为了保证读的时间,我们要屏弃烦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对课文进行大胆取舍,精选读的训练点,因为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既无

5、必要也不可能有时间进行指导朗读。读的训练点通常是经过综合考虑思想教育,语感训练,学生兴趣,课文重点难点确定的。如:小珊迪这篇课文,我在教学中选了小珊迪外貌的句子,乞求“我”寻火柴的话,和临死前对“我”的话作为读的训练点。文字刻画了小珊迪悲惨的境遇和现实,善良的本质是文章重点所在,也适合于训练学生朗读。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按照读的读法“初读再读细读品读”来设计教学,也是保证读的时间的有效方法。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被句,通过读,懂得课文讲了什么。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细读时,通过反复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来,理解后再进行品

6、味性地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分角色读或表演式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二、激情引趣,愉快朗读学生手中有书,不见得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老师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只有学生喜欢朗读时,才可能会朗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参与的面,让学生主动参与朗读。1、采用各种读的形式,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取相应的多种多样的促读方法,如自由读,仿读,赏读,选读,引读,扮演角色读等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入境会文,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7、。如教学荷花时,我除了自由读,示范读,仿读等外,对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读边想象荷花的颜色美,形状美,对难理解的句子,如“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采用了引读。各种形式的交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朗读的参与面,而且很好地抒发了对荷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引导参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又是对读的反馈。如果我们准确,富有启发性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则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当学生读得好时,我用像“你读得比播

8、音员好呢!”“听你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真会读书!”这类的语言热情洋溢地赞扬学生,或是对他们的朗读进行具体的评价,从而催化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强化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中的最后一段,一位同学对重音处理得好:“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他读完后,我这样评价他:“你把两个多么,最,一起,读成了重音,读出了我们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欣赏仿读。这时,同学们的兴趣盎然,读得有声有色。作为教师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涉世不深、学历很浅的小学生,常常出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是必然的

9、。许多学生一读书就多字、少字、错读字等,凡此种种,作为教师不应责备学生,挖苦学生,而应用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分析情况,找出原因,端正学生的心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和亲热的动作使他们从“失败”中坚强起来,树立起“我要读好书”的决心和“我一定要读好书”的信心。我在上菜园里一课时,茄(qi)子的“茄”字,我教读了好几遍,当我指名读课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听课的学生还把“茄”字读成了“茄”(qu)字,当时,我没有责备这位学生,而是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注重看看字的音节,是这样读的吗?只要你看清楚了音节,你会读好的。”那位同学听了我的话,很快找到了“茄”字的音节,他不仅正确地把这个字拼读了两遍,

10、还主动把课文又正确地读了一遍。可见,教师的宽容与鼓励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精心指导,升华朗读语文新课标要求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流利”是包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要注意读音正确。注意字的四声和多音字,还有前后鼻音,容易错的字、词,在读前可以先强调指出。读书要标准,声音要响亮清楚。读错的地方,要提出来共同订正。要重读数遍,直到正确为止。学生正在读错课文时,老师不要即刻纠正,以免打断朗读而失信心。这两个目标比较容易完成。“有感情” 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会语言所蕴涵的内容。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有感情的朗读 ”可以培养

11、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这是我们老师课堂训练的重点。我们应该发挥文本的作用,借助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用真情实感来表达出朗读的最佳效果。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就需教师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老师对朗读的指导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这是因为朗读是以理解感受为基础的,只有知道何处是“委婉”,何处是“激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在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

12、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而精心的讲解,巧妙的提问有助于学生理解感受,想象,进入情境。固此,以问促读,以讲促读是指导朗读的好办法。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窗外十分安静,这一句时,引导同学们懂得“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象都在听同学们的课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树枝、鸟儿、蝴蝶”来突出窗外的安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边读边体会,用树枝不摇,鸟儿不叫,蝴蝶不飞是因为同学的书读得好听,连这些动植物,都好象有灵性,都在静静地听同学们朗读,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得很有感情。要求读得有感情,还需朗读技巧的支持。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情况,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13、,如重音的确定,停顿的时机,节奏的掌握及语调语气变化等。朗读技巧的指导应根据训练内容的特别而有所侧重,有的侧重语气,有的侧重重音,有的侧重停顿,有的侧重语调变化,不能面面俱到。如秋天的雨中,“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句话中应侧重语速的指导,老师分别用快速和慢速分别来读这句话,让学生读出秋雨的温柔和清凉,通过选择和读,他们显得急切,兴奋,激动等心情。语速则宜快,如后面“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为了表达小朋友“秋天的雨”很快乐,很幸福,让学生边读边指导重音轻读的方法读这句话,最后指出:重音不一定读得重,要以控制

14、音量,读得轻柔,即重音轻读,表达亲切,体贴,幸福,怀念等感情。重音一般要轻读,这样的教学,容朗读训练与技巧于一炉,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为学生的朗读打下基础。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对语言的感受与处理的过程,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学生未必读一遍就能达到要求,这就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严格训练,读中有导,导中有读,直到达到读的要求为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保证读的时间,激发读的兴趣,指导读的方法,学生就会愿读,爱读,善读,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李建成 朗读指导方法3黄桂林 朗读指导艺术4朗读教学的评价艺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姓 名:卢 鈃性 别:女联系电话:13834652234邮 编:030032 单 位: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