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11496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 课堂实录 以读促教,以读代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庞欣方坚荣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二、品读 1 到 12 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 112 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生 1:12 自然段“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

2、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生 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生 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生 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 36 小时不离开,这种

3、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 小时,12 小时,36 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生 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生 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生 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把握住人物的心情去读,自然就读出了语言的温度。很想再听听你们那么到位的朗读,再读一次给老师听听好吗?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到“没人再来阻挡他”的时候表露出了惋惜之情,我们很为这位父亲担忧,在这

4、之前,有没有人前来“阻挡”他?都是些什么人?生 8:“有些人”。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师:你的语速稍快了。就在父亲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了,他们很多都是痛苦大喊儿女的名字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他们都觉得儿女生存的希望微乎其微,于是他们拉住这位父亲,伤心而又绝望地劝阻父亲生 9: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师:这回语速放慢了,这是因为生 9:因为人们对父亲能在厚厚的废墟底下挖掘到儿子不抱任何希望,要读出人们的绝望心情。师:失去孩子的父母一个又一个抱着希望来到废墟面前,又带着无尽的失望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他们绝望地对坚持挖掘的父亲说生齐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师

5、:可是父亲是怎么回答的?(生齐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他回答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请用三角符号在描写父亲神态的标示出来。生 10:“双眼直直”是父亲回答的神态。师: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神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谈谈你对父亲“双眼直直”的理解。生 11:他挖了那么久,很疲惫。生 12: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坚定,不放弃,别人说什么他都不理会。生 13:父亲不断地挖掘,已经进入了一种近似于“疯狂”的状态。师:是啊,“双眼直直地”透露出父亲虽然很疲惫,但仍然坚守信念。谁来读读这位疲惫仍不失信念的父亲回答人们的话?生 14:谁愿意帮助我?(语速稍快)师:语气中倦态

6、不足。谁来,疲惫的父亲生 15:谁愿意帮助我?(语速放慢,极力想表现父亲的疲惫,但稍感无精打采)师:父亲虽然疲惫,但仍然坚守信念。读好这句话,语速要适中,要有疲惫之感,又要有加重语气的意味,表现出父亲的坚定。这句话不好读,谁愿来再来尝试一下?生 16:谁愿意帮助我?(读出了老师的要求,全班致以掌声)师:多么让人敬重的父亲,多么感人的一幕,老师和你们合作读一读,用朗读来表示对这位父亲的敬重。师: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生齐读:谁愿意帮助我?(全班齐读,感情进一步升华,进一步体会到父亲寻找儿子的那种坚持。)师:接着又有哪些人来劝阻他?生 17(女):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

7、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师:温柔的女消防队长,当时情况紧急,说话的语速应该怎样?生 18:(语速稍快)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师:嗯,有点意味了。我们再来想想,大火当前,消防队长的任务就是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他的心情如何?生齐说:焦急万分。生 19:(语速加快,深情焦急)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师:好一个尽职尽责的消防队长!可是父亲仍然双眼直直地回答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后来又有谁来劝阻父亲?生 20: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师:要读好这句,也要像读消防队长的话一样,先从他们的职业入手入分析,想

8、想,警察的职责是什么?(有个别生马上说:“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安全。”)那我们就要读出警察那种“保护”、“关切”之情。生 21(女):(神态大方镇定,语速适中,深有同情感地读出这句话)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师:嗯,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女警!(众生掩嘴笑,举手者众。)生 22(男):(语气故作深沉,语速放慢)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师:嗯,这是一位工作多年的稳重男警!(众生点头赞许。)师:消防队长来劝阻父亲停止挖掘,警察也来劝阻了,可是父亲仍然眼睛直直地回答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引读:好几个小时过去了,

9、父亲仍在坚持挖掘儿子,不听任何人的劝阻,人们只好生齐读: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师:你们读“摇头叹息”的时候读出了人们的无可奈何,读出了语言的温度,真棒!人们对父亲的行为摇头叹息,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坚定地)儿子在等着我!三、品读 13 至 23 自然段,交流感悟,感受阿曼达的坚定、乐观。师:父亲是如此地坚守承诺、拼死救子,儿子同样也坚信承诺,等待父亲的救援,请大家自由读 13 至 23 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生 23“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

10、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信任。生 24:儿子不单只信任自己的父亲,还很乐观,这种乐观感染了周围的同学。生 25:才七岁的儿子在废墟底下能够这么镇定,叫人佩服!师:说得好,儿子坚信承诺,而且学到了父亲的坚定乐观,并能感染周围的同学,让他们保持求生的意志,真让人佩服!还有哪个画面感动你呢?生 26:“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儿子坚信父亲的承诺,感受到他们的父子情深。生 27: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儿子临危不乱,还能舍己为人。生活 28:别的小孩被关在黑房子里都很害怕了,但这个七

11、岁的孩子在被埋了 36 个小时之后,在父亲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没有伸手让父亲抱起自己,反而让别的同学先出去,他的舍己为人精神值得我学习!师引读: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父亲坚守承诺、拼死救子,儿子坚信承诺、乐观坚定、舍己为人,让我们用优美的朗读祝福他们,赞美他们吧。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静观当前小语课堂,新形势下又衍生出新“症状” “虚,语文训练不落实;闹,学生思考没时间;杂, 编外内容占空间;散,支离破碎乱肢解”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在传统与现代,有效与无效间徘徊, “高耗低效”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传统与现代中优化融合、和谐共生

12、,从无效走向有效?(一)习惯、基础 在重锤敲打中训练养成。识字、写字、组词、了解词意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石。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注意了有意识地进行识字、写字、组词、了解词意的训导,但缺少必要的练习,语文教学始终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徘徊。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局面呢?下面正反两个案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1、只训不练,过眼烟云 案例一:窗前的气球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 师:下面我们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生字:户、亚、角、病、床) 师: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生字?大家想一想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你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

13、法记? 生:我能记住“病” ,它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疒”字头,里边放个丙,合起来就是“病” 。 师:真聪明,那这个字怎么写才漂亮呢? (多媒体演示“病”字书写的注意点) 师:记住了病字的字形结构,我们用“病”字组词。 (学生组了“病了、病房、传染病” ) 师:知道什么叫“传染病”吗? 生:知道, “传染病”就是会传染人的病。 生:“传染病”就是会把病菌传给别人。 师:对, “传染病”就是会把病菌传染给别人的病。下面谁说说你还记住了哪个字? 2、既训且练,打下烙印 案例二:窗前的气球 以上步骤同前例 生:我能记住“病” ,它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疒”字头,里边放个丙,合起来就是“病” 。 师:

14、真聪明,那这个字怎么写才漂亮呢?请小朋友们认真听、仔细看(老师边讲解边板书示范)一点在中间,一横短短的,一撇长长的,一点头朝下,一提向上方,里面是个甲乙丙丁的“丙” 。请大家拿出笔在田字格里临写一个。(选取典型,师生品评、矫正,然后要求学生再临二个。 ) 师:刚才小朋友们“病”字写得真不错!你们能给“病”字找个新朋友,组个词语吗? 生:病床、生病、病人、看病、病菌。 师:你从哪里知道“病菌”这个词的? 生:我是在医院里看到“病菌”这个词的。 师:你真会学习!医院里也有学问呀! 生:病房。 师:“病房”这个词语是我们课文中的,从书中找词语也是一种组词的好方法。小朋友们从书中还能找到哪些含“病”字

15、的词语呢? 生:病了、传染病。 师:什么叫“传染病”? 生:“传染病”就是你得了感冒,我们和你在一起也会得感冒。 生:就是说别人得了这种病,你去看他,也可能会得这种病。 (大屏幕出示句子。 ) 生:(齐读)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师:谁也不能来看他,妈妈能不能来看他? 生:不能。 师:妈妈都不能来看他,他不能到病房外面去,不能看风景,不能上学。得了传染病他还不能干什么呀? 生:不能和小朋友玩游戏,不能到公园去玩。 生:还不能动手,因为他的手上吊着针水呢。 师:这么多开心的事他都不能做,就是因为他得了 生:(齐)传染病。 启示:巧引妙导,扎实有效 低年级

16、的阅读教学,要认认真真地过好识字、写字、读书关。要把识字、写字这一重点学习任务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字音读准,把字的笔画写正确,把字的结构写漂亮,要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习得语文基本技能。对“病”字的写字练习,案例一中教者仅仅满足于媒体演示,至于学生会不会写,写得好不好,全然不顾,恰如“君子动口不动手” 。案例二中教师诱人的板演,相机的指导,师生在“君子动口又动手”中模仿、品评、矫正、练习,仅仅多给了学生一些时间,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识字教学,我们说虽然语文教材中进行了系统安排,但有关识字与写字这一“双基”训练,绝不仅限于书本的学习,教师对源自生活中的识字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组词,案例一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