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4036370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32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根据教学指导委员会兰州会议的安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课题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云南大学牵头,分教指委联系人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梁昌洪教授。本讨论稿是受梁教授委托,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吴振森教授(物理学与天文学教指委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执笔起草的。课题组成员还有:郭立新教授、李平舟教授、李文兴高工、车纯高工。,杨清海 15091330019,2021/6/16,1,内容目录,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回顾 中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

2、养模式的演变历程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结构、规模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理论教学体系教学现状 国外典型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状况 依托的学科博士点与师资队伍结构现状 三、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或应用领域)现状与发展趋 势 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后5-15年左右的社会需求状况,2008-7-25,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目录,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构建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电子信息

3、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创新的重大研究与建设课题,2008-7-25,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目录,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回顾 中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演变历程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结构、规模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

4、标与定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理论教学体系教学现状 国外典型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状况 依托的学科博士点与师资队伍结构现状 三、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或应用领域)现状与发展趋 势 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后5-15年左右的社会需求状况,2008-7-25,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引 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 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 该学科是研究如何应用信息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是一门理工

5、结合的交叉学科。 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学、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2008-7-25,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旧中国的高等学校,只有院、系,不设专业。有计划地按专业培养人才是从1952年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末60代初设立此类专业的学校共有12所, 70年新开设此专业的有7所 80年代新开设此专业的有7所 90年代新开设此专业的有13所。 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

6、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 2000年以后开办此专业的学校猛增133所,达到了目前的172所,2008-7-25,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演变历程(1/2),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过去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太窄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目前,工学门类中电子电气信息类一级学科下,属于电子信息类的本科专业一共有5个, 即: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 理科门类属于电子信息类的本科专业有6个, 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

7、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 由于本科专业的调整与合并,早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由属于理学门类的物理学类的无线电物理、无线电电子学,工学门类的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等专业演变而来。,2008-7-25,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演变历程(2/2),1998年10月召开的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提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和四种能力。 四个知识点为: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 四种技能为:电子电路安装、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电路测试的能力;综合运用电路基础理论进行电路设计与实验的能

8、力;利用系统环境进行CAD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利用虚拟仪器的能力。 问题: 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强调拓宽专业口径。然而,各高校的学科发展是不平衡的,没有一所高校能在宽口径专业所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和各个研究方向上都处于优势地位。 在兴办这一新兴专业时,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办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等方面是百花齐放。但由于专业数量的减少和专业口径的拓宽,造成了众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基本雷同。同时也造成了培养目标的混乱,缺乏自身特点。,2008-7-25,8,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目录,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回顾 中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9、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演变历程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结构、规模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理论教学体系教学现状 国外典型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状况 依托的学科博士点与师资队伍结构现状 三、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或应用领域)现状与发展趋 势 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后5-15年左右的社会需求状况,2008-7-25,9,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专业的结构、规模现状,从1994年31所学校,截至2003年底172所

10、院校,在短短的10年中增长了554.8%。 在全国重点建设的95所“211”学校中,有41所学校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占所有“211工程”学校的43.2%。 “985工程”重点建设的34学校中,有19所学校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占“985工程”学校的55.9%。 在172所学校中,综合性大学有32所;理工科院校有67所;师范类学校有45所,农医类有8所;其它地市级院校有20所。,2008-7-25,10,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1/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

11、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2008-7-25,1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专业

12、的培养目标与定位(2/2),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适应性强、可以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相互渗透和工程应用开发的通用性人才; 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可持续发展的较高素质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2008-7-25,1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专业教育教学现状,172所院校中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有137所,授工学学士学位有35所。 设置在工科院系的院校有47所,其中设置的院系主要有电子信息科学院(系)、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系、电

13、子科学系、计算机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和电气院(系)、精密仪器系、水声工程学院,甚至设置为管理信息学院和化学系。 但这些院校中绝大部分均为2000年后申请设置的。 值得注意的是,设置在与物理相关的院系有120余所。,2008-7-25,1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理论教学体系教学现状 (1/6),我们列举一些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主要课程设置 学校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领域内较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4、本专业将对信息产业的电子器件及应用系统有所侧重。 主要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与编译方法,信息论基础与编码,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通信系统原理,通信电子电路等。,2008-7-25,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理论教学体系教学现状(2/6),学校二:专业设在航天学院。培养具备该领域的基础理论,既具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光电子系统中电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和

15、技术基础、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跨学科人才。该专业分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光电子系统中电信号处理技术两个方向。专业教学计划突出了以电子系统为基础,以信号处理、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主线的基本框架,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和组成单元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主干课程包括: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弱光电子信号检测技术、计算机组成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网络与通信、微处理器结构、固态电子论、微电子器件原理与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微芯片集成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信息科学中的光电子技术等。,2008-7-25,1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16、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理论教学体系教学现状(3/6),学校三:培养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路分析原理、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2008-7-25,1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理论教学体系教学现状(4/6),学校四:电专业设在电子科学系。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分析、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在信息获取、信息控制、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能在信息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的综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