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01期)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4035526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01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01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01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01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01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01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01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二语文晨读素材(全国通用)(第301期)一、晨读内容(文化传承)我国学术界使用“古典学”这个词,是晚近的事,大家对它的理解恐怕并不一致。我所理解的“古典学”,系指对于蕴含着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我们过去虽然没有用“古典学”这个名称,但是实质上,古典学早就存在了。发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学,就属于古典学的范畴。经学与政治相结合,在古典学中占据统治地位长达两千年。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结束了这个局面。“五四”以后,对包括先秦典籍在内的传统文化,知识界有不少人持简单的否定态度。几乎与五四运动同时,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兴起了怀疑古史和古书的思潮。这种疑古思潮到20世纪

2、二三十年代发展到了顶峰。疑古派(或称“古史辨”派)成为商代之前的故事研究和古典学研究的主力。在将传统的上古史大大缩短的同时,以前代学者的辨伪工作为基础,大大扩展了对古书的怀疑范围。很多一般认为属于先秦的古书被认为是秦汉以后的伪作。他们的古典学对传统的古典学的冲击是巨大的。疑古派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他们的疑古显然过了头。新中国成立后,在学术界,疑古派怀疑古书的很多看法,也仍为不少人所信从。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对传统文化才有了比较全面、比较正常的态度。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明显加强。很多有识之士指出,我国人民(包括广大知识分子)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甚至对作为本民族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中最重要的那些

3、书(也被称之为“原典”),也茫然无知,或知之过少,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严重问题。发展古典学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我们不能照搬在很多方面都早已过时的传统古典学,也不能接受那种疑古过了头的古典学,必须进行古典学的重建。出土文献对古典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的“孔壁古文”和“汲冢竹书”就是明证。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里,陆续出土了大量文献资料,其中包含了很多珍贵的先秦典籍(有些是已无传本的佚书)的抄本,下文把这些抄本简称为“新出文献”。从总体上看,它们对古典学的重要性已超过了“孔壁古文”和“汲冢竹书”。新出文献既是古典学的重要新资料,也是相关学科的重

4、要新资料。要进行古典学的重建,必须更快、更好地开展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而为了支持有关学科的发展,也需要更快、更好地开展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当前,在这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而真正能担负起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却相当缺乏。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大力支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摘编自裘锡圭出土文献与古典学重建)【读后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古典学”之名,但是有这门学问,它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源头。B作者所认为的古典学是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其发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学。C以怀疑古史和古书为思潮的疑古派是“五四”以后在西方学术思

5、想影响下兴起的。D新出文献指新中国成立后,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中出土的珍贵的先秦典籍的抄本。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先表明自己对古典学的理解,然后自然引出下文对其发展状况的论述。B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古典学的发展过程,旨在突出重建和发展古典学的必要性。C文章分析了疑古派在古典学研究中的地位,既肯定其价值,也指出其疑古过头的问题。D文章最后一段提及“孔壁古文”和“汲冢竹书”,是为了证明新出文献比其他文献更重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四运动后,知识界普遍存在着简单否定传统文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B疑古派对古典

6、学造成巨大冲击,极大扩展了对古书的怀疑范围,很多所谓先秦古书的年代被推迟。C发展古典学迫在眉睫,但我们要注意既不能照搬传统古典学,也不能接受“疑古派”那种古典学。D当前重建古典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专业人才,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二、文言文语段阅读(语言之美)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

7、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

8、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译文】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申屠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举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队中的机要事务,大多

9、由他谋划。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担任掾吏,申屠致远没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举荐申屠致远担任都事,申屠致远首先提议:“宋朝的图书文籍应该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当仍然用来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很有钱财,守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害怕事情被发现,就诬陷杨玠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他,杨玠节无辜而服罪,案卷已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发现了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杭州人金渊,想假冒籍贯做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

10、答应,金渊诬陷彭宏写的诗歌有叛离之心。申屠致远察知事情的真相,逮捕金渊追问到底,将他治罪。属县中关押了十七个谋反的人,审讯他们,原来是因为盗贼兴起,他们用武器自卫,实际上不是谋反的人,这些人都得到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加上建造远征日本的船只,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民众依靠他安定了下来。至元二十年,拜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控告平章忙兀台不守法纪,皇上下诏书不让追问,并且把郄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问,郄显等人被关押在监狱中,忙兀台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申屠致远知道他们的冤情,要释放他们,忙兀台用权势来胁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人身上的囚

11、具,让他们从军赎罪。桑哥当权时,治书侍御史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录陈天祥奏章中的话,诬陷他大逆不道,奏请皇上派遣使者前往审讯陈天祥,陈天祥被逮捕。当时行台要派遣御史巡视部属湖广,大家都害怕桑哥,没有人敢前往,申屠致远慷慨激昂地请求前往。等到达那里,多次上奏章极力为陈天祥辩护。桑哥正在催促给陈天祥定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牟取暴利,申屠致远弹劾他。又说不可越海远征日本,白白地耗费国力;选拔人才区别南北,苦乐不均,应该考核他们的优劣,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那么选拔人才就能公平而官场的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

12、,藏书万卷,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牛刀小试】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13、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B驸马,是我国古代对皇帝及皇亲国戚的女婿的称呼,又可称为帝婿、主婿、国婿等。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员。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队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使骚动不安的民众安定下来。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

14、陷彭宏有叛离之心的金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申屠致远不惧威胁,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从军赎罪。D申屠致远为人勇毅,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众御史害怕桑哥,不敢前往湖广巡视,申屠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5分)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5分) 三、诗歌鉴赏(艺术魅力)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