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03068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 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 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的报告中, 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

2、技术企业为主) 、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 ;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2)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 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

3、展战略与重点 ,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3) 在中国,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 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转移和应用的网络。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基本上是政府起主导作用 ,以

4、政府行为为主。对于知识创新系统 ,国家实施了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计划(攀登计划)、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等。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在进入国家创新体系之后会发生许多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它和知识创新一起丰富自己的内涵,成为因知识的应用和传播而效益更为显著的创新行为。对于技术创新系统,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计划、技术创新工程等。知识传播系统主要指高教系统和职业培训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具有最新知识、较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国家知识和

5、信息基础设施、知识和信息传播网络等在知识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知识传播系统,有国家“211 工程” 、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等。知识应用系统的主体是企业和社会,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知识应用主要是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社会和企业是行为主体 ;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并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监督和宏观调控社会及企业的行为 ,应用知识作出科学的决策 ,以提高知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效率,促进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知识应用系统来说,有国家“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等。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网络系统,是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

6、识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国家所实施的“中国 2l 世纪议程”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和超级“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相关子系统的建设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211 工程” 、“技术创新工程”、“ 知识创新工程” 等三大工程的实施,构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 ,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了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战略布局。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四个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推进国家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国家创新体系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各类创新机构密切合作和良性互动 ,完善

7、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 ,保持创新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要素, 要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促进创新的核心资源,高度重视知识信息、知识及知识产权等战略型资源在创新活动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创新机构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激发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促进各创新主体间相互协调与联合。创新机制是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分配激励机制,有利于创新资源和要素流动与互动的公平竞争机制, 保证创新活动客观、公正和科学。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法规

8、、政府激励政策、信息网络、大型科研设施与创新基地等国内软硬环境,逐步形成能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互动外部环境。三、加强创新主体间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体现在对其组成主体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组织与协调,使它们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本质是在创新主体间形成协调机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合作,使技术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国家创新体制作为科技体制的一种新形式,其性质属于科技政策, 即调整各科技创新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优化科技发展的外部发展

9、环境。政府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广者,通过投入、科技计划、立法和政策手段、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政府的职能是对创新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以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做好为国家创新体系健康发展的服务工作。具体来讲, 政府的作用是目标设定、实施保障、提供辅助、组织与实施。目标设定是指制定、评价创新政策及相关的国家科技活动计划,与国家产业政策等目标一致。实施保障是为激励和刺激创新发展设立一系列手段和机构。组织与实施是国家对一些重大创新项目可以采取直接由政府组织的方式予以实施。政府通过立法、政策手段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通过制定国家创新战略,确定有

10、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和重点战略产业作为国家扶持的重点,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跨越。国家创新政策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经济政策的实施,协调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上的合作关系, 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国家技术创新政策是一国创新要素运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决定要素,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创新政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技术创新的风险性、效益的外部性使得技术创新出现市场失灵,国家创新政策从全社会利益出发, 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形成一种机制,使国家创新系统内部各要素不断的创新 ,从而达到国家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的目的。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

11、水平。企业不仅是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研究开发经费的主要承担者 ,同时也是新技术的使用者。企业主要承担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的任务,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 ,改进产品 ,占领市场。即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技术创新,主要是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对于技术创新而言,知识传播对企业来说是次要的,它没有对社会成员进行知识传播的任务, 只对内部职工和用户进行培训。大企业与小企业相比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大企业资金多,技术能力强, 有能力从事大规模的工艺创新的研究。它有一个较完善的创新组织,容易实

12、施技术创新战略。小企业因机制灵活,创新动力大,一旦有资金帮助,便更愿意从事大创新。譬如,许多微电子行业的创新都是当时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明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创新的作用点应是通过科技计划在创新战略上引导大企业,以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和扶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机构既是基础知识的生产者,也是应用知识的生产者, 是重要的创新源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创业者。国家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进步,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999 年 8 月 23 日,江

13、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学院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在创新目标、组织机构、人员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在应用科技领域推动创新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上迈出了新的步伐”。由于科研机构进行知识创新的目的要落实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落实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上,因而它也承担着知识转移的任务。因此 ,江泽民同志提出 :科研机构也要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纳入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之一 ,成为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地方科研机构是全国科研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的任务则偏重于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方面的工作,它们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

14、更为紧密的联系, 更加面向市场和需求。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的策源地。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进行知识的传递。但是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也是知识创新源。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是相辅相成的,即通过知识创新培养人才 ,再利用人才进行知识创新。一个大学如果不进行知识创新,拿不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就无法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 ;一个大学拿不出可向企业转移的科技成果,也就无法与企业形成紧密的联系, 无法取得企业对它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认同。因此,江泽民同志把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概括为“主要基地”和“ 重要摇篮”,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

15、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随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研究型大学和国有大企业为主力军的骨架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总之,要立足中国国情 ,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壁垒,形成合力,真正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为增强中华民族科

16、技创新能力提供体制保障。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法律对策孟凡昌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对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将直接影响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本文由绪论、科技成果转化概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和加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对策几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概述,界定了本文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阶段性、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等内容。 第三部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第四部分,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部分,通过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加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对策 第六部分,结论,重申文章的主要观点,提出用法律手段,强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