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学课件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83755766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学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专题之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目标展示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难点 中国历史呈现出民族融合的趋势及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意义,民族融合: 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的过程。民族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魏统一北方,一、背景,匈奴,鲜卑,鲜卑,羌,氐,羯,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从公元316年到439年的120多年中,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386年

2、,拓跋珪建立北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次年,称帝,为道武帝。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一、背景,民族矛盾激化,宗主督护制的弊端,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 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 方。政府由于无力 消灭豪强势力,被 迫承认其合法性, 地方的赋税、徭役 也由他们代管、征 收。他们往往隐瞒 户籍,借机逃避赋 税。,孝文帝、冯太后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决心,一、背景,二、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巩固统治,均田制,三长制,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缴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 以五邻为一里,设里长; 以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三长制的实行,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三、内容,整顿吏治,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俸禄制度,规定官吏的俸禄由国家筹集,三个月发放一次。各级官吏无权到民间征收,也不得接受馈赠,违者严惩。,官吏任期,

4、按照政绩的好坏来决定。对官吏三年一考核,以能否劝课农桑、克己奉公、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考核内容。,经过整顿,北魏吏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加上赋役负担减轻,使得农民可以安心从事生产,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迁都洛阳,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讨论:迁都洛阳的原因,1、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2、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4、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

5、,经略中原困难。,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迁都洛阳的影响,1、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2、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3、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 4、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云岗石窟外景,龙门石窟外景,龙门石窟外景,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大意: 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孝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

6、,就要降职或罢官。”,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鲜卑姓改为汉姓,汉服俑,胡服俑,北方民族融合前,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服装上有很大差异。,北魏帝王出御图(今河南巩义市石窟寺里的浮雕临摹图),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均穿着长袍宽袖,为汉族服装,反映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情形。,这是北齐校书图中描绘的胡床。胡床由西域少数民族传于汉地。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胡床(敦煌壁画摹写),北魏书法(始平公造像记 北朝北魏朱义

7、章),四、性质,最高统治者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少数民族封建化:少数民族逐渐改变以往的游牧生活,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采用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过程。,五、改革的意义,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大意: 自从晋(东晋)、(南朝)宋以来,繁华的洛阳变成了一片荒土,都以为长江以北,全是夷狄(少数民族)。昨天到洛阳,才知道有很多身着汉族服装的士族,在中原地区;那里礼仪兴盛,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难以言传。北方的少数民

8、族,不可轻视。,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 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 3、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 化过程; 4、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 发展作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的重新统一奠定基础。,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六、成功的原因,(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化趋势 (2)改革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取得广泛社会支持。 (3)改革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 环境,不仅重视经济、政治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上的改革, 比较全面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