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712145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必考题】(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C D2、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A BC D3、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BCuCN2DCO2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

2、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5、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6、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D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7、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

3、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的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8、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9、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也排列其中,其化合价分别为-2、0、+4,+6价,依次对应的化学式错误的是()AH2S BSCSO2DH2SO310、“加碘盐”中的“碘”是指()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11、

4、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亮氨酸是氧化物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1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13、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5、振荡,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湿衣晒干 C粮食酿酒 D石蜡熔化15、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试管内液面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红 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蓝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BCD16、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1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

6、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8、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 D凿壁偷光19、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2H 2NH3 SO2 O Mg2+ 2OH 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20、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 D液体的取用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

7、中生成铜绿是_。(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_。(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_。(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_。2、从下列实验现象的编号中,选择合适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A、火焰呈淡蓝色 B、火星四射 C、耀眼白光 D、浓厚白烟 E、蓝紫色火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镁在空气中燃烧_ 硫在空气中燃烧_硫在氧气中燃烧_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微粒中:(1)显电中性的微粒有_。(2)带正电的微粒有_。(3)同位素的氕、氘和氚原子具有不同的_。(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5)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有_。

8、(6)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A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 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_(任写一条即可);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民大附中初二学生小李将红磷换成碳粉,是推测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填能或否)理由是_。(2)实验B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_ 。(3)实验C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4)实验D为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9、,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2、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图示,给水通以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两个两极,则B端连接直流电源的_极,甲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乙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3)实际实验过程中,往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的目的_。(4)电解水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宏观上水是由_元素和_元素组成的,微观上每个水分子是由 _。从该模拟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骨质疏松症”是由人体缺钙引起的,可服

10、用补钙剂来治疗。乳酸钙(CaC6H10O6)是一种常见补钙剂,乳酸钙片每片含乳酸钙0.2g,一个成年缺钙病人每天服用20片乳酸钙片剂可达到补钙目的。计算:(1)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2)该成年缺钙病人改用喝牛奶(每100mL牛奶中含钙0. 10g)来补钙,每天至少需要喝_毫升牛奶?(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2、现将8.0g镁和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烧杯中,再将100.0g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到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次数1234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5.025.025.025.0剩余固体的质量/g6.85.64.44(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

11、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A2、C3、B4、A5、D6、C7、C8、C9、D10、D11、C12、C13、C14、C15、A16、C17、C18、C19、C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2、D C A E B 3、分子、原子、中子 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中子 电子 分子 质子和电子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放热 产生大量白烟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不能燃烧 (合理即可) 指示集气瓶中空气里氧气的体积 否 产物不为固体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引燃铁丝 吸收产生的有毒气体 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到纯净的气体 2、正 氢气 氧气 分解 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氢 氧 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钙:碳:氢:氧=20:36:5:48(2)市售乳酸钙每片含乳酸钙200mg,则20片乳酸钙中含乳酸钙的质量是200mg20=4000mg=4g;含钙元素的质量是4g100%0.734g。根据题意,牛奶(100mL牛奶含钙0.10g),补充0.734g钙元素每天至少喝牛奶的质量为。2、(1)50%;(2)19.6g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