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48763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陈锐军(新世纪出版社社长)(新世纪出版社,广州, 510102)摘 要 数字时代的阅读特点是:阅读载体从纸质阅读到屏幕阅读转变;阅读形态从深阅读到浅阅读转变;阅读模式从线性阅读到超文本阅读转变;阅读境界从功利阅读到忻感阅读转变。关键词 屏幕 阅读 浅阅读 超文本阅读 忻感阅读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 “屏幕”(包括电视、电脑、PDA、手机、阅读器等) 的普及和功能泛化已经深刻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生态,这一切甚至颠覆着传统的“阅读”概念。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数字时代的阅读正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 阅读载体从纸质阅读到屏幕阅读转变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人类文字的载体是多种多样

2、的:泥板、龟甲、竹子、树皮、苇草、金石、绢帛等等,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张以其极好的书写性、便携性、易存储、易检索等优点,迅速取得人类第一信息载体的地位,历 2000 年而无法撼动。但是,随着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今天的阅读载体早已不限于纸本,各种“屏幕”正在成为新的主流载体。电视、PC 电脑、PDA 、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据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到 2009 年,全国约有 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 1。毫无疑问,信息载体的变化会带来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一位中国1 郝振省 陈威主编

3、,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 ,中国书籍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2009 年,P181出版社的社长出访美国时惊讶地发现许多美国人手持电子阅读器在公园、地铁、机场和咖啡馆看得津津有味,不禁惊呼传统出版业到底还有没有生路。实际上,他看到的电子阅读器就是鼎鼎大名的亚马逊第二代 Kindle 阅读器,这款阅读器依托亚马逊网上书店强大的内容资源,可以在没有外界网点的支持下无线登录网络,下载 30 万种图书、29 种杂志和 38 种报纸。Kindle 的屏幕使用了electronic paper (电子纸)的技术,使阅读感觉如同纸张一般。Kindle 风靡到什么程度?专业网络经济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

4、iResearch)的分析师研究发现, Kindle 收入正逐年迅速递增。Kindle 收入主要由阅读器的销售收入及电子图书销售收入组成。该收入从 2007 年的 500 万美元猛增至 2008 年的 1.17 亿美元。据此他们预测到 2009 年年底亚马逊 Kindle 阅读器收入将达到 4 亿美元,2010 年年底则有望突破 10 亿美元。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见图 8) 。 图 8 2007-2010 年 Kindle 全球收入及预期 2另一方面,3G 牌照的发放也掀起了手机阅读的热潮。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日前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表明, “手机阅读” 使用者 64.5%为男2 资

5、料来源:艾瑞网 http:/ 63.5%为 18-29 岁的年轻人,近九成的手机使用者集中在 18-39 岁之间。“手机阅读”在 14-70 岁的国民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 10%。在时间和费用的花费上,我国 18-70 岁国民“ 手机阅读 ”平均每天为 4.47 分钟,在这一领域平均花费是 17.04 元人民币,为数字阅读消费中个人消费最高 3。由此可见, “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数字阅读方式,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这样的“屏幕阅读”大潮冲击之下,我们失去的难道仅仅是“书香”吗?纸质阅读还能不能坚守?还有没有必要坚守?毕竟,2000 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基因里遗传了太多

6、对纸的温暖的回忆。许多人看书,并不仅仅是为了识别白纸上那些黑色的符号,他们喜欢圈圈点点,喜欢翻书的感觉,喜欢随手拿起又随手放下;甚至,他们只是喜欢闻到书香。二、阅读形态从深阅读到浅阅读转变2006 年, 新周刊曾做过一个封面专题:浅阅读海量资讯时代的阅读大法 ,通过一系列文章探讨了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观点: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正在由厚变薄,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被信息时代阅读的速率打败 4。其实,关于“浅阅读”的话题不独今日才有。历史学家罗尔夫恩戈尔辛曾指出:“从中世纪到 1750 年稍后,人们读书是精读,他们只有为数不多的藏书 圣经 、历书、一二本祈祷用书 他们反复阅读;到了 1800

7、年,人们读书是泛读。人们阅读各种资料,特别爱读期刊和报纸,只读一次,急急忙忙寻找另一读物。 5”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所有东西都关乎于时间,你要学会最大限度地使用它。 6”这话可谓一针见血。所有东西都关乎时间,而时间恰恰又是现代人最为稀缺的。街上行色永远匆匆,路上车辆风驰电掣,城3 郝振省 陈威主编,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 ,中国书籍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2009 年,P1954 新周刊,2006 年 2 月 21 日5 斯文伯克茨,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 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年6

8、新周刊,2006 年 2 月 21 日市像团压缩空气, “没时间”是每个人的口头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事物愈来愈多,变化愈来愈快,需要处理的信息愈来愈海量,于是我们会经常陷入一种“信息焦虑”状态。心理学中的“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 “信息焦虑”便是因为总是担心无法及时处理海量信息而引发的内心不安和紧张情绪。 “信息焦虑”往往会导致“阅读焦虑”:一方面不断搜集大量的阅读材料报刊、图书、音像制品,在内心里不断给自己增加阅读任务;另一方面则又为自己无法及时处理这些阅读材料而懊恼紧张。在这样的生活节奏和心理状态下

9、,根本不可能从从容容地阅读。作为应急反应,大脑的处理机制开始由“接触理解反应”模式转变为“扫描反应”模式,人们一心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处理尽可能多的信息,阅读效率的提升不能不以钝化阅读深度作为代价,这样, “浅阅读”也就应运而生。浅阅读时代,报纸越出越厚,而可看的内容却越来越少;图书越出越快,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浅尝辄止地浏览浏览即放下。网络阅读被公认为浅阅读的典型形态,那么,网络阅读与图书阅读究竟有什么不同?网络阅读能够提供与图书阅读相同的阅读受吗?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研究网页有效性的权威”的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 从 1990 年代初开始研究网络阅读的特征,以及如何使

10、网页最大限度吸引读者。尼尔森使用“眼球跟踪仪”来探测、跟踪读者眼球的运动,根据眼球在网页上的移动,记录读者在网页哪一部分停留及停留时间的长短。他的研究显示,网络阅读与图书阅读有很大的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图书阅读是线性的,网络阅读是跳跃的;图书阅读是作者引导,网络阅读则由读者控制:图书阅读是叙述性的,网络阅读是读者寻找所需答案;图书阅读是完整的句子,网络阅读则是零散的片断。在尼尔森的测试中,只有 16的人是线性地、一字一句地阅读。其他人只是在网页上扫瞄浏览而已。网络这种环境迫使或者鼓励读者快速在网页上浏览,从一页跳到另一页。在另一个眼球跟踪测验中,尼尔森记录下 232 名读者阅读数千个网页

11、的动作。他发现这些读者主要的阅读模式类似大写英文字母“F”,这个阅读模式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人们先从网页的上端开始横向阅读,这个动作类似字母“F”上部的第一横。接下来,读者的眼睛往下看一小部分,然后再横向看过去,就像“F” 的第二横。最后,读者纵向浏览网页左边的内容,就像“F”的一竖,而完全忽略网页右下部的内容 7。我们对当下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研究也证实了尼尔森的这项测试。据广东新世纪出版社 2009 年对全省中小学生所作的一次 5000 份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发现有 77%的被访者习惯逐字逐句地读,而有 23%的人喜欢跳跃式阅读,实际上这正是当下数字阅读的普遍现象。上海的同类调查显示,小学生

12、阅读报纸比较认真,57%“从头看起,每一篇都认真阅读 ”。有四成的小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报纸,其中 35.9%“先浏览一遍大标题,再挑有兴趣的看” 、5.9%“粗看一眼,就直接转到自己喜欢的版面”。中学生阅读报纸已经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近六成(58.9% ) “先浏览一遍大标题,再挑有兴趣的看 ”;还有 16.6%“ 粗看一眼,就直接转到自己喜欢的版面”,还有两成多(23.1%) “从头看起,每一篇都认真阅读” 8。显然,大脑用这样“扫描反应”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浅阅读实际上是大脑为避免信息过载的一种自我保护。当然,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已经动摇了传统阅读概念中“看(书

13、报)并领会其内容”的定义了。如果说文字是思想的载体,那么阅读形态的改变就会影响思维方式的改变。浅阅读带来的后果之一便是,今天在网上、QQ 上、手机上、微博上人们的交流几乎全是片断式的,说话只说半句,总是从一个主题快速跳跃转移到另外一个主题,很难集中深入地互相交流思想,缺乏逻辑思维,甚至连语言表述也错乱不堪, “火星文”泛滥,思维往往是零碎的和“闪烁”的。由于缺乏专注阅读和深入理解的能力,大脑的联想能力可能也会因此而逐渐弱化,随之而去的还有创造力而创造力,正是人类智慧的标志之一。7 练小川,数字时代的阅读,出版科学,2009 年第 2 期8 上海市少年儿童媒介使用状况数据报告,新闻记者,2009

14、 年 6 月号不少学者对此痛心疾首,对网上浅阅读和“火星文”现象大加挞伐。2008年美国著名的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曾引起轩然大波,作者尼可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深感不安:“我不再像从前一样思考了,尤其是在阅读的时候。从前,全身心地融入一本书或长篇文章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现在已不是这样了。 ”他发出质疑:“Google 让我们变傻了吗? ”9而在最愚蠢的一代:数码时代如何让美国人变得更蠢一书中,美国埃默里(Emory )大学教授马克鲍尔雷(Mark Bauerlein)描绘了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无法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来读完一本书,甚至无法用心领会一

15、首诗的含义。作者以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美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语言能力减弱、专注力丧失,学业规范淡薄而且知识贫乏,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虚拟的网络活动,以至于已经开始丧失安静地独坐在房间阅读的能力。作者认为,这是整个大众文化与数码技术合谋造成的恶果 10。然而尽管如此,大多数现代人还是用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定制式阅读、联通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等等“浅阅读”方式在“海量资讯时代”的阅读深度和阅读效率之间做出了抉择。三、阅读模式从线性阅读到超文本阅读转变关于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前述新世纪出版社 2009 年的问卷调查中,有 28%的孩子“用手指着读” ,7%的学生“小声地读出声来” ,还有 42%“在

16、心里默读” ,这说明有 77%的学生仍然习惯传统阅读,即“逐字逐句地”读;与此对应的是,“挑自己感兴趣的字眼、句子跳跃式地读大意” 占 13%, “挑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章节读”占 10%。挑自己感兴趣的字眼、句子跳跃式地读大意,而这些字眼或句子本身又可以与相关的文字或图像内容相联系,阅读时可以直接“跳转”过去进行延伸阅读,这正是目前电子信息时代最为独特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hypertext)。9 参见科技中国网 http:/ Mark Bauerlein,The Dumbest Generation: How the Digital Age Stupefies Young Americans and Jeopardizes Our Future (Or, Dont 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