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97766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凤林初中 林黎明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数学奥赛得了名次,高考成了状元,其实他们的数学懂得并不多。”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很高,基础很好,但是并不真正懂得数学,数学素养水平不高。前些年讲得非常多的“高分低能”,到如今的“状元”不懂多少数学。我们数学教育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课题提出的背景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数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文化,这在课程标准、教科书中都有所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理念中充分肯定了数学的社会文

2、化价值,特别是在课程实施建议的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了各学段都要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99页,“简要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使学生领略与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如值精确计算已成为评价电脑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及中国古代的割圆术,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以及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又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

3、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可以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在浙教版2005年第2版七下的教材中,引用数学史、艺术信息内容的地方有15处之多。课题提出的背景二: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种种弊端。传统的教学注重的不过是技术而已,学生心目中的数学是枯燥的、是少数人的专好,有些人有数学头脑而另一些人则没有数学头脑;数学远离社会、远离现实生活;学习数学不过是为了考试而已。然而,实际是数学文化史上的故事足以说明:数学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人人可学,人人可做。忽略数学思想的领悟,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病之一。课题提出

4、的背景三: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种种困惑。什么是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没有培养出有良好数学意识的学生?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没有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当学生看到一个数学定理的时候,他会浮现出古人的身影,产生敬畏之心吗?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他是否关注它的数量方面,是常量还是变量?在打开一本书,里面有一行行的符号,学生立刻就丢掉不看了,还是不怕符号?在一连串的变换之后问题得解,学生会由衷地感叹数学之美吗?在律师叙述理由的时候,学生会觉察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必要?在碰到一桩随机事件,例如购买彩票,学生会习惯性地看看中奖的概率有多少吗?学生能够欣赏“指数爆炸”“直线上升”“事业坐标”“人生轨迹”

5、这样的语言吗? 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状元”不懂数学的状况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的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和世俗的人情味。这就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将数学文化渗入到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综述工 2003年,“数学文化”一词首次进入官方文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第4页,“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

6、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 在国内,以张维忠博士为代表的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在数学文化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出版三本有关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方面的专著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这些著作宏观地探讨了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数学文化与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与规律。在国外,1742年德国数学家海尔布罗纳出版世界

7、数学史,1758年法国数学家蒙第克拉出版数学史,标志着数学史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随着对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研究中来。美国数学史家琼斯(P. S. Jones)具体地指出:希腊著名问题、阿基米德、卡丹、伽罗瓦、高斯等人的故事、费马最后定理等等都是精彩有趣的历史话题。即使在课堂上简略提及一个问题的研究者,研究的原因,最早的解法是什么,最后的解法是什么,最大的或最好的解法又如何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对于人物、原因和最佳结果等有着天生的好奇心。美国数学家魏尔德(R. L. Wilder)认为:数学课堂上只强调数学的技术是不够的,要使学生被数学所吸引,一定要

8、运用数学历史知识。在魏尔德看来,数学史素养对于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这些研究重在数学文化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上。三、本课题的界定和论据(一)本课题概念的界定学校课程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已有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划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承担着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角色, 是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在课程领域里的反映。文化的内涵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知识经验、语言符号、价值规范和思维方式。在学校的显性课程中传播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知识经验、语言符号,隐性课程中传播的是价值规范和思维方式。 数学文化的内涵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除这些之外,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

9、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二)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 发展的互动过程。旧的教学过程观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过程的本质,这实质上确立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观点。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都是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 响。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不是单纯的主体与客体、认识与不认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在共同学习情境中的相遇。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以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为表现形式的生

10、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知识并非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在建构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认知结构是不断发展的。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着真理,但并不意味着是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会有更真实的解释。任何知识在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可言。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建构来完成,他们不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

11、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而且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建构主义的兴起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构主义最基本的含义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本质分析,对学习的建构过程作出了更深入的解释。他们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一)预期目标前期阶段目标:整理出浙教版教材六册中的数学文化信息,做好数学文化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必要性分析;进行师生调研活动,写出调研报告。中期阶段目标:写出几个有关数学文化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并进行课堂教学,举行师生座谈。通过教学案例比较

12、,教学效果比较,写出有关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有关论文。后期阶段目标:对前面研究进行总结,撰写经验总结,编著有关教学案例集,撰写结题报告。(二)课题研究内容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实施教学计划,也就是如何设计教学期望达到的目标,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要做到实现教学设计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中学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正确地认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被许多学生视为畏途;数学又是一门极富逻辑推理的学问,被视为“思维的体操”,同样为众多学子酷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

13、对数学变畏为爱;怎样以良好的教学设计上好每一节课,让更多的学生把数学当作是思维的体操的精神享受而不是抽象难学的精神负担,这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重点思考解决的问题。为配合新的课程改革,探讨把数学文化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五、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一)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二)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在此阶段查阅文献,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

1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广泛阅读有关数学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认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并请专家作理论指导,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5月):(1)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2)按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并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计划,修正课题方案,改进对学生的辅导体系。注意及时反馈,撰写中段性论文。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案例,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长:林黎明 全面主持本课题的研究、制定研究方案、课题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15、。成员:周良敖、杜晓蓉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撰写阶段性论文、案例。七、课题研究条件分析1、课题负责人林黎明是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对课题的实施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通过不断地学习,取得教育学本科文凭。2009年11月参加衢州市数学领雁培训,对数学史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2、课题参与者周良敖教师是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是我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具有较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杜晓蓉教师是中学二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3、学校十分关注教育科研,有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上述科研成果和学校对教育科研的重视,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