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338350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Changan University,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5.0 绪 论,根据到场地距离的远近,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区域范围分为: 1、区域 2、近场 3、场地 区域:工程场地外延不小于150km的范围; 近场:工程场地外延不小于25km的范围; 场地:工程建设规划(覆盖)的范围()。,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2,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区域工作的重点为: 在对区域范围内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 分析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评价区域范围内地震

2、发生的条件, 判识区域内对场地地震危险性有影响的发震构造, 综合评价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区域工作的方法为: 以收集、分析现有资料为主, 辅以必要的现场地震与地质调查工作。,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3,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5.1 区域范围和图件比例尺,规定范围大小的目的? 不致遗漏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影响的远源潜在大地震。 为什么规定范围不小于150km? 震害资料和工程经验表明,场地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与150km范围内的地震影响,一般情况下,区域工作范围取工程场地外延150k

3、m刻意满足评价的要求。,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4,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什么情况下扩大范围? 1.当150km范围不足以包含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影响的远源历史大地震或高震级潜在发震构造时,应当扩大区域工作范围; 2.在弱地震区,当工程场地外延150km附近外围区域地震活动水平较高或存在强震的发震构造时,为了更合理分析地震活动水平和评价地震的发生条件,区域范围宜适当扩大; 3.当区域范围去工程场地外延大于150km时,区域范围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不对称。,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

4、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5,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图件比例尺(精度)如何? 1.地震构造图:1:100万 ; 2.其他图件? (1)级:均宜采用1:100万 (2)、级:不小于1:250万; 所有图件中应标明场地位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6,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5.2 地震活动性,地震活动性分析的目的? 通过分析地震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区域地震活动环境,为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 地震活动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1.

5、地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整理;2.编制区域历史强震目录;3.编制区域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和区域现代地震震中分布图;4.编制区域震源机制解分布图;5.分析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6.评价场地所遭受的历史地震影响。,区域范围内有历史文献记载的震级M4.7的破坏性地震事件和区域地震台网资料中的震级M4.7的破坏性地震事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7,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资料收集与目录编制的要求: 1.根据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收集相关的地震资料; 2.历史地震资料应包括区域内有地震

6、记载以来的全部破坏性地震事件; 3.区域性地震台网地震资料应包括区域内自有台网观测以来可定震中参数的全部地震事件; 4.编制区域破坏性地震目录,包括发震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及定位精度等。,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8,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已出版的全国性地震目录: 1.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主编,1960,1970版); 2.中国地震目录(顾功叙主编,1983版); 3.中国地震简目(中国地震简目编写组,1988版); 4.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至1911年)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1

7、995版); 5.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年至1990年Ms4.7)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1999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9,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一点说明: 1990年以后的地震资料宜以地震观测报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震详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主,并参考中国地震局每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年鉴和各省、市、自治区地震局的相关地震速报目录续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0,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

8、和地震构造评价,震中分布图编制的要求: 1.分别编制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性地震台网记录 的地震震中分布图; 2.注明资料起止年代; 3.注明主要地震的震级和发震日期; 4.区分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浅源:60km/70km以下; 中源:60-300km; 深源:300km以上。,目的:分析地震的 空间分布特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1,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两个震中分布图的内容: 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应以震级分档形式标示区域范围内所有震级M4.7的地震事件。对工程场地评价有重要意义的地

9、震,应在震中符号旁标明该地震的发震时问和震级。 区域性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震中分布图应以震级分档形式标示区域范围内有地震台网观测以来震级M4.7的地震事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2,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地震活动时空特征的分析内容: a)不同时段各级地震的可靠性与相对完整性;(为什么?) b)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目的?) c)震源深度分布特征;(作用?) d)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目的?) e)未来地震活动水平。,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3,Chang

10、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5.3 地震构造,什么是地震构造? 是指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 区域地震构造评价的目的? 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区域活动构造特征等资料收集和分析,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归纳区域范围内强震发生的条件,判定区域发震构造及其特征,为划分地震区、带、判定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断层 褶皱 断陷盆地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4,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级工作内容: 1.收集区域地质构造

11、和地球物理场资料,分析其与地震活 动的关系; 2.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图、地质构造图和新构造图 3.编制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和地壳结构图; 4.建立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5,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6,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7,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

12、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布格重力异常图 布格重力异常是地下不同密度界面的综合重力效应,其特征主要反映地壳厚度和地慢密度不均一性。如果要研究某一深度范围内的密度变化,可以编制剩余重力异常图。 航磁异常图 航磁异常主要反映地质体的磁性特征,在华北主要反映前震旦系变质基底待征。 地壳结构图 地壳结构图主要表示的内容有:地壳等厚线、深大断裂带、各级地震展中分布和厂址。,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8,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19,Changan Uni

13、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20,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21,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级工作内容: 收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区域内地震发生的大地构造和新构造背景; 收集区域地质构造与地貌资料,分析区域地貌特征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区域新构造运动演化特征、主要新构造表现形式及其特点、新构造运动分区等,重点分析新构造运动的类型、活动特征、活

14、动幅度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22,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断层资料不充分时,应补充下列工作: a)查明断层最新活动时代、性质和运动特性; b)进行断层活动性分段; c)分析重点地段古地震的强度及活动期次。,正断层 逆断层 走滑断层 过渡类型,活动历史 最后一次活动时代 活动速率 活动性质,小事吵吵闹闹 大事胡说八道,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23,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

15、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应编制地震构造图,地震构造图的内容: a)第四纪以来活动的主要断层及其活动时代; b)活动断层的性质; c)第四纪以来活动的盆地及其性质; d)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 e)破坏性地震震中位置。 编制该图件的目的: 为地震区带划分、潜在震源区判定,以及在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划分地震构造区、评价弥散地震等提供地震构造依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24,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区域地震构造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标示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主要断层,应区别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断层与早第

16、四纪断层(Q1-2),并尽可能区分出全新世(Q4)活动断层与晚更新世(Q3)活动断层。基岩断层和隐伏断层须采用不同的图例标示。 b)应标示区域范围内第四纪以来发育的活动褶皱的展布范围和性质(背斜或向斜)、断层活动性分段点的位置、断层的最新活动性质(走滑断层、正断层、逆断层)。断层的最新活动性质与判定其震级上限和评价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25,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c)第四纪活动盆地是分析区域地震构造的重要内容,应标示盆地的范围、最新堆积物时代、活动构造展布特征,并尽可能收集盆地中第四纪不同时代地层的发育厚度资料,勾画出第四系等厚线。在地震活动强度较低的隐伏地区,宜勾画出晚第三纪以来的沉积厚度。 d)应标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 e)应标示破坏性地震(M4.7)震中。在地震活动强度较低的地区,标示的地震震级可适当降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讲义 邓亚虹,地震安全性评价课程(第5章,26,Changan University,第五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