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3324510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六篇 【篇一】*,男,藏族,1969年3月15日生,*省*县人,现就职于*省*县人民医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极高的学术造诣。*从1989年毕业以来一直专门从事藏医事业,在藏医药领域学识渊博,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得患者、同行和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藏语里称医生为“*”,当地的牧民群众都习惯称他为“*”*。多年来,“*”*始终扎根基层、扎根一线,不怕苦,不怕累,牢记自己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初心和使命,一心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解除病痛。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敲响“*”家的大门,请求“*”为患者看病,有的患者因为腿脚不便,需要“*”大半夜起床亲自跑到患者家中进行诊断,这些早已是“

2、*”*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但“*”从来没有过一丝的抱怨,不管刮风下雨、风吹雨打,患者的需求永远是他行动的第一信号,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如果不一心为患者服务而空有一身本领,那就跟良马不驰骋在草原而窝在圈子里是一样的”,就这样,“*”*凭借他高超的医疗技术、渊博的理论学识和患者有口皆碑的道德素养,成为在*县远近闻名的名医,甚至会有患者专门从其它县城千里迢迢地赶来,只为能够在“*”*身边就诊。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白首北面,拜在“*”门下潜心学习藏医理论。“*”*还不满足于现状,不耻下问,努力上进,刻苦钻研医学基础理论,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医疗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时刻掌握我国医疗事业

3、发展的新动态,积极参加各类医学培训班,拜访老一辈医生学习医疗知识和医疗经验,每天下班的闲暇之余,“*”都能心无旁骛,抱着书和笔记,一头扎进研究学习的工作中去,并先后在中国藏医药等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这种热衷于学习、痴迷于学术的精神正是“*”*多年来始终能够精进医术、紧跟时代的诀窍所在。从*乡卫生院、扎多镇卫生院到*县藏医院,再到现在的*县人民医院,“*”每到一处,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学科建设,给该单位注入发展的不竭动力。仅以在*县藏医院工作期间为例,时任*县藏医院副院长的“*”*,从掌握全国医疗行业发展态势的高度出发,积极响应国家推进民族医药类医院规范化建设的号召,首

4、先倡导建议*县藏医院设立门诊挂号制度,一改藏医院门诊以往“挤、乱、杂”的现象,大幅提高了医院的运转效能和服务效率。此外,“*”还以对患者百分百负责的态度严把藏药制作的源头管理,坚持以本地自然生长的天然纯净藏药材作为药物原料,大力加强藏药采摘工作,经常在周末时间亲自带队前往本地的山野丘陵采摘藏药材,一去就是一整天,有时甚至在整个周末,人们都会在山间的草丛中发现“*”的身影。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和执念,*县藏医院的藏药,尤其是由“*”*主导制作的“仁青”系列药丸,在整个康巴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还组织藏医院全体员工在每天早上上班前集中背诵一段藏医学经典四部医典的内容,提醒全体员工要在当天

5、的工作中牢记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和使命,并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学习内容涵盖藏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央省州的相关文件、会议精神,这一切虽然不是明确的成形制度,但这种学习教育活动在“*”*的倡导下早已在*县藏医院常态化、制度化。在全面推进医疗机构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县卫生局紧盯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县人民医院设立了藏药科。“*”*调任到*县人民医院后,一如既往地发挥他艰苦奋斗、务实肯干的精神,厚植先进创新意识,强化藏医学科建设,在调任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使*县人民医院的藏医科从过去的门可罗雀一跃成为门诊量处全州领先地位的优秀科室,真正成为全院医疗工作的实力担当。因为在工作岗位上的优异表现和对患

6、者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2007年,“*”*被评为*县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县2009年度卫生系统优秀医生;2011年,调至*县藏医院的他又被授予了优秀医务人员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这些荣誉和称号是对“*”*的一种褒奖,更是对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最大的认可。此时此刻,“*”*依旧奋斗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线,初心不改,使命不移,以医术为枪,化学识为盾,勇敢地同给人民带来苦难的病魔做斗争。【篇二】37年行走在雪域高原,无数个日日夜夜,他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诠释了“医者父母心”的使命担当。37年里,他全身心投入曲麻莱县医

7、疗事业,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牧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的天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之歌,被牧民群众称为“草原好曼巴”。一位产妇病情危急,家属万分焦急,他即刻背起药箱冒着零下20多度寒冷赶到到患者家中,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患者,在医疗条件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进行手剥胎盘,并且打针补液,测量生命体征,使患者转危为安,一直守候到第二天病情平稳才默默地离去。一位患者到医院来就诊,大夫开了检查单,但病人疼痛难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正好遇到仲大夫。他发现病人病情危急,考虑病人是心绞痛,即刻给予吸氧、止疼、输液,病人病情即刻得到缓解。他用药前仔细查房,

8、用药后及时观察,时刻关注病情变化。病人在门诊或住院期间有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他多次主动帮助解决。2010年,他利用休假时间去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处处虚心好问,常常加班加点多看一点疑难危重手术病例,尽量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治疗常规,赢得了带教老师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在从医近40年里,他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除了查房、开医嘱、书写病历以及病案审阅评定工作外,还接诊门诊病人。有的医生怕他劳累过度,建议要减少其就诊量。他却说,来的有病重的、道远的、年纪大的患者,有的早晨就来了,不看好于心不忍哪!他总说:“我早点来、迟些走,也就看过来了。”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知疲倦地治病、救人、助人。他的生活中没有豪言壮语

9、,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虽然芳华不在,但用他真诚的付出成就大医风范,用他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朴实的作风、精湛的医术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医者父母心”的大爱精神,值得全县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篇三】在*县草原深处,总有一个牧民熟悉的身影奔波在巡诊的路上,他就是*县新源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一位生在草原,长在草原,骨子里透着草原人质朴善良的乡村医生。他以自己的职业操守和无私的情怀成为护佑一方草原牧民健康的守护神。2018年12月24日,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主办的第三届“最美*人”颁奖典礼上,25位“最美*人”及提名奖获得者得到表彰,其中*被表彰为“助人为乐”

10、模范。*下乡巡诊,每当遇到一些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时,他除了仔细治疗以外,还会自己掏钱为他们买药,并经常去探望,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如同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2013年7月,他自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7年8月,当得知自己与一名远在千里之外的3岁的白血病患儿hla分型数据检测相符后,他兴奋不已。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积极配合*分库工作人员,做了一系列捐前准备工作。经高分辨再次检测和身体各项指标检查,均符合捐献标准。10月31日,在家人的精心陪护下,千里迢迢从大西北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完成一次生命的接力和爱的传递。11月6日上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这位来自青藏高原的热血

11、男儿,不忘初心,履行诺言,如愿捐献出了129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功挽救了一个素昧平生的3岁白血病患儿的生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具有大爱精神的人。自1989年7月背起药箱的那一刻起,29年来他一直坚持在基层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无论冰天雪地,还是刮风下雨,不畏艰辛地频繁奔波于草原的每一个角落,不论贫富,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曲折难行的草原路上总能见到*孤单的背影,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他在医生这个岗位上用奉献和担当传递着对草原父老乡亲深沉的爱。【篇四】*同志,1970年5月出生,*省大通县人,大学本科文化,于1993年开始从事基

12、层卫生工作,是一名在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上工作了近25年的老医生,现在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工作。20多年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2011年获得西宁市“优秀卫生院院长”称号;2012年获得大通县“先进工作工作者”;2008年-至今连续年终考核获得优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1993年参加工作25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为了进一步加深和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并参加临床实践,并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学习,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

13、心人,通过努力本人先后取得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资格证书,也取得了各相应专业的“中级职称”资格,2015年考取了“全科医生”资格,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全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他还积极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使本辖区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日门诊量达到50多人次,尽最大努力每年为1500多名患者解除或减轻病痛。三、勤奋学习,精益求精,德艺双馨。该同志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

14、加培训学习多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坚持向医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先后2次参加了卫生厅和市卫生局举办的全科医生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全科医生结业证书。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德艺双馨是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一贯品德。父亲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从医20多年来,崇尚“大医精诚”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几十年来从未发生医疗责任事故。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

15、、县的有关政策要求,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面对新的形势,他积极有力地推动了本辖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他是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这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保障患者康复的微小心愿。【篇五】该同志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从医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时刻为病人着想,始终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能做到仔细检查、详细解说、认真施诊,坚持每天到病房详细询问和观察每一位患者,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治疗。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各类疾病发展的新动态,不断充实自我,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随着自己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得到了众多患者的信赖。三、爱岗敬业,务实创新。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服务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