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297974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北京东城高三一模语 文20214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使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一旦温度升高突破2安全阈值,极地、海洋等关键生态系统损害将不可逆转,全球气候风险将急剧增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碳中和也称作“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在一定时

2、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必要步骤,一方面要减少碳源,另一方面要增加碳汇。森林、泥炭沼泽、土壤等能够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作“碳汇”,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源”相对。全球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70%以上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和使用,只有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才能从源头上化解气候危机。牵住这个“牛鼻子”,多国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在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与市场机制。与此同时,增加碳汇也是重要一环。森林就是一座巨大的“碳库”,其碳汇作用越来越凸显。2020年,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3、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德国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减排领域取得显著进步:过去5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几乎每20年就减少一半;自2000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超过800%观测研究还显示,中国近20年来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固碳能力显著提升。(取材于尚凯元、郑彬、李晓骁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碳中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碳中和”是联合国大力倡导的环保理念。B实现碳中和是为了消除地球上的二氧化碳。C实现碳中和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D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减少碳源并增加碳汇。材料二当前全球各国对落实巴黎协定高度重视已有120多个国家陆

4、续宣布碳中和目标。在能源供给侧,全球一次能源结构正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快速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导转型。当前,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19%。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要实现2温控目标,到20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要达到50%左右。因此,能源清洁化转型的步伐要大大加快。未来,清洁能源将主要转化为电能,电能的生产和消费都来源于清洁和零碳的能源。在未来的终端能源消费系统中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将取代燃油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海等领域都要大幅提高电气化程度;在工业领域传统观点认为很难通过电能替代实现减排,尤其是部分工业部门,如钢铁、水泥等需要化石能源提供高品位热能但随着技术

5、进步,低品位热能可以由电能直接提供高温供热则通过电制氢的方式借助氢能来实现,进而推动工业领域的电气化和低碳化。无论清洁能源发电还是终端部门用电,都要通过电网系统进行输送和配置。因此,未来高比例的能源清洁化和电气化必须依靠电网互联才能实现。以中国为例,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但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超过80%。但是,我国70%左右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省份,因此需要通过电网互联实现风光互补、区域互济、发电用电平衡,这样才能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当前各国的行动力度距巴黎协定的要求还有较大

6、差距,未来各国需将自主贡献目标提升3倍才能实现2温控目标。(取材于刘昌义的相关文章)2根据材料二,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A多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B全球能源系统转型任重道远C中国能源系统的清洁转型D电网建设决定碳中和目标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阈值:指温度最低值。B牛鼻子:指气候危机。C碳库:指二氧化碳的产生地。D负荷中心:指能源消费多的地方。材料三目前,已有很多模型研究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并形成基本共识。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系统在2050年左右就必须完成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5%的目标,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要控制在5%以下

7、,整个能源系统要实现清洁化、零排放甚至负排放。其他终端用能部门要尽可能实现电气化,减少直接排放。在工业领域,有一些碳排放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需要碳汇进行中和。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高达58%,煤电占比大约为72%。用30年的时间颠覆性地改造全国能源系统,我国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以碳中和为目标推动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首先,科学研究要先行。研究仅靠模型模拟是不够的,因为很多现实情况在模型中不能很好地被刻画和反映。理论研究必须从政策需求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更细致地考虑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其次,提高决策者和公众对碳中和目标的认知水平。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

8、我们自己要做”。最后,依靠技术和政策的配合。在政府主导之外,要充分激发企业的主动性,使企业和行业主动投入新技术研发之中。只有形成合力转型才能够发生。充分了解碳中和目标下完成深刻社会经济转型的难度,并不是要动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信心,而是要在转型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成本,减少社会问题。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受冲击最大的就是煤炭行业,这是社会变革必须付出的代价。近年来,欧洲提出低碳转型“不能落下一个人”,寻求“公正转型”。中国也需要在碳中和相关政策的设计、制定和执行中充分考虑这个问题,为利益受损的行业、企业和个人提供系统性的帮助和支持。(取材于陈迎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

9、项是(3分)A在解决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问题时,碳汇可发挥重要作用。B模型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C全民对碳中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速度。D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煤炭行业需做出牺牲,也需被关注。5面对碳中和问题,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分别加以概括。(6分)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为长耆【1】,往来里中察奸民。”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

10、因尽缚之。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授郏城尉。移渑池尉。恶盗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2】以示怿,将谋招出之。怿信之,挺身入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余日,信之,乃出。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以伯与巡检,使自为功,不复自言。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密院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至则闭栅,戒军吏无一人得辄出。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迹盗所尝行处,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留,为作饮食,馈之如盗。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尽钧得之。遂以实告曰:“我,

11、桑怿也,烦媪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又三日往,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复命京师,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阀【3】。会交趾獠【4】叛,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阁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我赏厚而彼轻,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己上者,以奏稿示予。予谓曰:“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

12、其言。卒让之,不听。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取材于欧阳修桑怿传注释:【1】耆长:乡村中捕盗的人。【2】宣头:朝廷的文书。【3】阀:功劳。【4】獠:古代少数民族名。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兵邀于山口邀:邀请B尽钩得之钩:探究C媪察其实审矣审:详细D有粟二廪廪:粮仓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又尝之郏城馈之如盗B

13、阳为不知以过变为盗服以出C溃则难得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吾乃其佐也粟尽乃止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几不自免差一点连自己都不能逃脱B迹盗所尝行处寻找盗贼曾经走过的地方C为君致阁职为你谋取内阁的官职D见民走避溺者看到老百姓躲避那些溺水者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桑怿主动请求做耆长,与县尉一起捕捉盗贼,因功授郏城尉。B虽然被巡检欺骗,桑怿还是把王伯交给他,让他去请功。C桑怿虽然贫穷,但是坚守原则,拒绝通过贿赂得到官职。D作者认为桑怿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急人之所困。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

14、诈取讥也。11请简要分析第段桑怿让出赏赐的原因。(3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在论语中,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进行对比请你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君子”有哪些特点。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共12分)枯棕【1】杜甫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黄雀啅【2】,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注释:【1】本诗写作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负担沉重。【2】,同“啄”。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中棕榈高大、种植广,然而因被人过分取用,所以境况堪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