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卷 湖南长沙地区专用

上传人:天火 文档编号:183296213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卷 湖南长沙地区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卷 湖南长沙地区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卷 湖南长沙地区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卷 湖南长沙地区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卷 湖南长沙地区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卷 湖南长沙地区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中考语文临考押题卷 湖南长沙地区专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1年初中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瞭望(lio) 埋没(m) 轻谈 袖手旁观B.儒家(y) 华裔(y) 授予 一帆风顺C.中庸(yng) 彷徨(png) 正心 修身齐家D.论语(ln) 朱熹(x) 激变 现微镜2.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被贬谪到龙场(今修文县)。在龙场的三年期间,他潜心悟道,_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并萌发了

2、“致良知”思想。这些学说和思想_在中国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_对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为修文是王阳明学说_并传播的始发地,所以人们把修文誉为“王学圣地”。A.创作因为所以诞辰B.创立不仅而且诞生C.创作不仅而且诞辰D.创立因为所以诞生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近16万字左右的书。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C.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网购一族”的行列。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中国人民比

3、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进行着持续奋斗。因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障碍也能突破。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梦想。A.B.C.D.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

4、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D.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6.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遗产日”,学校为响应“文化遗产日”拟开展“保护遗产,留住乡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三个栏目名称。栏目一:乐游非遗遗迹栏目二:_栏目三:_栏目四:_(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请你就这一现状写一段话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文化遗产。观点

5、明确,理由充分,字数在80字以内。(3)下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下联:_7.根据语境,完成任务。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晚,矗立在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浓烟滚滚,火势冲天,心痛在法国蔓延,在世界蔓延。然而,看到八百多年的文明古迹被烧毀,有些人不觉得痛惜反而觉得大家忘记了国耻,让大家想想圆明园,甚至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样子。请你就“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这一事件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150字左右。三、阅读理解与欣赏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6、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注释】新社:指春社,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斗草: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清淡的笔触,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神地绘景写人,内容生动而鲜活。B.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梨花”两句既点明季节,又写出季节与景物的关系。C.词的下片写人,“巧笑”二字通过情态描写塑造了“东邻女”聪明活泼、单纯美好的形象。D.全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情感。(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画面。9.阅读下面文言文,

7、完成下列各题。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注释】俦:同类。媒:媒介物,这里指用作诱饵的竹鸡。罔:同“网”,捕猎的工具。ji:同“洁”。1.对文中加粗字的解读,不正确的

8、一项是()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坦”,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

9、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善。吕氏春秋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

10、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

11、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 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

12、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霉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 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

13、水华。(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材料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

14、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比较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所以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D.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夜情的赞赏.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则材料说明的共同话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B.材料一运用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科学而清楚地说明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其特点。C.材料二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句中相对表明只是较以前更完整,但不是最完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四则材料采用时间顺序编辑,先后列举了非典、甲型H1N1流感.西非爆发的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等疫情体现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