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深度讲解】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83192251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深度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深度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深度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深度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深度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深度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深度讲解】(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1,详细课资,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遗,2010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详细课资,从整体申遗到单独申遗 在最初阶段,中医是作为一个整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介绍,中医历来被视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3,详细课资,2005年起,柳长华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办主任,负责中医申遗日常事务。 2006年5月,传统医药类项目申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

2、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进入国家名录,成为中医申遗工作突破性进展的里程碑。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详细课资,针灸的来历,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5,详细课资,针灸的基础,星相:古代人们认识世界,由于不知道人的起源,就设想“天人合一”,所以人的身体器官自然也和星相一一对应。 元素:中国的一元说就是“气”,多元说就是“五行”。所以也就有了人体与气和金木水火土的关联。 阴阳:阴阳指的就是物的运行规律,由此也衍生出了“平衡”,就是阴阳的和谐状态。自然人体中也

3、有阴阳。 神魔:还有一种非物质的认识,就是认为一切是神和魔控制的。人体也免不了受这样的控制。,6,详细课资,针灸以原始的认识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人进化为智慧生物后,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星相、元素、阴阳、神魔等等就是不同的认识结果,这些认识结果互相之间自然也有对应,比如五行会相生相克等。当人们患病时,就有:气不通、阴阳失调、中了邪魔、缺了五行等认识。针对这些认识,针灸之类的治病手段也就诞生了,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现有用针扎放血祭天来治病的。中国的针灸,主要是针对三种认识:一是生病是因为气不通顺,扎一下就通了;二是生病是因为阴阳失调,扎一下把多余的放出来,就调和了;三是生病是因为中了邪魔,扎一下

4、可以扶正祛邪。,7,详细课资,用针的星相学,天人相应的宇宙观或关联性宇宙观在古世界里极为普遍,异教徒们相信星座构成了伟大的宇宙体.这宇宙体,他们称作大世界,被分割成十二部份,每一部分被位于代表的星座内的星星之力量控制.他们相信人体是整个宇宙的系统的模型,人体被称作小世界.他们发展出了我们现在熟悉的人体分割年历,把每一个星座放进人体重要的十二部份之一.,8,详细课资,山羊座-030-头部*虎-寅时-手太阴肺经 金牛座-3060-脖子,颈部*兔-卯时-手阳明大肠经 双子座-6090-肺,手臂,肩膀* 龙-辰时-足阳明胃经 巨蟹座-90120-胸部,胃部*蛇-巳时-足太阴脾经 狮子座-120150-

5、心脏,上背*马-午时-手少阴心经 处女座-150180-腹部,消化系统*羊-未时-手太阳小肠经 天秤座-180210-肾脏,腰部*猴-申时-足太阳膀胱经 天蝎座-210240-阴部*鸡-酉时-足少阴肾经 射手座-240270-臀部,大腿*狗-戌时-手厥阴心包经 摩羯座-270300-膝部,骨头*猪-亥时-手少阳三焦经 水瓶座-300330-小腿,脚踝*鼠-子时-足少阳胆经 双子座-330360-双足*牛-丑时-足厥阴肝经,9,详细课资,针灸的兴起,在中国漫长的医药史上有大部份的时间里,针刺和中药的使用比起来是被认为一种民间大夫用的疗法。,10,详细课资,针灸一度被鄙视和禁止,据记录,公元一千五

6、百年左右穿刺和放血术几乎已被中国人全面放弃。 在一八二二年,一道敕令禁止了针灸在太医院里的传授和使用。 中国在一九二九曾全面废止针灸。,11,详细课资,针灸麻醉在50年代冒头,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由于很多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西药进不来;另一方面,国家经济底子薄,于是就开展了“一把草、一根针”的中医药研究,政府开始大力支持针灸事业,掀起了学习针灸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1958年,上海施行针刺麻醉下扁桃体摘除术获得成功。,12,详细课资,在70年代初风靡,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随团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雷斯顿得了急性阑尾炎,经药物麻醉后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他又接受

7、了20分钟的针灸治疗缓解疼痛,据其自述效果非常好。结果这一说不要紧,一方面引起西方的注目,引来国外医生的考察。,13,详细课资,现代医学对针灸的定性,针灸作为人在蒙昧时代的认识,理论上自然不可靠,那么实际会有疗效吗?,14,详细课资,针灸可以止痛是目前较确切的疗效 ,有许多实验表明,针灸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化学结构与吗啡类似的神经肽,有强烈的麻醉、镇痛作用。如果往动物体内注射内啡肽抑制剂,再对动物进行针灸就起不到镇痛的作用。内啡肽还有调节心血管的功能,这可以解释为何针灸对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似乎也有疗效。,15,详细课资,针灸的结构,16,详细课资,针灸穴位,17,详细课资,18

8、,详细课资,19,详细课资,20,详细课资,针灸的疗效,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坝u脉注(涩),脉泣(涩坝恤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21,详细课资,作用于皮肤组织,皮肤是直接接受推拿治疗的人体组织,然而皮肤具有调节机体温度和保护皮下组织不受伤害的功能。 拿手法能加强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清除衰亡脱落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代谢,软化疤痕,增强机体的防卫功能;同时还能增强皮肤的光泽和弹性,延缓皮肤的衰老。,22,详细课资,作用于肌肉组织,在高强度的运动后,由于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大量产生,沉积在肌肉组织中,出现肌肉痉挛疼痛和疲劳现象。若对疲劳肌肉

9、进行推拿治疗,就能促进乳酸的消散和排出,使疼痛缓解,疲劳消除。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采用保健推拿以消除疲劳,迅速进入竞技状态。,23,详细课资,促进骨关节损伤后的康复,当骨关节损伤后,由于肌肉和关节的不活动,局部血液循环缓慢、淋巴郁滞,组织发生水肿,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的纤维原所形成的“胶汁”,从而就发生了粘连,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正确的推拿治疗,可使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水肿消退,粘连松解,功能障碍的关节能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推拿有利于骨关节损伤的康复。,24,详细课资,纠正异常解剖位置,凡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而致的病症,均可运

10、用推拿手法得以纠正。对于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痛难忍的病员,手法亦能起立杆见影之功效。推拿手法还可以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物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得到改变,使腰腿痛症状消除或减轻等。,25,详细课资,改善血液循环,某染化工厂内部分生产工人因与有害化学物品接触,出现疲乏和全血下降。经四花穴、足三里按揉和担脊等推拿治疗一阶段后疲乏现象明显好转,血象普遍回升。实验证明,推拿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大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时还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等。,26,详细课资,帮助消化,实验证明,对背部脾俞、胃俞穴推拿约l2分钟后大多引起

11、胃蠕动增强;足三里穴推拿后则大多引起胃蠕动减弱。值得提出的是,推拿足三里穴对消化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在胃蠕动增强时,推拿足三里穴往往使胃蠕动减弱,而当胃蠕动减弱时,推拿后则增强。也有实验证明,推拿后可降低胃泌素的分泌和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等,所以对消化系统功能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7,详细课资,调节神经系统,推拿可降低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故常用于止痛,如神经炎、神经痛等。较轻手法也可以刺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兴奋性;重手法则用来治疗肌痉挛,亦能促进损伤的功能恢复。腹部推拿可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和调节胃肠蠕动功能。,28,详细课资,改善心理,轻柔

12、的推拿手法能使患者情绪放松、稳定,可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对疾病的不良反应,如抑郁、焦虑等。随着推拿治疗效果的积累,患者能逐步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推拿不仅对器质性病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且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29,详细课资,针灸的发展,状况堪忧,灸法”面临失传。针灸由“针”和“灸”构成。可如今针灸诊所却“有针无灸”,中医学界也存在“存针废灸”的声音。 “经济效益太差”,导致针灸在医院诊疗体系中走向边缘化。 人才问题也困扰着中医针灸界。由于针灸在海外收费较高,国内大量针灸人才外流。,30,详细课资,申遗不是“免死牌”,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医针灸就能自然得到保护,这仅仅是一个契机”,柳长华说,“申遗为发展中医药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好中医。”,31,详细课资,谢谢大家,32,详细课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