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自考题库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178919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自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自考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自考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自考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自考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自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自考题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 一、 训诂的功能:汉代人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而到了唐代,一般人对两汉、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就需要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隔阂。 二、“训诂”这两个字连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他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三、毛诗诂训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简称毛传。“传”是一种发明经典大义的体例。 “春秋三传”有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 毛亨注释诗经虽有叙事,但却以解释语言为主,所以叫毛诗诂训传。 四、孔颖达的

2、意思是说,诂和训,是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一)“诂”是解释“异言”的。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因时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 因地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 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 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训”是道形貌的。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五、近代学者黄侃先生对“诂”、“训”二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 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 黄侃先生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

3、在解释词义的时候,首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心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比如(诗经大雅大明),毛亨不把“京”解释作“京师”,而解释作“大”。他的意思说,“京师”的意思,是从“大”这个本义里引申出来的。 六、训诂学是在发展中经过不同的阶段逐步建立起来的。那时的训诂方式主要是注释书(包括传、注、疏、笺等)。毛亨所作的系统解释诗经的毛诗诂训传,就是这种训诂最典型的样式。; 在这种随文释义的训诂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另一种训诂的方式。; 也就是从注释书中,把被解释的语言单位抽取出来按照一定的原则加以编纂,形成了类似后代字(

4、辞)典的训诂专书。 尔雅始见于汉武帝时,共有十九篇。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一部文献语言学的专著。 尔雅曾被称为“训诂学的鼻祖”,其实它不过是汉儒采取传注所作的训诂札记。它将古代注释(以毛诗诂训传为主)中曾经有过同样训释的词归纳到一起,再依它们意义的类别加以分编,是一部我国最早的训诂资料集。 说文根据“部首”将文字的形体分为五百四十部,用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法则来解释字形,又用以形说义的方法来解释字的本义,用“读若”和形声声旁来说明字音。 七、清代研究训诂的学者有两个派别:一派是以惠栋、江声为代表的“钩沉”之学。这一学派以辩识古训、疏明古义为主,目的是运用语言文字学来

5、阐明古书上没有弄明白的理论问题和具体问题,使学者能进一步理解前代的训诂。; 另一派是以戴震为代表的“创新”之学。如训诂学家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都属于后一派。; 张揖的广雅 八、传统的“小学”(古代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学的一种学问)分成了三个互相有分工又有联系的门类: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的总合,就是我国粗具规模的传统语言学。所以我们今天谈到“训诂”时,往往有两个不同的涵义:一个是包含在古代注释和训诂专书中的文献语言学的总称。它的研究范围还不甚明确。 另一个则是与文字学、音韵学互相并列的以研究语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 九、那么,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如何分

6、工? 文字学,传统语言学的文字之学,着重在识别汉字的字形,从字形出来辩明音、义,研究汉字形体的发展,从而达到归纳汉字造字法则的目的。; 音韵学,传统语言学中的音韵学,着重在研究不同时期汉语语音的体系和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语语音的变化。切韵,等韵,古韵之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训诂学:语言所含的思想内容是它的核心。传统的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当语法学和修辞学还没有独立出来的时候,这两个门类的内容,也是包含在训诂学中的。 如果简要地说,文字的研究偏重于形,音韵的研究偏重于音,而训诂的研究则偏重于义。这三个门类的研究虽有以

7、上的分工和侧重,必须相互联系和贯通。 十、(训诂分析题)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毛诗诂训传说:“宜,肴也。”郑笺:“所弋之凫雁,我以为加豆之实,与君子共肴也。”肴是煮熟可吃的肉,引申啖食熟肉也叫肴。说文,肉部:肴,啖也。可知毛传、郑笺训肴,就是训啖。说文,宀部“宜”训“所安也”,则是根据诗经,周南,桃夭中“宜室”“宜家”所作的训诂。可见屋里有饭吃可以有“安”义,屋里有肉吃,也可以有“安”义。这就说明,在作训诂时,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不能脱离字形的分析的。 十一、诗经,邶风,北门:“王事敦我”。毛传:“敦,厚也。”郑笺:“敦犹投; ”。从表面上看,好像毛传和郑笺彼此矛盾

8、,作出了两个不同的训诂。从声音线索来寻求,就可以把两个训释统一起来。毛传读“敦”为“堆”字。郑玄则读“敦”为“丢”,义为搁置,所以以“投; ”解之,意思是都抛在我身上,其实也是堆的意思。所以毛,郑的两种注释并无矛盾,只不过各取不同的方言来训释罢了。 十二、训诂的内容:甲、保存在注释书和训诂专书中的训诂内容。1、解释词义:战国时的荀况在正名篇中“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荀况所说的“名”,就是今天语言中的词(古代称实词为“名”或“字”。郑玄说:“古曰名,今曰字,其实一也。”) 训诂首先要揭示词的概括意义。这种概括的词义必须是客观的,绝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推测。

9、 在解释词的概括意义时,训诂学家不但注意到词义的客观性,同时还注意到词义的系统性,也就是首先解释词的本义,然后沿着引申线索,说明它的引申义。这是训诂中解释多义词的基本方法。如诗经,小雅,六月:“比物四骊,”毛传:“物,毛物也。”又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词义在其概括性的基础上,还有其灵活性。如,江淹别赋:“若乃秋月如; ,秋露如珠,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中心徘徊。”在这里,作者用明月和白露来说明别离的时间、环境:秋夜月明之夕,人在花间月下告别,在月光照射下,只见微风摇曳着花枝,露水在叶上滚动。作者用“光阴”二字来进一步描绘当时的状况。“光阴”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是一对反

10、义词:光是亮,阴是暗。“光阴往来”是指月光和露珠交相照映,徘徊往来,乍明乍暗的情境,以衬托出告别时心中的徘徊不舍之情。 十三、分析句读: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 如礼记,学记篇把分析古书的句读列为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说“一年视离经辩志。”“离经”就是判断文章的句读:“辩志”就是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 十四、郑玄断句“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暨”形容日光偏射(说文,旦部:暨,日颇见也)。“讫”当作迄,迄,直行也。这段话的前三句说的是日光所照的方位:日初升于东海,西照流沙,偏射于朔暨,南暨。然后说,凡日光所临照之处皆行其声教

11、。(唐代陆德明写过一部经黄释文。) 十五、基传,哀公十七年: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称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 隋代刘炫认为卜辞的文句应该押韵,其实贾、刘的断句都是错误的。第一,繇辞是韵文,第二,“裔”和“焉”的词义怎么分析,他们把当成语气助词,因而断句是错误的。 清初顾炎武在左传杜解补正里强调,应当把“裔焉大国”读为一句。因为“裔”的本义是衣边,后裔的“裔”就是衣边义的引申用法。在声音方面,“裔”“界”“介”是一声之转;在意义方面,衣边。田界,介画也是互相会通的。“裔”字在此处是用作动词的,“裔”就是“介”。“焉”字则和“于”的声义相同,是个介词。“裔焉大国”即“介于大国”。“灭之将亡

12、”是说卫侯将被大国所杀,国家也要灭亡。后来卫果为晋所灭。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也没有正确的理解“取舍”和“类”的含义。 翻译: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译:没有权势的人,他们的行为很多是跟伯夷、颜渊一样高尚的,却大都没有被历史所称道,以致姓名,事迹都湮没无闻,这是多么使人悲痛的事啊! 翻译: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第一,从语法结构上看,“不虞”是主要动词,而这个动词的宾语不是“君之涉吾地也”,而是“何故”。第二,从上下文看,这句话不是疑问句,而是质诘句,并且是表达了严厉的责问口气。联系上文“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段话意思

13、是:楚齐距离极远,就连马牛风逸的小事都连及不上,我君绝对料想不出你们派兵伐楚的缘故。 十六:分析句读的注意几点:首先,断句读必须结合上下文。其次,一个句子是语法结构的具体体现,必须用语法规律说明句子的构造。再者,句子还反映了语言的情态和感情色彩,这在分析句读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十七:翻译: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译:并不是我没有酒去遨游用以忘忧。 十八:翻译:大雅,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太祖。译:周王在太庙任命南仲为元帅。 十九:阐述语法,两汉时期的训诂学者已把汉语词汇分析为:词,事,名,三类。 二十:翻译:召南,行露篇:厌yi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毛传:“岂不,言有是也。”

14、译:路上那潮湿的露水使人厌恶,只有那些早夜而行的人,才会满身沾上这种可厌的露水。(用以比喻,“没有失礼就不畏强暴”。 二十一:48,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曾:即现代汉语的“怎么”。 方言“訾,何也。” 二十二:用虚词确定句型。庸风,帝冻: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毛传:“乃如是淫奔之人也。” “淫奔”解释“怀昏姻” 二十三、,郑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毛传:“激扬之水可谓不能流漂束楚乎?”; 毛亨告诉我们这七个字是一句,而且是反诘句。它用散文来注解,于是就用增加虚词的方法来补足原文所要表达的情状。 二十四、说明虚词在句子里使用的位置。; “其”字在诗经里就有

15、在句首,在句中,在句尾三种不同用法。如1、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这两句诗是从农民期待降雨的心情来比喻盼望丈夫回来的殷切思念。意思是说:下雨吧!下雨吧!可是云彩里又钻出明亮耀眼的太阳。 这是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的例子。2、庸风,帝冻“朝剂于西,崇朝其雨。”意思说:“一清早西边升起了虹,今天整个早晨都要下雨吧!”这是用在句中的例子。3、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说:“夜里什么时候啦?是中夜。”这是用在句末的例子。 二十五、为了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词不达意义和句意,训诂书有时是必须分析句子的语言结构的。 二十六、诗经,小蚊: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毛传“争为近言”是语序的解释。 左传,昭公十九年:私族于谋而立长亲。杜预注:于私族之谋,宜立亲之长者。这也是解释语序的。二十七、左传,哀公十三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杜预注:言灵王怒吴子而执其弟,犹人忿于室家而作色于市人。这是用解释语序的,是用常见的语法结构形式来说明特殊的语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