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3164200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做大做强XX市区服务业的调研 发达的服务业是中心城市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做大做强市区服务业,是调整优化苏州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高苏州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市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我们课题组先后国内部分城市进行了专题考察,并通过座谈、访问和资料整理等方式,就市区旅游、物流、信息、文化、商贸等重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市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九五”以来,市区服务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支柱行业不断壮大,旅游、房地产等先导行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中介等新兴行业迅速成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

2、1年,市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5.6亿元,比1995年增长3.3倍,年均递增27.8%;剔除不可比因素,同口径年均递增19.3%。市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壮大了地方财力。作为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01年市区服务业共完成地方税收13.5亿元,占市区全部地方税收的59.81%,比全市水平高出8.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财政增收,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2、扩大了经济增量。市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整体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强。“九五”以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量的贡献份额年平

3、均达到39%,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3、增加了就业岗位。2001年市区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44万人,比1995年增加了4万多人,其中“十五”头两年增加了2.5万人,占同期全社会新增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5%。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下岗人员和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就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拓宽了居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消费需求。市区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还不高,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在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发挥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差距。1、规模偏小、比重偏低。市区服务业与南京、无锡、杭州、宁波、青岛等城市相比(见

4、表一),不仅总量偏小,而且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市区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也偏低,服务业增加值还不到南京和杭州的一半,比重的差距达10-34个百分点。2001年市区人均GDP达到3577美元,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业比重应达50%以上,而目前市区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8.1%,只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比常熟市还低2个百分点,严重影响了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功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将在很大程度上形成“瓶颈”,制约经济社会更高层次上的持续快速发展。2001年苏州市区服务业发展情况与沿海部分城市比较表(一)城市中心市区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市区GDP比重(%)

5、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南京48549.489.1无锡354.744.364杭州553.846.383.5宁波279.348.156.6青岛321.445.961.3温州157.540.645.4苏州235.638.135.22、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基本上都经历了从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流通类行业为主向以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旅游等新兴服务业为主的结构升级过程,20世纪末新兴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目前在市区服务业中,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流通类行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而包括中介服务业在内的社会服务业和涵盖文教科卫体等社会事业在内的

6、其它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市区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于国内先进城市(见表二)。苏州市区与部分城市市区服务业各行业比重比较表(二)南京无锡 杭州 佛山青岛苏州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14.7 12.9 16.2 29.7 29.218.2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20.8 43.7 27.4 23.0 25.125.8 金融保险业22.0 7.2 15.7 6.512.616.4 房地产业8.3 6.5 5.6 11.0 11.1 12.7 其它服务业 34.3 29.7 35.1 29.8 21.926.9 #社会服务业 17.9 13.0 12.4 10.8 18.411.63、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对滞

7、后。进入九十年代,苏州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但90%以上的外资均投入制造业,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偏低。去年,市区服务业引进外资只有2.96亿美元,占市区利用外资总额的1.46%,比重落后于南京、无锡、杭州、青岛等城市,而且利用外资的领域也较狭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商业等少数几个领域,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区服务业的发展。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市区服务业与其它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市场化程度低,使服务业发展缺乏活力;二是产业化进程慢,使服务业发展缺乏动力;三是优势龙头企业少,使服务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效应;四是国际化水平不高,使服务业

8、发展缺乏竞争力;五是城市化进程不快,使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虽然市区服务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但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与其他城市相比,具备许多独特优势:一是工业高度化优势。市区工业经济发展已率先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高新技术企业多,产业集中度高,社会分工更趋细化,对生产服务业的需求明显增加。二是城乡一体化优势。市区经济已逐步向都市经济发展,城乡差别淡化,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上的区别不大,各类消费服务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经济人文化优势。市区有着响亮的城市品牌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人文特征,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市区的服务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四是交通地利优势。市区位于

9、“丰”字加“O”形高速公路网的中心,拥有太湖、金鸡湖两大极具开发价值的城市湖泊,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市区服务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二、市区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现状分析和主要任务苏州市服务业“十五”发展计划纲要确定了市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实现“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从我市市区实际出发,应着重在旅游会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教育和商务商贸等五大服务业领域寻求突破性发展,以此带动市区服务业的全面快速发展。(一)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大旅游联动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市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城、古镇、古典园林和太湖风光交相辉映。自19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

10、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来,市区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1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89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2.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9%,旅游业已初步发展成为市区支柱产业。虽然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总体上仍属于观光型旅游,过夜、购物、休闲、度假的游客较少。目前,我市的旅游带动系数为1:1.8,而桂林市则为1:2.5;市区境外游客平均逗留天数为1.53天,而五市(县)达到2.64天;周边城市也均高于我市(见表三),而且市区旅游产业的规模与杭州的差距开始拉大。2001年苏州市区与部分城市游客逗留天数比较表(三)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

11、国际游客逗留天数3.872.572.411.581.64国内游客逗留天数5.12.142.41.962.0需要指出的是,造成市区游客在苏时间少、消费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旅游的姐妹产业会展业不发达。同为旅游城市的大连,2001年举办大型会展55个,实现交易额302亿元,总展出面积39.2万平方米,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家企业单位参会参展,而我市的会展业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充分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上海会展业的延伸优势加以开发和培育,缺少规模效应和连续性。为尽快把苏州建设成为旅游强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旅游外延。近年来,苏州的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来苏游客

12、大多只是冲着苏州的古典园林观光而来,游览内容较为单一,使得游客在苏州逗留的时间不长。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一种趋势。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旅游强市,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但目前的“三古一湖”旅游格局与周边城市相比,特别是与杭州的“长三角组合牌”大旅游格局相比,旅游思路还“大”得不够。“三古一湖”中的古城、古镇、古典园林拥有较高知名度,但对太湖的宣传和开发力度就显得相对薄弱。苏州拥有太湖总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二 ,优美的湖泊桥岛风光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绝佳的条件。但我们对此重视不够、开发力度不大,外地90%的游客一说起太湖风光,首先想到的是无锡,很少有

13、人知道苏州还拥有美丽的太湖风光。要丰富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在苏逗留时间,就要进一步扩大旅游外延,重点是要加快环太湖旅游区的建设。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大力发展集国际会展、休闲度假、绿色生态、水上运动、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环太湖旅游经济产业带,不断丰富市区旅游内涵。其次,要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和规划好著名园林周边的地块和建筑用途,积极引导发展相关产业,实现园林从景点到景区的转变,从单一观光到综合消费的转变。再次,要研究改善市区夜生活的问题,除了正在积极筹建“一台戏”的问题,还应本着少“堵”多“疏”的原则,采取积极规范的措施,逐一解决和放开诸如大排档、夜花园、旅游定点餐饮、定点商店、汽车泊位、娱

14、乐场所等问题,最近,市公安局就如何丰富市区夜生活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参与这件事,解放思想,加强监管,进一步落实王珉书记提出的让游客“游上海,住苏州”的要求,尽快实现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商务旅游转变。二是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相对分散,要做大做强旅游业,特别需要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运作的大旅游格局。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苏州的旅游管理体制仍然不顺,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影响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苏州名义上成立了旅游管理委员会,但至今仍是个空壳。在这个问题上,杭州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应尽快强化旅委的综合协调作用,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

15、协调和引导,这是做大做强苏州旅游业的重要组织保障。同时,要继续抓好景区统一管理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在利益兼顾、市场运作条件下,坚持走景区一体化管理的路子。再次,要加强旅游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散客自助旅游的益增多的现状,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三是加大民资开发力度。近年来,我市旅游市场已逐步对民资开放,但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民资介入旅游业从总体上看还是范围小、资本少,尚未形成真正的亮点。应借鉴学习浙江的成功经验,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加大民资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政府应加快从旅游之类的一般性竞争领域中退出。同时,要加大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力度。苏州旅游业在国内外虽然名气较响,但目前还没有一家旅游上市公司。像桂林市,通过组建旅游上市集团公司,到资本市场大量募集资金,对旅游环境和城市面貌进行大规模改造,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不仅对旅游景点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开发、美化了城市环境,吸引大量游客前去休闲度假,而且吸纳了近75%的当地家庭从事旅游行业,“两江四湖”游览度假区项目的成功运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资参与旅游小商品的开发和销售,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的工艺品、纪念品、小食品推向旅游市场的各个角落。(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