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课件: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上传人:&****#160; 文档编号:183142416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39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课件: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课件: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课件: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课件: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课件: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课件: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课件: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中考知识导航,中考考点精讲,目 录,中考知识导航,课标链接,知识网络,必备核心观点,1. 青少年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3.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 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5.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中考考点精讲,考点梳理,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方式: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查询;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到农村、社区、

2、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一、我与社会,1. 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及感受。(P23),(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家庭中:子女;学校中: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小区里: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祖国大家庭中:未来的建设者,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5),(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使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社会

3、化的作用)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1. 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P7),二、在社会中成长,(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重要性: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亲社会行为的作用),2. 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等。(P8)(2015.13),3. 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P8),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

4、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1)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4.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1. 网络的积极作用。(P1012),(1)网络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P1012),(1)为经济发展注入新

5、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3.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P1213),(3)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6、,(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会歪曲事实,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沉迷网络的危害)(2018.17)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4. 网络的消极影响。(P1516),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

7、息;等等。,5. 生活中可能遇到网络诈骗的情况。(P15),(1)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2)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慎重对待个人信息,不轻易将私人信息存入网络。 (3)不轻易使用安全性不高的公共网络。 (4)当个人信息遭遇泄露时,应及时报警,依法维权。,6. 在网络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

8、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1. 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网络参与者?)(P1719),二、合理利用网络,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2.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1)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

9、会发展建言献策。 (2)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3. 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取缔非法网吧。(社会保护)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校保护) (3)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扼制不文明上网行为。(家庭保护) (4)个人:遵守道德、法

10、律,严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谨慎使用网络支付,遭遇诈骗后及时报案。(自我保护),4. 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据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预测,到2019年,我国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用户将达到8 000万人。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孩子们为技术改变生活而感到惊叹之时,伴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也让家长们唉声叹气,很无奈。 有同学认为:网络学习很便捷,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取代课堂学习。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12分),辨析题抢先练,(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分) (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便捷化。(2分),(3)网络突破了传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节约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资源共享。(4分) (4)但是,课堂学习有利于加强同学之间真实的、共同的生活、交流和合作,是网络学习所不能代替的。(2分) (5)作为学生,要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既扩大知识面,又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