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82807213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心致力于精品教育 1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 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 (701-762) ,字太白, 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

3、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全心致力于精品教育 2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 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 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

4、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自己带着感情;读小组读;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

5、二大淡水湖。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 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 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 有比喻手法?) 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

6、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全心致力于精品教育 3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 们说,作者此时的心 5多诵读,悟诗情 第三课时忆江南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

7、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 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 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 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 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

8、背诵古诗词三首 2、生字 3、抄写古诗 2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全心致力于精品教育 4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

9、段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 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 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

10、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 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 让学生感受。 3看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 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

11、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 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 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 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全心致力于精品教育 5 讲出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使用排比手法) 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 色彩明丽, 有的危峰兀立, 有

12、的怪石嶙峋, 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讲出桂林的山的特点是奇、秀、险(使用排比手法) 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 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 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 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 整而美丽的画卷。 )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 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 自然段)

13、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 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 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 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 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 5总结: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 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14、6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7附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全心致力于精品教育 6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课时安排

15、: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 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

16、的。 三、思考问题。 听录音机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五、作业: 抄写生字。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全心致力于精品教育 7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一段。 抽学生读本段。 思考: 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 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