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与中医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2274987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文化与中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饮食文化与中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饮食文化与中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饮食文化与中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饮食文化与中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食文化与中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文化与中医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食文化与中医,1,第十讲 饮食文化与中医,饮食文化与中医,2,第一节 药食同源,饮食文化与中医,3,一、什么是“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在生活和医疗过程中,人们通过实际的品尝发现,有些食物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有一些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作为食物使用。古人把这样一种中医学特有的现象称之为药食同源。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饮食文化与中医,4,药食同源的历史相当悠久。 周礼天官冢宰中就将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由医师统管。 其中食医是管理饮食的专职医生,是宫廷内的营养医生,主管帝王膳食,是为王室贵族的健康长寿

2、而专设的。,饮食文化与中医,5,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也是药食同源的例证。 组成:当归、生姜和羊肉。当归是活血调经的知名药物,生姜有温通血脉的作用,羊肉能大补气血。 主治:血虚有寒的痛经等。,饮食文化与中医,6,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当作中药广泛使用,如:大枣、莲子、山药、山楂、生姜、桂皮等。 同样,人们也常把不少中药当作食品来用,如枸杞子、薏苡仁、菊花、等。,饮食文化与中医,7,注意: “药食同源”与“吃啥补啥”绝不等同。 例如:吃兔子腿并不能必然提高奔跑速度。,饮食文化与中医,8,二、SFDA关于药食通用品的规定,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

3、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饮食文化与中医,9,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fi)子、酸枣仁、鲜白茅根、

4、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饮食文化与中医,10,2.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饮食文化与中医,11,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

5、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饮食文化与中医,12,3.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

6、壳(罂粟壳)、红升丹、,饮食文化与中医,13,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饮食文化与中医,14,第二节 中医饮食理论选介,饮食文化与中医,15,一、结构均衡饮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五谷:“五谷”之说不一,一般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

7、。 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 五果:指桃、梨、杏、李、枣、栗子等多种鲜果、干果和硬果。 五畜: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 五菜:各类菜蔬。,饮食文化与中医,16,二、三因制宜饮食,1.因时制宜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气候与饮食起居的关系,认为一年四季,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 “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饮膳正要,饮食文化与中医,17,例如: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俗话说:“冬季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能打虎。” 膏方以中医辨证为基础,根据个人体质“量身定做”,借冬令阳气收藏最宜进

8、补之际服用,既能强身防病,又能祛病延年,苏浙沪一带尤其盛行。,饮食文化与中医,18,2.因地制宜,地理区域上的差异,农业生产结构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 天气热的地区宜清淡,但天气冷的地区吃清淡食品不利于增加脂肪御寒。 如:岭南地方地湿水温,水质偏燥热,身体易聚火, 岭南人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抗争,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凉茶。,饮食文化与中医,19,3.因人制宜,饮食的调制,不可千篇一律,应当从个体的体质特点出发,这样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人的体质随年龄、性别有所差异,需要的营养结构也有所不同。所以饮食的调制也应因人而异。 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要保证营养充足、平衡。膳食要多样化,做到各类食品都要

9、吃些,但不要随便吃滋补品,不宜过多吃零食。盲目进补,常造成孩子的早熟,反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饮食文化与中医,20,三、温凉平衡饮食,灵枢师传:“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千金翼方:“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如:我们人体一般最适宜吃饭的温度是10到40度,一般最能耐受的高温就是50到60度,如果超过60度以上,就会对食管的细胞造成损伤,久而久之可能会发生一些癌变。,饮食文化与中医,21,四、五味调和饮食,“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素问宣明五气篇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

10、胝 (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饮食文化与中医,22,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苦能泻、能燥、能坚。 咸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饮食文化与中医,23,第三节 中医食疗(药膳),饮食文化与中医,24,一、什么是药膳?,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

11、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饮食文化与中医,25,二、药膳发展简介,药膳出现在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 汉代以前已有较丰富的药膳知识。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其中共收载药用食物164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门类。至此食疗已开始成为专门学科,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 “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 孙思邈的弟子孟诜集前人之大成编成了食疗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集食物、中药为一体的食疗学专著,共收集食物241种。,饮食文化与中医,26,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圣惠方专设“食治门”,记载药膳方剂16

12、0首,可以治疗28种病症,且药膳以粥、羹、饼、茶等剂形出现。 元朝由饮膳太医忽思慧所编著的饮膳正要为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收载食物203种, 今天,药膳已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科学、艺术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传遍世界各地。出现了一些专门的药膳餐馆。,饮食文化与中医,27,三、药膳的功用分类,(一)养生保健延寿类 如:补益气血药膳,适用于平素体质素虚或病后气血亏虚之人,如十全大补汤、八珍糕等。 十全大补汤配方:党参10克 炙黄芪10克 肉桂3克 熟地黄15克 炒白术10克 炒川芎6克 当归15克 酒白勺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墨鱼50克 猪肉500克 猪肚50克 生姜30克 猪杂骨、葱、料酒、

13、花椒、食盐、味精各适量。,饮食文化与中医,28,(二)美容美发类 如:增白祛斑药膳,适用于皮肤上有黑点、黑斑、色素沉着之人,如红枣茯苓粥、珍珠拌平菇等,以美容增白。 红枣茯苓粥配方: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饮食文化与中医,29,(三)祛邪治病类 如:祛寒药膳,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机体外寒入侵或虚寒内生的病证。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五加皮酒等。 五加皮酒配方:五加皮32克,曲50克,大米100克,当归、牛膝、地榆各20克,白酒1000毫升。,饮食文化与中医,30,(四)疾病康复类 如:帮助老年中风患者康复的药膳,干菊花粥、萝卜汁粥等。 干菊花粥材料:干菊花瓣15克,枸杞子10克

14、,大米50克。,饮食文化与中医,31,四、药膳配伍的禁忌,1、 配伍禁忌 如: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和醋。 狗肉:反商陆;忌杏仁。 以上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经验。值得重视。所以,在烹调药膳时,应当加以注意。至于这些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的科学道理,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饮食文化与中医,32,2、 服药食忌 食物与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讳。其道理虽不充分,但是在药膳应用中似仍宜慎重从事,把它们作为重要参考为宜。这些禁忌是: 猪肉忌荞麦、豆酱、鲤鱼、黄豆; 鲫鱼忌芥菜、猪肝; 鲤鱼忌狗肉; ,饮食文化与中医,33,药膳的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药本草学理论,一般参考“十八反”和“十九畏”。

15、 “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饮食文化与中医,34,3、 病人忌口: 主要包括三类: 一类是某种病忌某类食物。如:肝、忌辛辣;心病忌咸。 一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饮食;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饮食;妊娠禁用破血通经、剧毒、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 一类是服药后应忌食某些食物。如: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忌食用茶叶萝卜。 忌口之说有些已被证明是有道理的,有些则不合实际,在药膳应用中可资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