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2613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 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 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 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 的持久因素。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 21 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 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 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 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

2、我国加 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 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 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1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 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 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 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 2011 年 12 月1.2 生态农业现基本内容。一、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发展一国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业长期有效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水、空

3、气、生物群落等自然要素,也离不开生产者和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科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农业社会、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动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农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能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反之,违背自然规律,无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

4、,我国的农业生产不断向边际土地推进,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与此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和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发展缓慢,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一)过渡的开发与使用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我国的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社会发展阶段等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状况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较大的脆弱性。我国具有世界最久远的开发历史。众多的人口决定了我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在世处于高出世界平均值的3-3.5倍的极高水平,强烈的人类活动对我国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附加压力,使得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尖锐。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农村发展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5、生态恢复和建设成本,区域开发成本以及自然灾害等,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水环境。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们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达1500亿元。此外,我国水资源分布和土地资源的分布也极不匹配。在我国水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黄河、淮河、海河三流域)却有着全国39%的耕地2。2.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流失土壤超过50亿吨,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每年的入海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入海泥沙量(24

6、0亿吨)的l/12。另外,由于我国约有一半国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有35%的国土面积遭受土壤侵蚀和沙漠化影响。80年代以来,沙漠化土地每年增加近3000平方公里。(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建国以来,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生态环

7、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中国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水土流失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1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全国受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水土流失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山地和北方土石山区。近些年长江流域的土壤流失也日趋严重。2.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截止到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其中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63.11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3.94%

8、;中度为98.53万平方公里,占37.38%;重度为43.34万平方公里,占16.44%;极重度为58.64万平方公里,占22.24%3。3.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值为831.4亿元;“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 GDP 的10%4。4.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9、。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的荒漠化。5.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15%至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例如在森林生物多样性方面,根据我国数次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显示,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19731976)时,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压力指数为100;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19841988)时,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压力指数为133.73;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时,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压力指数为178.63,增长了1.9倍5。三、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10、。近几年在环境治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尤其在西部大开发中,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列为主要内容。我国目前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出发,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求建立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来进行,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我国东西南北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凭借自己的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避免了结构趋同、供过于求、浪费资源,而且又不能

11、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弊端。例如,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山区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农业,既可以发挥区域优势,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中部和东北地区积极发挥固有的粮食优势,多生产粮食,保持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保证粮食安全。这样不同的地区各有所长,实现优势互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满足了市场,又实现了生态效益,形成了合理的生产布局。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 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 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 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

12、法,以合理利用农业 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 因地制宜地规划、 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 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 被认为是继石油 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主要是通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 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 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 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 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

13、传统农业的局 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 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 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2。1.3 生态农业的特点(一)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 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二)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 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

14、科学技术,以多种生 态模式、 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 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三)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 实现经济增 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四)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 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 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 生态系统的

15、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3。1.4 生态农业的模式类型(一)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 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 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 相得益彰, 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 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 是在时间上多序列、 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 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二)食物链型 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 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 得系

16、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 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 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 循环利用模式等。 (三)时空食物链综合型 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 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 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 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 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 素。中国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新世 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 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 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