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复习资料医学基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2220100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复习资料医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复习资料医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复习资料医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复习资料医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复习资料医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复习资料医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复习资料医学基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要说明:此复习资料只能作为辅助参考,复习时一定要以书本为主!第二章 医学基础一 人体结构1.细胞(60兆亿) 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场所; 滑面内质网糖原的合成和储存、类固醇的合成等; 线粒体动力工厂,氧化供能主要场所; 溶酶体细胞内重要的消化器官; 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新陈代谢和兴奋性2.组织:四大类组织,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P7表格)二 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1.骨:成人206块,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形态分:长骨、短股、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两端膨大为骺,成年以后骺软骨钙化为骺线,骨不再增长;2.骨连接: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骨质是人体最坚

2、硬的结缔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密质主要由钙盐(如磷酸钙和碳酸钙)组成,,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和齿中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分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后脂肪逐渐代替红骨髓,形成黄骨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构成骨连接。骨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间接连接称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3.肌肉(600多块)三 消化系统组成及其功能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 :上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 :下消化道1)口腔消化管的起始部 牙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对语言、发音亦有辅助作用。2)舌:协助咀嚼、吞咽、辅

3、助发音感受味觉,舌乳头上有味蕾,是味觉感受器3)食管消化管最狭窄的部分5)胃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食物在胃内停留3-4小时6)小肠消化管最长的一段,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全长5-7M,吸收面积200-400M2,食物在小肠停留约3-8小时2.消化腺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 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腺和肠腺 胰腺: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内,内分泌器官,其腺胞之间有散布的细胞团,称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由几十万个肝小叶(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组成。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流入十二指肠或由胆囊储存四

4、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1.呼吸道鼻(鼻旁窦对发音起共鸣作用)、喉(也是发音器官)、气管、支气管2.肺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成人肺胞为3-4亿个,总面积约90M23、胸膜胸膜内压力低于一个大气压,称为胸腔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一旦消失导致肺不张五 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1、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2、心血管系统: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3、体循环(大):左心室 右心房 功能: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把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变动脉血为静脉血4、 肺循环(小):右心室 左心房 功能:将血液中CO2经肺泡排出,吸入肺内O2经肺泡进

5、入血液,变静脉血为动脉血5、血液循环的功能:运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须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产物;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运送激素及体液因素到靶器官,实现体液调节; 血液的防卫功能; 体温调节6、血液的组成1) 血浆: pH 7.357.45,血糖(浓度3.9-6.1mmol/L,葡萄糖为主);蛋白质:白蛋白(维持渗透压)、球蛋白(含抗体)、纤维蛋白(与凝血酶等因子促使血液凝固) 血细胞: 红细胞(数量最多,决定血型),白细胞,血小板(参与凝血)7、淋巴系统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腺),是血液循环的支流脾: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能产生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并有贮血的功能(

6、婴儿)扁桃体:能产生白细胞,有防御功能。六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1、免疫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 保护: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 清除: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 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2、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 脾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并有贮血的功能(婴儿) 骨髓和胸腺属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是干细胞和B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 外围免疫器官指脾脏及分布全身的脏器、皮肤、粘膜、淋巴结、弥散性淋巴组织3、免疫细胞 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

7、吞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应答中其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分为:T、B、NK、K细胞4、免疫分子包括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5、免疫应答反应 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保护机体免受侵害; 机体病理免疫应答反应表现: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异常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七 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由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是人体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九 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分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髓(位于椎管内,主要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2、脊髓主要具有反射和传

8、导功能十一 内分泌系统组成及功能1、主要包括哪些腺体?这些腺体分泌激素2、激素分为:含氮激素(调节肽、促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 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激素)3、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生长激素、催乳素、褪黑素(与睡眠有关)、粗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4、甲状腺最大的内分泌腺,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素主要有T3、T45、胰岛为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分泌胰高胰岛素和胰岛素 胰岛素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降血糖作用 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相反,促进肝脏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作用,使血糖升高 6、肾上腺7、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降钙素减少破

9、骨细胞的生长,促进骨中钙盐沉积 ,使血钙下降,与甲状旁腺素作用相反第二节 食物消化吸收一 食物消化消化分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1、口腔内消化:主要是机械性消化,伴随少量化学性消化,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2、唾液:中性,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 作用: 4个方面 (详见教材P30)3、胃内消化和吸收 仅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幽门部的胃腺由黏液细胞组成,分泌碱性黏液,不含消化酶 胃底和胃体部称为泌酸腺区,由三种细胞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产生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的内因子;颈黏液细胞分泌黏液4、胃液: pH为0.9-1.5,主要成分:盐酸、胃

10、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5、盐酸的作用: 1) 激活酶蛋白酶原 2)抑制杀死随食物进入胃部的细菌 3)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4)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钙的吸收6、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90%-95%的营养素吸收是在小肠的上半部完成的 胰液:无机物中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消化酶处于最适PH值7.0;主要有机物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后两者被小肠液中的肠致活动酶激活 胆汁的作用: 1激活胰蛋白酶 2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 3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结合,促进脂肪的吸收 4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5最有效的

11、利胆剂6胆汁还能促进肠道吸收铁和钙,防止发生胆汁缺乏性贫血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一 孕妇的生理特点1、孕期内分泌的改变a. 卵巢及胎盘激素分泌增加 胎盘催乳激素刺激胎盘和胎儿生长以及母体乳腺的发育和分泌,刺激母体脂肪分解 雌二醇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b. 甲状激素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2、孕期消化功能改变a. 孕酮增加饱腹感和便秘b. 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不良c. 贲门括约肌松弛,导致早孕反应d. 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量增加3、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 a. 28-32周血浆容积增加达到最大,增加量50% b.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分娩时达最大 c. 血浆容积

12、和红细胞的增加程度不一致,导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20%以上,血液相对稀释,称为孕期生理性贫血。(Hb110g/L)4.孕期肾功能改变a. 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未有相应增加,尿中葡萄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如B2、叶酸、烟酸、吡哆醛B6的代谢终产物排出量增加b. 其中葡萄糖的尿排出量可增加10倍以上,餐后15分钟可出现糖尿,尿中葡萄糖排出量的增加与血糖浓度无关。尿氨基酸日平均排出量约2g,叶酸的排出比非孕时高出1倍5.孕期体重增加a. 必要性体重增加:胎儿、胎盘、羊水、增加的血浆容量、增大的乳腺和子宫b. 孕期推荐的体重增加正常为:11.5-16kg 二 乳母的生理特点1、最

13、主要生理特征: 补偿损耗的营养素储备,促进器官系统的恢复;分泌乳汁哺育婴儿2、泌乳量: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600800mL乳汁,乳腺的发育与乳汁分泌主要受雌激素和脑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调节3、膳食钙含量不足首先动用母体骨钙三 婴儿生理特点(婴儿期包括出生至28天的新生儿期,112个月的婴儿期)1.婴儿体格发育特点1) 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幼儿期躯干增长最快,到6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胸围交叉2) 体重: 12月时超过出生时3倍(9kg)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2.婴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1) 口腔狭小、嘴唇

14、粘膜皱褶多、颊部丰富脂肪有利于吸吮、涎腺到3-4月发育完善2) 消化酶活力差,肝分泌胆汁较少,故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3) 胰淀粉酶第4个月达成人水平四 幼儿生理特点(1周岁到满三周岁之前)1. 胃容量婴儿200mL, 幼儿增加至300mL2. 1岁时萌出第一乳磨牙,1.5岁时出尖牙,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2岁共出牙18-20颗,全部20颗乳牙出齐不应迟于2.5岁 乳牙数=月龄-6五 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1. 体格发育特点:2岁至青春前期身高体重公式身高(cm)=年龄7+70 体重(kg)=年龄2+7或82、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当疾病等因素阻碍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克服后,会出现加速增长,即“赶上增长”,也称“生长追赶”3、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 3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4、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6岁时第一颗恒牙可能萌出六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612岁;13岁至18岁为青少年或青年)1、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第二性征迅速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