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赤壁赋》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82055595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模板:《赤壁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说课稿模板:《赤壁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说课稿模板:《赤壁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说课稿模板:《赤壁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说课稿模板:《赤壁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模板:《赤壁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模板:《赤壁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说课】说课稿模板:赤壁赋在高中教师招聘考试中,赤壁赋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赤壁赋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一篇散文赋。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在贬谪黄州游览赤壁时的有感而发,文章以秀丽的语句、简练的手法,用清风、明月、江水、小舟描绘出一幅深意无穷的赤壁夜游图;再加上客人主人富有哲理的对话,用水的流逝、月的盈亏以及风声月色交代出变与不变的道理。这篇文章上半部分写景抒情,下半部分由景生情,情与理相得益彰,因此赤壁赋既是游记,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深入的解读是对课文有透彻的理解,也是帮助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前

2、提,因而我们首先要对课文本身进行理解。一、说教材赤壁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这篇课文既是一篇游记,又是一篇情景交融优美的赋。作者用飘逸的文字、豁达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夜游赤壁的静谧景色,通过与客人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深思和对旷达态度的追求。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的授课点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处于高一年级,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在情感类散文上能引起一定共鸣,同时他们已经学过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对文言常识有所积累。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理念出发,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

3、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文言字词,如通假字“属”,状语后置句式如“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给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每个部分的大意。2.学生通过诵读法、以读促悟法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自主理解与交流合作相结合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体会本文中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3.感受文中逝者如斯的哲学理念,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还有对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作者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运用的妙处,感受作者文笔背后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五、说教学方法好

4、的教学方法能够事倍功半,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文言知识,理顺文意,同时也需要感悟跨时空的人文内涵,在这里我将选择:诵读法、指导阅读、点拨法、圈点勾画法。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会通过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同学们,人生的组成的苦乐参半的,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豁然开朗,其实所谓的挫折痛苦,只是一个人角度的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在面对“乌台诗案”的低谷,贬谪黄州的不幸时,夜游赤壁,与友人畅谈人生,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是怎样面对人生不幸的呢?(二)整体感知赤壁赋这篇课文含义深远,文意隽永,其中涉及丰富的实词知识、句式知识、写作

5、手法以及较为抽象的人生哲理。在整体感知中,由浅入深,让学生初步了解到要学到的基本知识,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作者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的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们听录音朗诵,并齐读课文,练习朗诵。主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并梳理生字词,如其中的通假字属和状语后置“泛舟于赤壁之下”。其次我会让同学们总结文中各段落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让他们弄清主要分为五段,随着文中由景入理的写作顺序,让学生们把握发展主线,了解到第一段是描写夜游赤壁的画面,展示了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而第二段中作者饮酒放歌,心情欢乐;客人吹箫,倍感悲凉,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段中,通过主人客人的谈话,引发了对于人生变化与不变化的

6、哲理思考接着我会让同学们找出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他们找出月、水、人为三种变与不变的主体。最后让他们在画面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三)深入研读深入研读就是由浅入深,从整体到细节的步骤,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1.在学生个性化理解了文本以后,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组内讨论精彩语句。如句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语句。我将指导同学们对具体字词的理解,如须臾的意思是短暂,点拨他们须臾用以描述人生可见人生之短暂,文人心思之细腻,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画面的感受,人生哲理的观点;并让学生们以圈点勾画的方

7、式来找出文章中运用修辞的句子,指导学生在文中对萧声的描述中,作者一口气用了六个比喻,让文章读起来酣畅淋漓,语意优美。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内成员在全班面前进行品悟理解,感受文章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色。我将指导学生对文本当中有景有情有理这一特点进行点拨,让学生从整体感知的段落入手,了解到每一段写了一些什么,从而发现文中从景入情入理,层次丰富,结构合理,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3.结合文意,联系生活,提问学生当你遇到人生失败时,你会如何感受,会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文中的作者有什么区别,从而去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并说出你对作者想法的评价。通过自由讨论和随机发言的方式,让同学们积极说出自己的

8、想法。(四)延伸作业课下我会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同学们选择在文本当中最打动自己的一幅画面进行描述,可以是江上赤壁的景色,可以是主客交谈时的场景,可以是对苏子话语的一番评论。七、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整堂课的眼睛,也是对本课讲解内容的高度概括,便于学生清晰地了解赤壁赋中赤壁壮美。条理清晰,工整美观,这样的板书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得出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对考生来说设计文言文的课文应该是比较棘手的,今天分析的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文言文的设计感悟。课文记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二人互为知音的过程,以及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的

9、感人之举。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你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2.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之间的相知。【难点】体会伯牙和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珍惜友情。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乐曲导入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在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古琴曲。这首曲子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感人涕下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穿越回春秋时期,

10、走进课文伯牙绝弦(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朗读技巧,解决不会翻译的生字词。2.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概括本文的故事梗概。明确:善于弹琴的伯牙和善于倾听的子期之间发生的故事。(三)了解人物,研读友谊1.谁能结合课前,为两位主人公制作一张名片?明确:(1)俞伯牙: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被人尊为“琴仙”。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代表作品。(2)钟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2.两位主人公是什么

11、关系?明确: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3.两个主人公身份和地位相差甚远,是什么让他们能成为知音?请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关键句子,并进行赏析。(音乐)明确:(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这句话体现了伯牙琴技的出神入化,而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通过子期对伯牙的评价,一方面,可以看出钟子期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另一

12、方面,可以体会到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4.齐读子期死后的句子,思考伯牙当时的心情如何?试着扮演一下伯牙。明确:“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他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四)穿越古代,开导伯牙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五)师生总结,布置作业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作业: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关于“友谊”的手抄报。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本篇课文为文言文,字词的解释非常的多,但由于时间有限,为了体现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在于学生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以及文中蕴含的情感上面),所以没有设置很多教学字词的环节,仅仅是放在初读感知环节,简略地带过。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字词一定会花费时间仔细讲解,为学生理解课文以及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