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79146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荣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荣昌折扇、叶脉画、糖画、指掌拳书法、布艺剪纸、竹壳画,6 项来自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时间 8日在美国塞维维尔市大雾山宫殿剧场集中展示,当地市民及各地游客无不被重庆“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所倾倒。荣昌折扇、荣昌猪、荣昌陶器、荣昌夏布被称为“荣昌四宝” ,历史悠久。重庆荣昌县的陶器、夏布以及折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有专门的保护开发基金来维护。该县拟建立不低于 200万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基金,财政部门将在年内安排 100万元资金投入,并逐年增加。安陶在国内它与广东佛山石湾和江苏宜兴齐名,被誉为“全国三大陶都”。与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陶器、江苏宜兴紫砂陶一样,成为中

2、国的四大名陶。安陶即荣昌安富镇盛产的陶器。荣昌安陶被誉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安陶,至今已有 800多年历史,安陶二字已被收入中国词典、辞海。荣昌陶土蕴藏丰富,县境内的安富镇至荣隆镇有一条长 15公里,宽 2.5至 4.5公里的陶土矿带,陶土总储量8000万吨,其泥色为红色、白色,泥料质地细腻,可塑性强,含水率低,烧失率低,埋藏浅,地层稳定,极易开采,是最佳的陶瓷原料,素有泥精之美誉。安陶质地细腻,造型灵巧朴素,装饰简洁大方,釉色丰富多彩。关于安陶的历史,自宋朝以来兴旺发达已有 8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陶瓷产品就远销东南亚各国。1998 年,重庆市文物考古专家对安富镇刘家拱桥一带古窑遗址

3、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确定为宋代古窑遗址。后又在陶厂附近发现了明清时代龙窑遗址 6处,平窑、间梯窑 18间。所发现的古代陶器经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安富陶土资源极为丰富,陶土质量上乘。传统的手拉坯成型工艺;在陶瓷行业以独特艺术风格而享誉中外。现在,荣昌陶厂生产的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等四大类 800余个品种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奖 150多个,产品销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安富镇生产陶器产品的厂家共有 10个,年产各类陶器 800余万件,2009 年,年产值达人民币 4.5亿元。目前荣昌陶器已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安 陶 的 辉 煌 与 落 寞

4、 。 自 嘲 为 “末 代 厂 长 ”的 林 治 中 ( 现 在 的 身 份 是 民 营企 业 重 庆 世 国 华 陶 瓷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一 部 部 长 , 从 1978 年 进 入 原 国 营 安 富 陶 器 厂 ,到 1995 年 担 任 厂 长 , 再 到 21 世 纪 初 厂 子 倒 闭 , 他 见 证 了 安 陶 几 十 年 的 兴 与 衰 )说 到 : “安 富 的 陶 土 好 , 质 地 细 腻 , 可 塑 性 强 , 烧 失 率 低 , 我 们 都 说 这 是 泥精 , 粘 在 手 上 就 舍 不 得 落 下 来 。 ”上 世 纪 70 年 代 , 制 作 精 美 的

5、 荣 昌 安 陶 一 度 辉 煌 , 作 为 “国 礼 ”被 赠 送 给 世 界各 国 政 要 , 并 代 表 中 国 著 名 工 艺 品 赴 日 本 、 锡 兰 、 智 利 、 巴 西 等 国 展 出 , 产 品 大 量出 口 欧 洲 、 非 洲 、 拉 丁 美 洲 、 东 南 亚 等 十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可 是 由 于 各 种 原 因 , 国 营 大 厂 安 富 陶 器 厂 在 上 世 纪 末 的 短 短 几 年 间 悄 然 没 落 。随 着 国 有 企 业 退 场 , 近 十 年 来 的 安 陶 市 场 就 像 一 盘 散 沙 , 由 于 创 新 能 力 匮 乏 、 外观

6、差 、 资 金 严 重 不 足 , 几 乎 沦 为 了 泡 菜 坛 、 土 酒 瓶 的 专 用 名 词 。 虽 与 江 苏 宜 兴 紫 砂陶 、 云 南 建 水 陶 、 广 西 钦 州 陶 并 称 为 中 国 四 大 名 陶 , 但 在 市 场 影 响 力 上 早 已 不 能 与其 他 三 大 名 陶 同 日 而 语 。如 何 发 掘 安 陶 品 牌 价 值 ? 一 直 以 来 , 重 庆 市 对 非 遗 的 保 护 模 式 为 政 府 主导 、 社 会 参 与 。 对 于 有 市 场 潜 力 与 商 业 价 值 的 项 目 , 积 极 引 入 资 金 , 增 强 造 血 能 力 ;对 于 其

7、 他 项 目 , 则 主 要 以 保 护 为 主 。荣 昌 安 陶 , 就 是 具 有 市 场 潜 力 的 项 目 之 一 。 “挽 回 安 陶 日 渐 式 微 的 市 场 竞 争 力 ,也 能 给 企 业 带 来 丰 厚 的 回 报 ”, 世 国 华 陶 瓷 负 责 人 李 国 华 曾 告 诉 记 者 , 在 投 入 巨 资开 发 安 陶 之 前 , 他 就 对 安 陶 的 品 牌 价 值 做 过 评 估 事 实 上 , 在 国 内 陶 器 市 场 ,尤 其 是 精 品 陶 器 、 家 装 陶 器 市 场 , “安 陶 ”仍 然 是 个 具 有 商 业 潜 力 的 老 牌 子 。 “耗费 巨

8、 资 开 发 一 个 叫 得 响 的 品 牌 , 不 如 盘 活 一 个 有 深 厚 底 蕴 的 老 品 牌 。 这 是 当 下 民 营文 化 企 业 比 较 常 见 的 战 略 投 资 思 维 。 ”李 国 华 说 道 。 于 是 , 世 国 华 陶 瓷 公 司 选 择 在安 陶 的 低 谷 期 注 入 巨 资 , 试 图 让 它 再 次 以 四 大 名 陶 之 一 的 身 份 “再 战 江 湖 ”。 去 年6 月 , 世 国 华 陶 瓷 投 资 2450 万 元 建 成 制 陶 厂 房 一 期 工 程 , 同 年 11 月 正 式 投 产 。“今 年 , 我 们 将 再 投 入 3000

9、万 元 建 设 二 期 工 程 , 5 月 份 即 可 竣 工 , 届 时 全 年 产 值将 突 破 1 亿 元 。 ”李 国 华 说 , 试 投 产 以 来 , 企 业 依 托 安 陶 的 品 牌 效 应 , 大 胆 创 新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生产的出口工艺陶精品和旅游纪念品供不应求,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安富陶瓷企业将拟对陶瓷出口工艺精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线进行扩建,以满足市场需求。安陶古镇安陶古镇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移民文化亮点突出。古镇位于荣昌县城东部,距县城 13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38公里,是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 4月 17日荣昌

10、举行“两江笔会”,荣昌高雅的夏布画,令人赞叹不已。夏布,又名麻布。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布品种甚多,以经纬线编织之翼,可分为平布、罗纹布;以麻线粗细不同,可分为粗布、中庄布和细布。由于夏布有透气、滹汗、挺括、凉爽宜人的特点,其品种甚多,以颜色分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四种,粗布可做口袋,衬布、纹帐、中庄和细布宜做衣料,或绣花、挑花制成台布、椅垫、手巾、窗纱等工艺装饰品。精漂的细布,色泽雪白,细嫩轻软,有誉之为麻绸、珍珠罗纹,更是夏布中精品,深受国内外客商的赞誉和喜爱,成为荣昌县颇负盛名的土特产品之一,远销全国各地、日韩及东南亚、欧美地区。夏布的原材料苎麻。苎麻经过传

11、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荣昌夏布生产源远流长,明末清初湖广移民到四川,随湖广移民带来种麻、织布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再加上与荣昌本地的生产技术整合,形成了精湛的荣昌夏布编织工艺。纯天然全手工的夏布编织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夏布在康熙时已形成商品性生产。光绪九年(1871 年)荣昌县志载有“各乡遍地种麻,比户皆绩机抒之声盈耳”。由于夏布质量细软轻白甚于葛、山西、陕西富商大贾,每岁必来采买,至京都发卖。亦转销朝鲜、日本及南洋一带。麻布始成为荣昌县有名的传统特产,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被广泛用于高档服装和床上用品生产,且是中国继绢和宣纸之后的第三大中

12、国画原材料。目前,荣昌夏布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昌夏布编织被中国农业部授予“中国夏布之乡”荣誉称号和重庆市授予“夏布专业镇”的称号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扶持下,织户增加,产量亦随之增加,为减轻劳动强度,工人们对编织机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工效 1.6倍。盘龙夏布社工人郭汉高、李淑万编织的罗纹布织有天安门和平鸽和喜字图案,创造夏布织花先例,被选送北京展览,深受赞誉。荣昌夏布纯白精良、布细而平、莹洁润泽、坚韧耐用;因蔴质所属特性,穿用后易洗易干,烫后有棱角,古雅漂亮,美观大方,凉爽理汗,舒适宜人。因此荣昌夏布远销国内外,近年来荣昌夏布又被荣昌人首创用于绘画、书法、制作折扇扇面等。例

13、如:布双面画将千百来并肩平行的夏布工艺技术、中国绘画艺术、双面刺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中国绘画艺术效果,增强了传统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其夏布双面屏风、扇面、隔断、立体摆件等工艺品的创新,赋予了传统中国绘画和古老夏布新的生命力。使传统的中国画实现了多维空间的展示,由过去单面欣赏迈向立体双面欣赏,对夏布工艺的处理实现了艺术家在夏布上自由创作,表现其独特的灵感、妙悟、神思及创意,创新了一个承载传世精品的艺术载体。荣昌祥云的阁姜荣曾介绍说,实验表明,荣昌夏布书画的固色性、耐水性、抗菌性和色彩保真度均优于绢画和宣纸画。夏布纯天然的色彩差异和全手工编织形成的肌理效果使夏布书画作品具有不可复制

14、性,确保了原创作品的惟一性和收藏者的利益。用夏布做出来的工艺品,古朴凝重,典雅秀丽,人们竞相收藏,或作礼品馈赠亲朋。2009年 5月,台湾民党主席吴伯雄来访重庆,重庆市委书记将重庆的特产荣昌夏布折扇作为礼物赠送给吴伯雄,这把夏布折扇就是荣昌祥云阁夏布工艺品公司生产的。荣昌折扇荣昌“四宝”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史称川扇,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据荣昌县志记载,折扇古称聚头扇,又名卷扇。相传是明朝永乐年间从朝鲜传入我国,于清朝乾隆时期由广东引入荣昌。当时,荣昌城北响石板一带农民利用农闲时间,以本地盛产的黄竹制作扇心扇夹,糊上黑纸,生产硬青、皮底两类折扇,在集市上出售。乾隆至道光时期,只有

15、黄竹扇夹,扇心制成的硬青、皮底两大类,同治年间才新增穿叶串子一大类。荣昌折扇在光绪初年开始采用楠竹扇心、扇夹和质地更为坚韧,花纹自然美观的棕竹扇夹,折扇品种新增全楠、正棕、穿叶串子三大类,刁、嵌、漆、绘等也用于折扇生产。从康熙到嘉庆、道光年间,是折扇生产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折扇由副业生产走向专业化生产而集中于县城。城中扇铺发展到四十余家,加工摊子户达 100余家,最高年产量 400万把,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远销云南、贵州、陕西等省,成为荣昌颇负盛名的特产之一。这是折扇业的兴盛时期。到民国元年,折扇会员登记名册记载,先后经营此业仍保留会籍者,已达 202家行号,足见其源远与兴盛。辛亥革命成功后,折扇

16、加工工艺日臻完美。漆、刁、嵌、刻、烫花、小磨、铁金、银粉写画等技艺广泛应用于串叶白扇生产,深受各界人士喜爱而风行一时。几年内,城内折扇经营店铺达 100多家,加工摊子户 500多户,专业生产工人 3000人,年产折扇 506万把,除国内诸省市之外,还远销泰国、印度、缅甸等国家,达到鼎盛。据说当时荣昌折扇的年产量超过了苏杭折扇的总和。到现在,荣昌折扇能生产全楠、正棕、硬青、皮底、全棕、羽毛、绸面吊尾舞蹈、串子、漆嵌等11大类,345 个花色,可谓琳琅满目,繁花似锦。别看一把小小的折扇,工种就有 16个,工序则有 146个。建国后,在继承上述五大类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创制出全棕、香木、胶质、羽毛、绸面带尾舞蹈、绢扇六大类,现在已发展为十一大类,三百四十多个花色,可谓花色繁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远销印度、泰国、缅甸等十多个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从此,折扇成为荣昌颇负盛名的特产之一。改革开放实行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以来,荣昌折扇年产量超过了二百万把,经济效益逐年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