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78155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阿 Q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恩格斯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同样我国的“五四”运动时期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也产生了巨人的时期。鲁迅就是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巨人之一。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 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本城三味书屋读书,课余喜欢野史笔记,爱好民间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基础。1902 年鲁迅于矿路学堂毕业,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 年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后决定弃医从文。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

2、的胜利,给鲁迅以鼓舞。他觉得毁坏封建主义的“铁屋子”有了希望。1918 年,他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活动,和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新青年同人结成一条战线,向封建文化发起攻击。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并一发而不可收,又写了十几篇小说,结集成呐喊 ,以彻底反封建的深刻思想和成熟的艺术,显示文学革命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民族的- 2 -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

3、、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是对鲁迅的科学的历史评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数丰富,影响深远,在诗歌、杂文、小说等诸多领域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鲁迅的创作生涯中,小说是主要的创作方式之一,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初版收入写于 19181922 年的 15 篇作品。以反封建为主题,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掠夺、虐杀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写于 19241925 年间的 11 篇小说,它继续描写封建制度吃人

4、的悲剧。和呐喊不同的是,作品描写的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失败了。 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8 篇,多数是在“博考文献”基础上, “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阿 Q 正传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广为人知的小说,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1921 年 12 月 4 日至 1922 年 2 月12 日,署名巴人。 阿 Q 正传问世时所产生的精神效应,足以证- 3 -明这篇杰作所具有的精神性与深刻性。鲁迅是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从事文学创作, 阿

5、 Q 正传又是他致力于精神革命的代表作,因而精神效应格外显著。鲁迅本后来也谈过这种精神效应:“还记得阿 Q 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讽刺他,殊不知阿 Q 的模特儿,却在别的小城市中,而他也实在正在给人家捣米。但小说里面,并无实在的某甲或某乙的么?并不是的。倘使没有,乙不成为小说,纵使写的是妖怪,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猪八戒到高老庄招亲,在人类中也未必没有谁和他们精神上相像。 ”这时,鲁迅从理论上更加透辟了,指明那些惶怒的小政客和小官僚与阿 Q 是在“精神上相像” 。正因为如此,才可能引起人们精神上的自省,导致精神上的改变。鲁迅说他的“方法是在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

6、下子乙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创造典型,而且是一种精神性的典型,正是这种与人们 “精神上相象”的精神性的典型最能起到改变人精神的作用。阿 Q 的形象特征阿 Q 正传在非常广阔的背景上展开对农民生活命运的描写。未庄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一方面,是赵太爷、钱太爷等少数封建地主阶段,另方面是阿 Q、小 D、王胡等贫苦农民。赵太爷是未庄这个封闭型的封建小王国中的土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对农- 4 -民实行专制统治和敲骨吸髓的剥削。 “恋爱的悲剧”描写了这个土皇帝的威势和贪婪及封建王国的人际关系。阿 Q 向吴妈求爱,只因吴妈是赵家的佣

7、人,便使吏役地保也睡不稳觉,受命连夜赶到土谷祠教训阿 Q,说他 “简直是造反” ,阿 Q 不仅被赖去了工钱,榨去了破布衫、破棉被、破毡帽,而且 “从此不准备踏进赵府的门槛” 。恋爱悲剧的结果使阿 Q 在未庄的生计也被断绝了。小说还描写了未庄的民情风习及社会舆论。阿 Q 因说他姓赵而被赵太爷打,未庄舆论是错在阿 Q,赵太爷是不会错的中,但阿 Q 因为是被赵太爷打,从此又仿佛被大家格外尊敬了。阿 Q 被枪毙,未庄舆论是阿 Q 坏,被枪毙便是坏的证据。封建统治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传统意识和社会舆论,人们以统治者的思想为思想,代替了独立自主意识。阿Q 就生活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阿 Q 是时期农民的典型

8、,他是赤贫的雇农,无房无地,以帮人打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就告诉我们,阿 Q 是未庄社会里无田无地,孤苦伶仃,生活充满了屈辱和痛苦的一个小人物,他姓啥名谁,从哪里来,出生于什么人家,不独别人从未留心,就是阿 Q 自己也不清楚,独有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会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过去有人认为阿 Q 可能是出于破落地主或- 5 -小官僚之家的,那证据就是它上面所说的这句话。其实阿 Q 的话是靠不住的,不过是为了猎取精神胜利而临时胡诌罢了;而且一说完也就忘掉,没当一回事。所以拿

9、来作为科学考证的根据,实在是白费精神。阿 Q 也没有家,一个人借住在土谷祠里,也商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 ”可见他是一个一无所有,专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下层农民,换了话妄自尊大,也就是农村的无产者。阿 Q 和一般农民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农民有着自己的家, 自己耕种的土地(无论是袓传的或从地主租来的) ,以及其他的一些生产资料,阿 Q 则什么也没有。地主阶级对他的剥削并不是通过地租这种通常的形式,而是像资本家对工人一样,直接榨取他的劳动力,因此阿 Q 比一般农民更惨苦地呻吟于地主脚下,地主一天不给

10、他短工做, 他就得饿一天。这就决定了他在政治上更不自由,更无权利。在未庄,豪绅地主以至地保、闲人,都把他视为无足轻重的贱物,高兴时拿他开玩笑,不高兴时就随便侮辱他,敲打他,任何人都不会因为无端打骂阿 Q 而受到责难。豪绅地主甚至还可以以某种借口把他驱逐出未讨,不让他回来。阿 Q 就这样在严重的封建经济剥削和封建政治压迫之下,过着一种居无定处,颠连困苦的奴隶生活。- 6 -阿 Q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小说

11、对阿 Q 的精神胜利法作了详细的描绘。和别人口角时,会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被赵太爷打他嘴之后想:“现在的世界术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但想起赵太爷这么威风,现在居然成了他的儿子。便又得意起来。他以第一个能自轻自贱而得意,甚至以作贱自己,用力打自己耳光来反败为胜。被假洋鬼子打了,以调笑,欺侮小尼姑博得闲人们的喝彩而对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轻松的飘飘然似乎要飞去了。他健忘到近乎麻木,甚至被侮辱被损害作为忘却的条件,常摆出换打的架势,在被打以后,反而觉得了结了一件事而一无牵挂。他忌讳别人说自己癞头,忌讳到十分可笑的地步,有时又说别人还不配,仿佛他的癞头是十分光荣的。

12、我们可以看到,阿 Q 突出地表现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时候,往往也就是遭受了无端的屈辱感到无可奈何的时候.阿 Q 被子未庄闲汉打败了,被他们揪住黄辫子往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这当然是他不甘心忍受的,但又无法反抗,怅惘地站了一刻,只好这样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这样一想,就好象保存了面子,也- 7 -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其他如被赵太爷打嘴巴,被赌徒抢去洋钱,阿 Q 都是利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来掩盖自己的屈辱,消除内心的痛苦,使自己忘掉残酷的现实。这就是形成了他生活上的极端的矛盾现象。在现实中是失败者,而精神上却以为是胜利者。他一生的许多喜剧和悲剧,都是从这里演出来的。有时候,由于

13、遭受的屈辱太多太重,自己明知无法解脱,阿 Q就又产生了一种宿命思想,好象以为,既然屈辱无法避免,也就证明这是自己应该承受的了,所以后时也就没有什么不平之气。例如他被老把总逮捕之后, “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 。被送进刑场的时候,他也在百忙中这样想, “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这表明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已经同下层群众中某些宿命的思想结合了起来。正是这种落后的意识,使阿Q 沉迷于“得迷” 、 “愉快” 、 “飘飘然”之中,很少发出真正的反抗声音了。事实上,阿 Q 对于豪绅地主的迫害,总是不甘心的,他是

14、有怨愤、有不平的,他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一切屈辱和痛苦,扬眉吐气,做一个自由的体面的农民。毫无疑问,阿 Q 过去也曾为此进行过一些实际斗争,只因为豪绅地主的势头太大,自己的力量太小,他的斗争从未得到预期的结果,反而常常因此吃更多的亏,遭受更多屈辱和痛- 8 -苦.“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再反抗”这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出世.以前农民自发斗争的一般规律.这固然也锻炼了广大农民的斗争意志,加深了他们的阶级仇恨,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像阿 Q 这样的还缺乏革命觉悟的农民,对斗争失去信心和勇气.当时中国又正处于帝国主义步步进逼,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当中应运而生的各种民族失败主义和盲

15、目的民族自大狂相结合的腐朽意识,对阿 Q这个阶层也有很大影响,正是这种影响,加深了他们的消极的一面,使他们在重重的屈辱面前,逐渐失掉正视现实的勇气,甚至于企图用荒唐的方法来掩盖自己的屈辱,麻醉自己的灵魂,沉迷于自欺欺人的精神安慰之中,而不再力求对压迫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阿 Q 的精神胜利就是这样形成的.作为一个最受压迫、生活最痛苦的农村无产者来说, 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可悲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不是不可理解的.总之,阿 Q 的精神胜利法主要是一种愚妄的、落后的,不足为训的东西.一个被压迫者沾染了这种东西,必然要失去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失去深沉的反抗勇气,同精神上的病人相差无几,阿 Q 事

16、实上正是一个精神上的病人,他终身悲苦,也终身糊涂.他对豪绅地主的仇恨,往往只是一瞬间,就消失于心造的所谓 “精神胜利 ”之中了.阿 Q 争面子,争精神上的优胜实际并没有争到,残酷的现实既不允许他进行实际的反抗,也不许他取得任何精神上的优胜.阿 Q 的 “得意”、 “愉快”、 “飘飘- 9 -然”,其实都是带着镣铐的跳舞.而他自己却分明认真的跳,还时时发出愚妄的欢呼,似乎极力要人们相信他的 “胜利”, 分享他的 “快乐”,这就百倍地可哀.阿 Q 的性格是丰富的.除精神胜利法外,他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也沾上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如深恶造反,以为造反与他为难;严于 “男女之大妨”及排斥异端等.说阿 Q 是个十足的无赖,基本上是不会错的.阿 Q 的无赖有其不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比如对上者、强者,是卑怯地躲闪和推诿; 对下者、弱者是霸道地撒横和耍赖.推诿、抵赖,当面撒谎、拒不认帐,这大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