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77219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 2011-201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说明: 1.本试卷分第 I卷和第 II卷两部分,共 100分。 2.将第 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 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 I卷 选择题 (共计 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分)读“天体系统示意图” ,完成 12 题。1图示里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A2 级 B3 级C4 级 D1 级2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降落火星表面, 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010 年 8 月 4 日,英国每日 邮报报道,上周末太阳耀斑两次爆发均朝向地球,一场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暴抵达地球。当晚英

2、国民众看到了罕 见的极光现象。据此完成 34 题。3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对下列部门影响最小的是A通信部门 B航天发射部门C化学工业部门 D气象预报部门4. 与极光形成密切相关的太阳活动是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6一年中每天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总是朝南的地区是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C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D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 78 题。7图中 a、b、c 、d 四地,位于赤道的

3、是Aa Bb Cc Dd8图中 a、b、c 、d 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Ac、d、b、a Ba 、b、c、d C d、 c、b 、a Dc、d、a、b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 图完成 910 题。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B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C和传到时波速加快D的传播速度低于10不连续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核 B岩石圈 C地壳和地幔 D地幔和地壳读右图,完成 1112 题。1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1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

4、地面的太阳辐射 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读右图,回答 1314 题:13. 图中四种光照状况中,太阳辐射被削弱最多的是: AA B.B C.C D.D 14.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原因正确的是A. 臭氧吸收了太阳光线中的所有紫外线B.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C. 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的吸收D. 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得天空呈蔚蓝色 15某学生课后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三十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比乙高 3。该实验所模拟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B温室

5、效应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反射率差异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理石等名贵建材已成为普通家庭的装潢材料。据此回答 1617 题。16根据岩石的分类,大理石属于A岩浆岩B 沉积岩 C侵入岩D变质岩17大理石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装潢,其主要原因是A大理石价格昂贵,用其装潢,显示富有 B大理石能放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C大理石质地坚固,美观耐用 D大理石分布广泛,加工容易18岩石圈是指A. 整个地壳 B. 地壳和软流层 C. 地壳和上地幔部分 D.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1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两个板块张裂形成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外

6、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 力,但其形 态的变化往往需要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 2022 题。20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1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22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面部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C冰川作用 D海蚀作用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据此,回答 2324 题。23. 从河水补给角度看, “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

7、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 湖泊水 D.冰雪融水24.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A.海陆间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25.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风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的差异 D陆地的形状26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读右图回答 2728 题。27. 从成因上看,山地 M 属于: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28.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M读 1 月份海平面等压

8、线图,回答 2930 题。29A、B 两点的气压状况正确的是 AA 是高气压,B 是低气压 BA 是低气压,B 是高气压 CA、B 都是高气压 DA、B 都是低气压30图中亚洲东部 C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31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3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反映的是A纬度地域分异 B干湿度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 3334 题

9、。33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34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35. 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到 2010 年底,我国投入运 营 的高速铁路约 7500 千米, 图 3 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 3637 题。3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37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38. 下

10、列渔场的形成与上升流有关的是:A. 北海道渔场 B. 舟山渔场 C. 秘鲁渔场 D. 纽芬兰渔场39. 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地形,原因不是A. 有利于农耕 B. 节省建设投资 C. 气候温暖湿润 D. 方便交通联系40. 我国攀枝花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河流 C. 气候 D. 资源巴市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12月月考高一年级 地理试题 第卷 非选择题 (共计 40分)41. 分析北半球某地的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 10 分)(1 )气流垂直运动方向:A 处 , B 处 。(2 ) C 处风向不可能是( )A.西风 B. 东北风 C.西北风 D. 西南风(3

11、 )如果冷暖锋均能引起降雨,则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冷锋雨区位置在 地,暖锋雨区位置在 地。42.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问题。 (共 12 分)(1 )图中 A、B、C、D 四地中,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地垒的是 。(2 )华山西峰和图中 字母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渭河谷地与图中 字母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3 ) D 处的地形是 ,成因为 。43读右图,回答问题。 (6 分)(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 的是 处。(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 于 半球。洋流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若该洋流位于太平洋,则洋流名称为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表示 环节,表示 环节。44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 C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 40小题,每小 1.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4小题,共 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