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62340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 世界大战前奏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19391945 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战争起因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法西斯政权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

2、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华盛顿国际关系体系。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 19291933 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 20 世纪 20、30 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 年 10 月 B.A.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握政权。 1933 年 1 月 A.希

3、特勒在德国执政。1936 年 3 月日本军部实现对内阁的全面控制,开始确立法西斯专政。它们同英法美等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改变由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国从 1933 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 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 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 。1936 年 3 月 7 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 1935 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

4、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 年 10 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1927 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 1931 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 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3 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 年 11 月 25 日,德、日两国签订产国际协定 。次年 11 月 6 日意

5、大利参加该协定。世界大战前奏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翌年 3 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接着入侵中国上海、热河省、察哈尔省北部和河北省东部等地区。美、英、法等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姑息纵容。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合作为核心,举国一致,英勇进行反法西斯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日战争在 1938 年 10 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见抗日战争) 。

6、日本对苏联的战争挑衅 日本于 1938 年 7 月 29 日至 8 月 11 日在邻近朝鲜的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事件(哈桑湖事件) 。1939 年 58 月,日军在中国黑龙江省西部与蒙古接壤地区再次挑起诺蒙坎事件(哈勒欣河事件 )。日本的两次战争挑衅均遭失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 年 10 月 3 日,意大利 30 万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爆发。尽管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表示要对它实行有限的经济制裁,意大利仍能从西方民主制国家,尤其是从美国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6 年 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截至 1939 年 4 月,德

7、国派往西班牙作战人员超过 5 万人,意大利约 15 万人。德、意向叛军提供的军火价值 10 亿美元。英、法、美等国则宣布“中立” ,实行“不干涉”政策,禁止西班牙政府购买的武器过境。1939年 2 月 27 日,英、法与西班牙共和国断交,公开承认 F.佛朗哥政府。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8 年 3 月 12 日拂晓,德军入侵奥地利。14 日,宣布将其划为德国的一个州,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德国就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自治”问题制造五月危机,陈兵德捷边境。9 月 12 日,希特勒再次进行战争恫吓。在德国压力下,英、法两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方式换取“和平

8、” ,9 月 29 日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10 月 1 日,德国占领苏台德区。10 月 6 日,在德国操纵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 年春、夏季,欧洲再次出现紧张局势,经过波兰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终于爆发全面战争。严重的战争危机 1939 年 3 月 15 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21 日又制造但泽危机,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次日出动海军占领立陶宛的默美尔。4 月 1 日在德、意武装支援下,佛朗哥军队控制西班牙全境。4 月 7 日,意大利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5 月22 日,德、意正式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

9、。德军统帅部在 4 月 3 日即已下达代号为白色方案的对波兰作战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 40 个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 2200 万平方千米。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 8 年,英国 6 年,苏联 4 年 2 个月,美国 3 年 9 个月。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 9000 万,其中苏联 2200 万,美国1500 万,英国 1200 万,轴心国德意日 3000 万。中国共有 4.5 亿人卷入战争。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 9000

10、余万,其中美国伤亡 100 余万,英国伤亡 120 余万,苏联伤亡约 3000 万,中国伤亡 3500 万。死亡者达 5500 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 2700 万,法国死亡 58 万,英国死亡 36 万,美国死亡 30 万,波兰死亡 600 万,德国也约有 600 万死亡(其中 400 万军人) 。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 600万犹太人和 50 万吉普赛人。直接军费开支 11170 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 1937 年算起) ,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 40000 亿美元。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二战唤醒了人民,引起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1、同时也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统治集团设法调整、改善其经济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旷日持久,消耗巨大,战争中部署的人力和武器之多,是以前历次战争无法比拟的。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同盟国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除战争的正义性之外,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轴心国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资源不足,故难逃失败之命运。这次战争是两大联盟之间的生死搏斗,同盟国之间的战略协同较好,特别是中、苏、美、英等国的首脑在战争期间多次会晤,对加强各盟国在对敌作战中的协同起了很大作用。而轴心国却是同床异梦,相互掣肘,这也是他们必然失败的原因之一。这次战争是在几个战场

12、同时展开的,苏、美、英三国在战争中坚持先德后日、先欧后亚方针,较好地处理了两线作战问题。而德国则是在西欧战事未结束时就匆忙向苏联发起进攻,日本也是在身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的情况下,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陷入腹背受敌,两面挨打的困境。这次战争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喷气式战斗机、火箭炮、V-1 飞弹、 V-2 弹道火箭、原子弹及雷达等,对作战进程以及战后的军事学术发展和部队编制都有较大影响。1995 年 5 月,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举行隆重集会,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50 周年。9 月 3 日,中国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http:/ 第一

13、次世界大战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19141918 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 8 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 38 个国家 15 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

14、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 1882 年 5 月,德

15、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 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 19051913 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 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 7045 亿人,动员

16、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 9777 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 13 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 634 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 258架,法国有 156 架,俄国有 263 架;德国仅有 232 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 762 艘和潜艇 74 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 403 艘和潜 艇 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